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宗門十規論
 唐 文益撰
刊行法眼禪師十規論敘

  宗致難獨開。是以佛祖皆有論。所以開宗致。投群機也。
  法眼大師始以不知之親切。履道不謬。唱道彌至矣。獨旹世之遇此真法漸衰。祖佛之洪範不能永傳。數患濁世之粃糠相混擾。而曾作十規論。敘上祖之實詣。救於當時之弊。可謂義正理玄辭達也。豈不惜有之而不知之。知之而不行哉。茲春。東都吉祥禪寺之眾。詢議此事。各禪人遂以憤悱之確志欲上梓。仍請予敘此。予不堪赤水獲珠之喜。粗述小言以敘隨喜之意云爾。 維時。
  寶曆十一年辛巳佛般涅槃會(印指月)寓于栴檀林下萬善堂焚香百拜書

宗門十規論自敘

  文益幼脫繁籠。長聞法要。歷參知識。垂三十年。而況祖派瀚漫。南方最盛。於焉達者。罕得其人。然雖理在頓明。事須漸證。門庭建化固有多方。接物利生其歸一揆。苟或未經教論。難破識情。駈正見於邪途。汩異端於大義。悞斯後進。抂入輪迴。文益中測頗深。力排匪逮。拒轍之心徒壯。鼴河之智無堪。於無言中強顯其言。向無法中強存其法。宗門指病。簡辯十條。用詮諸妄之言。以救一時之獘。謹敘。

  法眼禪師十規論目次

  序文  自己心地未明妄為人師第一  黨護門風不通議論第二  舉令提綱不知血脉第三  對答不觀時節兼無宗眼第四  理事相違不分觸淨第五  不經淘汰臆斷古今言句第六  記持露布臨時不解妙用第七  不通教典亂有引證第八  不關聲律不達理道好作歌頌第九  護己之短好爭勝負第十  跋

  

  淨慧法眼禪師宗門十規論
  自己心地未明妄為人師第一

  論曰。心地法門者。參學之根本也。心地者何耶。如來大覺性也。由無始來。一念顛倒。認物為己。貪欲熾盛。流浪生死。覺照昏蒙。無明盖覆。業輪推轉。不得自由。一失人身。長劫難返。所以諸佛出世。方便門多。滯句尋言。還落常斷。祖師哀憫。心印單傳。俾不歷堦級。頓超凡聖。只令自悟。永斷疑根。近代之人。多所慢易。叢林雖入。懶慕參求。縱成留心。不擇宗匠。邪師過謬。同失指歸。未了根塵。輙有邪解。入他魔界。全喪正因。但知急務住持。濫稱知識。且貴虗名在世。寧論襲惡於身。不惟聾瞽後人。抑亦凋弊風教。登法王高廣之坐。寧臥鐵床。受純陀最後之羞。乍飲銅汁。大須戰慄。無宜自安。謗大乘愆。非小罪報。

  黨護門風不通議論第二

  論曰。祖師西來。非為有法可傳。以至于此。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豈有門風可尚者哉。然後代宗師建化有殊。遂相沿革。且如能.秀二師。元同一祖。見解差別。故世謂之南宗.北宗。能既往矣。故有思.讓二師紹化。思出遷師。讓出馬祖。復有江西石頭之號。從二枝下。各分派列。皆鎮一方。源流濫觴。不可彈紀。逮其德山.林際.溈仰.曹洞.雪峰.雲門等。各有門庭施設。高下品提。至於相繼子孫。護宗黨祖。不原真際。竟出多岐。矛盾相攻。緇白不辨。嗚呼。殊不知大道無方。法流同味。向虗空而布彩。於鐵石以投鍼。角爭闘為神通。騁唇舌作三昧。是非鋒起。人我山高。忿怒即是脩羅見解。終成外道。儻不遇於良友。難可拔於迷津。雖是善因。而招惡果。

  舉令提綱不知血脈第三

  論曰。夫欲舉唱宗乘。提綱法要。若不知於血脈。皆是妄稱異端。其間有先唱後提。抑揚教法。頓挫機鋒。祖令當施。生殺在手。或壁立千仞。水洩不通。或暫許放行。隨波逐浪。如王按劒。貴得自由。作用在於臨時。縱奪猶於管帶。波騰嶽立。電轉風馳。大象王遊。真師子吼。多見不量己力。剩竊人言。但知放而不知收。雖有生而且無殺。奴郎不辨。真偽不分。玷瀆古人。埋沒宗旨。人人向意根下卜度。箇箇於陰界裏推求。既懵於觸目菩提。祇成得相似般若。於無住本。建立法幢。代佛宣揚。豈同容易。不見雲門大師道。盡大唐國內。覔一箇舉話人也難得。又不見黃檗和尚道。馬大師出八十餘員善知識。問著箇箇阿碌碌地。惟有廬山和尚較些子。是知當此位次。若會舉令提綱。便是十成宗匠。何以知之。不見古人道。從苗辨地。因話識人。直饒瞬目揚眉。早是一時驗了。況為模範。得不慎歟。

  對答不觀時節兼無宗眼第四

  論曰。凡為宗師。先辨邪正。邪正既辨。更要時節分明。又須語帶宗眼。機鋒酬對。各不相辜。然雖句裏無私。亦假言中辨的。曹洞則敲唱為用。臨濟則互換為機。韶陽則函蓋截流。溈仰則方圓默契。如谷應韻。似關合符。雖差別於規儀。且無礙於融會。近代宗師失據。學者無稽。用人我以爭鋒。取生滅為所得。接物之心安在。破邪之智蔑聞。棒喝亂施。自云曾參德嶠.臨濟。圓相互出。惟言深達溈山.仰山。對答既不辨綱宗。作用又焉知要眼。誑謔群小。欺昧聖賢。誠取笑於傍觀。兼招尤於現報。所以一宿覺云。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似此之輩。不可彈論。但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