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千松筆記
 明 大韶著
千松筆記序

  觀釋迦老子四十九年利生之談。把一片肝腸。打迭得乾乾淨淨。以應萬機。那有許多齷齪。塞人腸肚。教人成佛。四十九年中。止用一片圓融無礙不思議清淨心為辯才。示人安身立命處。猶龍神現於雲端。往來神變。雲行雨施。善能觀者。見龍真體。不善觀者。謂紙墨文字。故如來文非文也。如來語非語也。轉變神化。言言真體。語語流輝。故云四十九年未甞曾說一字。纔見世尊肝腸潔淨。令人直下會取。不受人瞞。具眼者那肯食人糟粕。檢人涕吐。如雲門纔見釋迦指天指地。便云。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死。與狗子吃。就把世尊底。掀開用出自家面目。那肯食人殘羹剩飯。所以悟有非常。纔能超世。也須是個人使得。未徹玄宗。浪言見諦。將欲昧人。實以自昧。咨其胸臆。徒滑唇吻。不能了明出佛之機。言不越心。心不越語。心言豈是兩法。懸崖撒手。未肯承當。直下知歸。自然透脫。學者漫自隨文逐義。舉世呌囂。徵逐不醒。如吸狂泉。不知佛祖垂言。直示本體。盡徹纖疑。縱橫如意。可窺心佛之宗。入利津而不染。唯從自己胸襟流出。以應世間。智刃纔揮。纖疑頓斷。為世間之道亦可為。出世間之道亦可把。世間法與出世間法。融作一團。和作一塊。作世間法亦可。作出世間法亦可。離世間法。無出世間法可得。離出世間法。無世間法可得。然雖如是。亦可於世間法內。檢出出世間法。於出世間法內。檢出世間法。纔不溷亂。亦不儱侗。方為具眼。踏翻聖賢窠臼。掀開佛祖家風。可以入魔。可以入佛。不被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縛。灑灑脫脫。纔成個解脫道人。玉既琢而韞璞。劍已淬而含輝。是以念念中。見一切眾生成佛。佛有成否。亦非佛矣。心有古今。亦非心矣。是故釋迦老子。一生活計。不厭之談。示於眾生。不可於說字上。更下註脚。為心佛可也。

  

  千松筆記

  諦觀如來千古之雄文。如覩如來千古之心。然則五天正語。充滿閻浮。鳥跡圓音。彌難穿鑿。直餐梵響。何待唐言。紙墨文字間。虗圓妙應。不自為形。而形已露。本來無跡。而跡已彰。言過視聽之外。理出思議之表。文以表心。心為文顯。世人唯以文字而求心。孰知心露皆為文字。故如來血脉。披析詳盡。剖露無餘。如禹之治水。淮陰之用兵。萃然一出。每變每奇。縱橫殺活。莫敢當其銳者。唯一劍之鋒鋩。莫能攖觸。把千七百陳爛葛藤。一一斬斷。見聞俱泯。直向千劫已前。與一切人相見。故禹之治水。若九河會流。激流懸瀑。不可挽截者。皆如來一智而流出十二分教。以十二分教。會歸於一心。圓機妙論。巧入深中。數十百萬言籍雲舒。皆貫空有之美。獨脫於文字之表。懸解於文字之外。皆為活句。絕無文字氣息。即文字而非文字。即言詞而非言詞。直欲令人會取千劫已前。慎勿迷其本而棄其源也。故橫說豎說。不離其本。啐啄同時。嘿會經旨。唯一語之橫流。孰為宗乎。孰為教乎。孰為心乎。孰為佛乎。孰頓孰漸。揮灑如意。擊吐壺歌。洋洋乎其盈耳。煥爛兮其溢目。紛紛欣欣兮其獨樂。當此之時。不知誰為諸佛。誰是眾生。而不以善止。其又何佗求焉。是故谷答樵謳。花迎鳥咲。擴而充之。安蛇足矣。故琅邪覺云。汾陽先師道。汾陽門下。有一西河師子。當門踞坐。但有來者。即便齩殺。作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汾陽人。瑯邪這裏。也有踞地師子。若有來者。即自喪身失命。作何方便。而入瑯邪門。見瑯琊人。此兩轉語。諸人還檢點得出。方為擇法眼。若不如是。且無安身立命處矣。故吐筆端。趨風傳響。疑滯豁然。非得至人。安能坐斷舌頭。了却千生百劫大事。如千里之馬。馭以孫陽。過都歷塊。直流星一抹哉。

  禪宗合論

  世尊明星以後。拈華以前。四十九年。婆心太切。向人嘵嘵所說數十百萬言。唯人能讀其死句。而不能讀其活句。如來吐納虗空。提醒人處。直指開口無擬議處。無滲漏處。無穿鑿處。無用心處。如龍藏海。似虎藏林。風雲叱咤。百怪震驚。世尊唯對明星所得遮一段光景。將來露在諸人面前。令一切人。大家檢點看。還為如來。所說十二分之教耶。還為露自己之心耶。既是如來所說之教。云何又言四十九年。未嘗曾說一字。此乃如來自悟曠劫已前面目。渾淪吐出。本地風光。天機渾成。如來妙相。而無咀囁之痕。不廢纖毫之力。和聲吐露。全體示於眾生。圓機頓顯乎詞。收來放去。妙用縱橫。心佛眾生。渾然齊致。真妄物我。舉一全收。而無聖凡之異。無欠無餘。融萬法於一心。了千心於一語。樵歌牧唱。聲色縱橫。炳然齊印。權實雙行。五派分宗。三乘教相。義將安寄。推其鋒鍔。則萬變千奇。窮理盡用。渾然無端。了無絲毫滲漏。亦無一法可得。自然活潑潑地。轉漉漉地。不離如來舌端上。只是要一切人透得遮著子。人人自有一段超然樂處。挾日月而驅風雷。舌端遊戲。為古為律。時露清新。為宗為教。水截蛟螭。陸斷兕虎。杜絕好新樂異。深防穿鑿之徒。千卷之靈奇。如秋毫處於滄海。是以不灑點墨。盡皆必吐之英。弢頴埋鋒。極盡生人之態。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