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見身不同。不云有轉。若以法眼觀。無俗不真。若以世間肉眼觀。無真不俗。以法華經對權教三根。見未盡者令我信種。且將女相速轉成佛。令生奇特。方始發心。趣真知見。不堪本法。而起善根。此明且引三權令歸一實。又破彼時劫定執三僧祇。令於剎那。證三世性。本來一際。無始無終。稱法平等。裂三乘之見網。撤菩薩之草菴。令歸法界之門。入佛真實之宅。故令龍女成佛。明非過去久修。年始八歲。又表今非舊學。轉女時分。不逾剎那。具行佛果。無虧毫念。法本如是。自體無時。權學三根。自將見隔。迷自實法。反稱為他。不知躬己。本事如斯。全處宅中。猶懷滯見。云何界外。懸指僧祇。此見不離。定乖永劫。回心見謝。方始舊居。何如今時。滅諸見業。徒煩多劫。苦困方回。如華嚴經法界緣起門。明凡聖一真。猶存見隔。見存即凡。情亡即佛。稱性緣起。俯仰進退。屈伸謙敬。皆菩薩行。無有一法可轉變相。有生住滅。故不同龍女轉身成佛。予以謂龍旁生。女有五障。八歲非久積功力。忽然之頃。非歷塵劫。乃化而成佛者。超越諸趣。脫離業果。凌跨十世。猛利成就之象也。不欲正言。故以象示。意使學者自悟耳。便以為實法。較兩經而優劣之。其可哉。然則方等深經。有正言之者乎。曰。首楞嚴曰。金剛王寶覺。彈指超無學。華嚴曰。超諸方便成十力是也。
  永明禪師曰。匿蹟韜光。潛行密用。
  傳曰。明山賓困乏。貨所乘牛。既售受錢。乃謂買者曰。此牛經患漏蹄。然療差已久。恐後脫發。無容不相語。買者遽追受錢。孔嵩家貧。變姓名傭於阿里。范式為牧伯。行部到新野。縣選嵩導騎迎式。式見而識之。呼嵩把臂謂曰。非孔仲山耶。對之嘆息。欲與之俱載而去。嵩以為先傭未竟。不肯去。大智度論曰。譬如醫師。治風狂人。望見詬罵。而醫師但欲驗其所施之術。不恤其狂。行人調心。亦復如是。故二祖大師既老。出入市里。混於婬坊酒肆之間。有嘲之者。答曰。我自調心。非干汝事。此韜光密用者也。
  金剛般若三性。依他.徧計.圓成實智。
  傳曰。法華會上。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供養日月淨明德佛。身服諸華香油。滿千二百歲已。香油塗身。又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光明徧照八十億恒河沙世界。其中諸佛同時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乃至作是語已。而各默然。其身火然千二百歲。過是已後。其身乃盡者。離徧計執。證人空智之象也。作如是法供養已。命終之後。復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乃至日月淨明德佛告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曰。善男子。我涅槃時到。滅盡時至。汝可安施牀座。我於今夜。當般涅槃。即以海此岸栴檀為[卄/積]。供養佛身。而以燒之。火滅已後。收取舍利。作八萬四千寶瓶。以起八萬四千塔。於是塔前。然百福莊嚴臂七萬二千歲而以供養者。離依他執。得法空智之象也。故天台曰。身相既盡。法執亦亡。於時天.人.阿脩羅等。見其無臂。憂惱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是我等師。教化我者。而今燒臂。身不具足。於是菩薩於大眾中立此誓曰。捨我兩臂。必當得佛金色之身。若實不虗。令我兩臂還復如故。作是誓已。自然還復者。二執既盡。證圓成實智。然非滅絕身臂而證。故曰還復如故。蓋嘗深觀之。盡身相則曰千二百歲。十二緣生所成之業趣也。盡法執則曰七萬二千歲。七識染汙。意所執持也。身相以生言之。法執以死言之。身相法執。不出於死生之域耳。
  法華經曰。如來明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虗。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
  傳曰。僧問天台雲居智禪師曰。性即清淨。不屬有無。因何有見。答曰。見無所見。僧曰。無所見。因何更有見。答曰。見處亦無。僧曰。如是見時。是誰之見。答曰。無有能見者。僧曰。究竟其理如何。答曰。汝知不。妄計為有。即有能.所。乃得名迷。隨見生解。便墮生死。明見之人即不然。終日見未嘗見。求見處體相了不可得。能.所俱絕。名為見性。予以是觀能.所既絕。則無生死。生死既無。則何有三界之相。是謂明見也。
  華嚴十定品曰。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入剎那際諸佛三昧。以一切智自在神通力。現如來身清淨無礙。無所依止。無有攀緣。住奢摩他。最極寂靜。具大威德。無所染著。能令見者。悉得開悟。隨宜出興。不失於時。恒住一相。所謂無相。
  傳曰。法華經曰。世尊結加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而彌勒菩薩曰。今佛入於三昧。是不可思議。以是觀之。則所言無量者。非多多無數量之謂也。苟為數量之量。則不應言處。蓋無念礙之量耳。何以知之。以前文曰。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不言處也。推十定品所示入剎那際諸佛三昧同旨。至於隨宜出興。不失於時。則善用其心者也。
  起信論曰。真實空者。從本以來。一切染法不相應故。離一切法差別相故。無有虗妄分別心故。應知真如非有相.非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