同成無上正遍知覺。

  齋僧儀

  齋僧之法以敬為宗。但依僧次延迎。不得妄生輕重。凡夫肉眼誰辨聖賢。誤起輕心定招薄福。或有親臨梵剎就設齋筵。此人來世之中必感自然之報。然而清淨福田理應專一。不宜多招賓客雜亂正因。設携親友隨喜勝緣。但可飲食均平請各隨眾。不可容居高位倍享精豐。僧在下流隨緣澹薄。設齋之日亦應慎護三業。不得飲酒食肉。若能如此。福德無量。

  百丈規繩頌

  按百丈大智禪師以禪宗肇自少室。至曹溪已來多居律寺。雖則別院。然於說法住持未合軌度。故常爾介懷。乃曰。祖宗之道欲誕布化。冀其將來永不泯者。豈當與諸部阿笈摩教為隨行耶(舊梵語阿含。新云阿笈摩。即小乘教也)。或曰瑜伽論.瓔珞經.大乘戒律何不依隨耶。師曰。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異大小乘。當愽約折中。設於制範。務其宜也。於是創意。別立禪居。
  昔時居律寺  別院啟禪門  大智禪師後  方知祖道尊
  凡具道眼有可遵之德者。號曰長老。如西域道高臘長。呼須菩提等之謂也。既為化主。即處于方丈。同淨名之室。非私寢之室也。
  道德兼隆者  方能嗣祖宗  須菩提雅號  無垢稱家風
  不立佛殿。唯搆法堂者。表佛祖親受。當代為尊也。
  入門無佛殿  陞座有虗堂  即此傳心印  當知是法王
  所裒學眾無多少。二無高下。盡入僧堂中。依夏次安排。設長連牀椸架掛搭道具。
  學徒無眾寡  高下入僧堂  道具安椸架  周圍設廣牀
  臥必斜枕牀脣。右脇吉祥睡者。以其坐禪既久。略偃息而已。具四威儀也。
  斜枕牀脣臥  安祥右脇眠  暫時調四大  敷坐復安禪
  除入室請益。任學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常準。
  入室參玄理  摳衣請益時  任他勤與怠  上下勿常儀
  其闔院大眾朝參夕聚。長老上堂陞座。主事徒眾鴈立側聆。賓主問酬激揚宗要者。示依法而住也。
  夕聚晨參處  師徒集會時  陞堂須鴈立  側耳聽玄微
  齋粥隨宜。二時均平。其節儉者表法食雙運也。行普請法者上下均力也。置十務謂之寮舍。每用首領一人管。多人營事。令各司其局也(主飯者自為飯頭。主菜者自為菜領。餘皆倣此)。
  法食宜雙運  精麤且過時  諸頭分局務  普請貴勻齊
  或有假號竊形。混于清眾。竝別致喧撓之事。即堂司維那撿舉。抽下本位掛搭。擯令出院者。貴安清眾也。
  不信天真佛  來為假比丘  即時抽掛搭  去矣莫迴頭
  或有所犯。即須集眾以拄杖杖之。焚燒道具。逐從偏門而出者。示耻辱也。
  犯重焚衣鉢  應當集眾人  山藤聊示耻  驅擯出偏門
  詳此條制有四種益。一不污清眾生恭信心故。三業不善不可共住。準律合用梵壇治之。當驅出院。清眾既安。恭信生矣。二不毀僧形徇佛制故。隨宜懲罰得留法服。後必悔之。三不擾公門省獄訟故。四不洩于外護綱宗故。四來同居凡聖孰辨。且如來應世尚有六群之黨。況今像末豈得全無。向見有輩但見一僧有過便雷同譏誚。殊不知以輕眾慢法。其損甚大。今禪門若無妨害者。宜依百丈叢林格式量事區分。雖立法防姦未為賢士。然寧可有法而無犯。不可有犯而無教。推百丈禪師護法之益。其為大矣。
  擯逐成何益  安禪不毀僧  公門無獄訟  祖蓆播嘉聲
  今禪門別行。由百丈之始。略敘大要。徧示後來。學者貴不忘其本也。諸方自古共遵。所濟眾務急。救弊之要者。凡三十件。用示方來。切在詳稟。確志維衛。永成軌範。俾醜迹穢聲無流外聽。不唯叔世禪林之光茂。亦乃護法之一端耳。其事件名數條牒如左。
  百丈存綱領  諸方酌古今  始終三十事  一一護叢林
  一堂司凡掛搭僧人。須依六念上戒臘資次安掛。或寺門主執及化導迴。只可移上三五位。如經坐次已高不可更移。或監收及小頭首不用移改。或諸方僧或輔弼叢席道德名望者。先掛搭畢。後白住持人。高低移上切在臨時。
  安僧排戒臘  執事略推移  小小諸頭首  還應似舊時  輔弼叢林者  名高道德高  到時先掛搭  方稟住持人
  一參時巡堂。須依掛搭次第入堂。及晚參巡堂罷。各歸寮舍問訊後却來展單。
  晚參逢念誦  寮舍暫須還  問訊竝湯罷  迴來却展單
  一新到三日內且於堂中候赴茶湯未。可便歸寮舍。及粥後偃息。須當早起。免見堂中尋請借問。喧動清眾。
  初來三日內  祇候赴茶湯  粥後宜先起  時中且在堂
  一新到山門時特為點茶。其禮至重。凡接送盞槖切在恭謹。祇揖上下不可慢易有失禮儀。
  山門如特為  禮意重於山  趂赴依時節  身心莫等閑
  一請假遊山只可半月。或過限者須呈祠部再守堂儀。如違。則準院施行。
  請假遊山者  還將半月期  過時重掛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