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為安。不知廣通何所據依。而曰挽祖回風。直接大鑒。若謂泝流窮源。則西天始於迦葉。東土始於達摩。通乃上棄迦葉達摩之元祖。下忘臨濟始別之本宗。而中繼六祖。將何為者耶。况其言曰。馬祖以下。縱橫肆出。厥奇名異相。羅籠天下學者。則抹殺宗旨之罪明甚。三峰力辨之。觸其忌諱。遂致相責。連篇累牘。至今日而不已。葢不察三峰之用心也。傳曰。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近世傳佛心宗者。誠能好三峰之道以自輔。俾其考定乃祖乃宗法與名位。則曹洞溈仰可以並美。噫。亦晚矣。
  宗門法嗣。稱為父子。蓋父子之義。生身所自。法嗣之義。無生身所自。固非但有假名而無實義。要知實義即是假名。然必悉如世法高曾祖考子孫曾元。斤斤論之。所為癡人前不可說夢。至若禮記所稱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等說。蓋因古之中華。與今之塞外部落。相去不遠。不得不各君其國各子其民。既各君其國各子其民。則不得不有宗法。以為大宗小宗之別。使大宗世其爵土。以育小宗。小宗守其名義。以奉大宗。故曰。宗。尊也。後世封建變為郡縣。而儒門猶以古之宗法。理今之族人。亦是癡人前不可說夢。今魔忍謂南嶽為別子。臨濟又南嶽後之別子。五宗既定。當各宗其始別之祖。更是癡夢說癡夢矣。夫別子也者。支子也。庶子也。支庶之名。以有嫡子而起。別於嫡子。故曰別子。今曹溪法嗣四十三人。究竟四十三人中。何人是其嫡子。何人非其嫡子。乃以青原南嶽俱作別子論可乎。又詆廣通直接曹溪之說。為抹殺宗旨。又斥其上棄迦葉達摩之元祖。下忘臨濟始別之本宗。夫論自性自度。則非從人得。并不得謂己得。且釋迦與己。等是無得。亦不可云從釋迦得。亦不可云非從釋迦得。然而得無所得。莫不歡喜讚歎感激。無可名言。則曰釋迦牟尼佛大慈悲父。若如魔忍之論。則稱釋迦牟尼為大慈悲父者。便是滅煞從上古德。而昌認西天第三祖以下為兒孫耶。若論宗旨。不得舉一。若云門庭施設。則厥奇名異相。無所不可。況所云宗旨。亦是奇名異相。亦是門庭施設。若作實法會。并門庭施設亦非。乃欲天下後世宗徒。並好伊師之說。考定乃祖乃宗法與名位。牽連一坑埋却。不識伊乃祖乃宗法與名位。是何等邪魔外道。古人云。臨濟小廝兒。亦具一隻眼。伊雖欲牽之入火坑。臨濟固是如水不可入。如火不可近。如地不可捨。如風不可捉也。
  宗門不涉文字。固不得以文字辨論。但魔藏父子。動即援引世典。差排牽合。又不得不即以世典明其舛謬。以解無學者之惑也。夫宗法之宗。與宗門之宗。不過宗字偶同。其實方底圓蓋。宗法之宗。宗者尊也。如周天子則為大宗。為天下之所尊。若魯若衛。則為別子。為小宗。為一國之所尊。其在異姓。如太公望開國於齊。則為大宗。為一國之所尊。若丁若桓。則為別子。為小宗。為一家之所尊。至於禪宗宗字。與宗法有何。交涉。宗者。總持之謂也。到此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為一總持。涅槃不二。不知其名。強名曰宗。是故教曰說通。宗曰宗通。宗之為言。如是如是。達摩破六宗而為教外別傳之一宗。大鑒大通分為南宗北宗。其後南宗又分為曹洞臨濟溈仰雲門法眼五宗。蓋皆唱導一時。為人所欽仰。而推崇之為某宗而已。與嗣續之義何涉。如何牽合傅會。歷代無識啞羊。輙欲攀古名宿為之祖父。以為世榮。誤認禪門宗字。與宗法宗字同義。於是議論蜂起。聚訟不休。遂成五家各有宗旨。各傳其子孫。齊文定旨。逐語分宗。口傳耳授。意想識知。將曹溪一味醍醐。化為五般毒藥。吁可歎也。殊不思宗法必合考妣而論之。以分宗子別子。禪門何由強同。即景德傳燈錄。有旁出法嗣之名。亦屬謬見。佛說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又曰。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稍涉旁岐。即屬外道。安得有旁出而又可謂之法嗣之理。此事無邊而不中。可曰旁乎。不出而不入。可曰出乎。密雲悟付法藏留為旁出一枝。即屬智眼不明。魔藏父子乃欲考定宗法。自立為臨濟正宗。種種貪嗔癡相。不過欲諱却旁出二字。而不自知其說之謬戾至於此極也。魔藏輩每斥密雲目不識丁。不知伊識丁之害。大至絕人慧命。小亦累人笑而齒冷。
  魔忍曰。六人共證一體。如初祖皮肉骨髓。以揀道之偏全。其意固不在是。闢書未免隨語生解耳。昔者雪竇顯公典客太陽。客與論趙州宗旨。曰法眼禪師昔邂逅覺鐵嘴於金陵。問曰。趙州栢子因緣還記得否覺曰。先師無此語。莫謗先師好。法眼拊手曰。真自師子窟中來。覺公言無此語而法眼肯之。其旨安在。顯對曰。宗門抑揚。那有規轍乎。有苦行名韓大伯者。貌寒寢。侍其旁。輙匿笑而去。顯怒曰。我對客語。爾敢慢笑。何耶。對曰。笑知客智眼未正。擇法不明。顯曰。豈有說乎。對以偈曰。一兔橫身當古路。蒼鷹纔見便生擒後來獵犬無靈性。猶向枯樁舊處尋。顯陰異之。結以為友。嗟夫。韓大伯者。固奇矣。而顯公受善遷過。更不可得。真古今傑士哉。
  無善也。無過也。并無善無過之無亦無也。無無既無。纔名初發心住。三藏十二分千七百則公案。道是善則皆善。不待成卷成則。成句成字而後善。舉筆沁墨。落紙成點而已善。開口轉喉。出氣發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