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迦葉至師子尊者。祖師相傳。至此斷絕。其實如何。
  答曰。吁如此說者。生滅心也。不知為法惜人。螢闘杲日。雀填滄海。枉勞形耳。且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度婆舍斯多。兼出達摩達。其緣具在唐會稽沙門靈徹序。木陵沙門法炬所編寶林傳。并據前魏天竺三藏支疆梁樓續法記。具明師子尊者遇難以前傳衣付法之事。從大迦葉為首。直下血脉。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二十六祖不如密多。二十七祖般若多羅。付菩提達磨。即唐土初祖也。原支疆梁樓三藏來震旦。祇洛陽白馬寺。時即前魏常道卿公。景元二年辛巳歲也。師子入滅。方二年矣。以是顯知。經論諸師。誣罔後昆。吁哉奈何。
  問曰。達磨大師自西天。帶楞伽經四卷來。是否。
  答曰。非也。好事者為之耳。且達磨單傳心印。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豈有四卷經耶。聰曰。寶林傳亦如是說。頴曰。編修者不暇詳討矣。試為子評之。夫楞伽經三譯。而初譯四卷。乃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之所譯。次十卷。元魏時菩提流支。與達磨同時。下藥以毒達磨者。是也。後七卷。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以此證之。先後虗實可知矣。仰山寂禪師亦常辯此。其事甚明。
  問曰。傳法偈無翻譯。槩付法藏傳中無此偈。以致諸家多說無據。願垂至誨。
  答。噫子孫支分。是非蜂起。不能根究耳。只如達磨未入此土。已會唐言。何以知之。初見梁武時。對問其事。即可知矣。後又二祖可大師。十年侍奉。以至立雪斷臂。志求祖乘。至勤誠矣。後達磨告曰。吾有一袈裟。付汝為信。世必有疑者云。吾西天之人。子此土之子。得法實信。汝當以吾言證之。又云。自釋迦聖師。至般若多羅。以及於吾。皆傳衣表法。傳法留偈。吾今付汝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因引從上諸祖偈。一一授之。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以此則知。達磨付二祖決矣。此乃單傳口授。何暇翻譯哉。
  問曰。天台尊者。一心三觀法門。與祖意如何。
  答曰。子若不問。吾難以言也。吾甞見教中云。吾有正法眼藏。付囑大迦葉。且不在三乘五教之內。原佛祖之教。皆有傳授。昔聞大師於藏中。得龍樹所造中論。覽至第四卷。破諸法性有定性則無因果等事。如頌曰。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次頌云。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繇此達一心三觀。曰空曰假曰中。若據教意。大凡一偈。皆有四句。以成其意耳。智者離為三觀。似枝蔓。又未詳傳授。因此便言。遠稟龍樹。以樹為祖。近稟思大。則可知矣。若間世承稟。吾恐後世必有聰利之人。空看佛經。自稟釋迦。豈其然乎。良繇智者具大福德智慧辯才。累為帝師。故成一家之說。辭博理微。而後世子孫。稱傳祖教。乃番毀師子尊者親付法與婆舍斯多。以至此土六祖傳衣付法。以為邪解。嗚呼吾若備論。即成是非。子自詳之。
  問曰。自達磨至此土。因何諸祖師言教。與西天諸祖。洎六祖已上不同。牛頭一宗北秀荷澤南岳讓青源思。言句漸異。見解差殊。各黨師門。互毀盟主。如何得息諍去。
  答曰。快哉此問。且祖師來此土。如一樹子。就地下種。因緣和合。而生芽也。種即達磨并二祖也。枝葉即道副總持道育之徒也。洎二祖為種。三祖為芽。乃至六祖為種。南岳讓為芽也。其牛頭神秀荷澤等。皆枝葉耳。然六祖下。枝葉繁茂。生子亦多。其種又逐風土所宜。採取得葉。貴葉得枝。貴枝亦猶樹焉。在南為橘。在北為枳。雖形味有變。而根本豈有變乎。又類日焉。在東為朝。在西為暮。日亦逐方而轉。則輪影也。其空必不轉必矣。德何快哉。子但了其內心。莫隨其外法。內心者脫其生死。外法者逐其愛惡。愛惡生則去佛祖遠矣。為子等閑籤出正宗。及橫枝言句。各於後述其繇序。令學者明其嫡庶者矣。

  覺夢堂重較五家宗派序

  皇明景德間。吳僧道原集傳燈三十卷。自曹溪下。列為兩派。一曰南岳讓。讓出馬大師。一曰青原思。思出石頭遷。自兩派下。又分五宗。馬大師出八十四員善知識。內有百丈海。出黃檗運大溈佑二人。運下出臨濟玄。故號臨濟宗。佑下出大仰寂。故號溈仰宗。八十四人。又有天王悟。悟得龍潭信。信得德山鑒。鑒得雪峯存。存下出雲門宗法眼宗。石頭遷出藥山儼天皇悟二人。悟下得慧真。真得幽閑。閑得文賁便絕。唯藥山得雲巖晟。晟得洞山价。价得曹山寂。是為曹洞宗。今傳燈却修雲門法眼兩宗。歸石頭下。誤矣。緣同時道悟有兩人。一曰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渚宮人。崔子玉之後。嗣馬祖。元和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化。正議大夫丘玄素撰塔銘。文幾千言。其略云。馬祖祝曰。它日莫離舊處。故還渚宮。一曰江陵城東天皇寺道悟。婺州東陽人。姓張氏。嗣石頭。元和二年丁亥化。律師符載所撰碑。二碑所載。生緣出處甚詳。但緣道原採集傳燈之日。非一一親往尋討。不過宛轉托人捃拾。而得其差誤可知也。自景德至今。天下四海。以傳燈為據。雖列剎據位立宗者。不能略加究辨。唯丞相無盡居士及呂夏卿二君子。每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