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2-禅宗语录别集

115-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别集-雪峰义存禅师语录-明-林弘衍-第3页

上事欠少什麼。未曾有寸艸解盇覆得伊。為什麼却不會去。擬蹈步向前覓。祇欲得人說。論劫去。終不敢相帶累。是汝自己事。為什麼不會去。唯是佗人屋裏事總會得。祇是傍家喫老師涕唾。向意識裏作解。忽被人問著自家屋裏事。便將相似語來用。被明眼漢一時撲却。便去不得。黑漫漫地漆桶相似。祇為從前行脚不遇奇人。所以道。苦屈在初。從來事不可似。儞與麼語話作麼。和尚子。塵劫來事。祇在如今。擬移絲髮地。便是失命漢。若受持一字。歷劫野狐精。若是靈利者。不假老師開者蝦蟇口。還會麼。
  上堂。僧問。曹谿一路。闔國知聞。未審雪峰意旨如何。師云。醫生門下多病鬼。 問。古今相傳。復有何言。師云。儞自看。進云。豈無視聽。師云。不可患聾去也。 問。君臣道合時如何。師云。我不曾收得老胡家具。 問。不犯目前機。請師道。師云。看儞亦無自裁分。 問。者裏還有著句處也無。師云。合取兩片皮。 問。不託三寸。不問無言時如何。師云。儞是罪過漢。 問。方外不挂寸絲時如何。師云。爭得與麼。進云。豈無知識出世。師云。拽出去。 問。行至萬丈崖邊。如何進步。師云。踤動即喪。 問。弓弦作橋梁。過得時如何。師云。陷身也。 問。嚙鏇時如何。師云。穿顋過也。 問。至尊至貴。如何親近得。師云。無事人亦親近不得。進云。直得無身。還親近得否。師云。不妨隨分親近得。進云。親近得後如何。師云。胡蜂不戀舊時窠。師乃云。諸人與麼來。盡言我親近。且作麼生親近。擬親即疎。擬近即遠。僧擬問。師以拂子驀口打。云。還會麼。問。不與一物為鄰時如何。師云。譟汝耳。問。不惜口。還許商量否。師云。臨危不悚人。師又云。三世諸佛是艸裏漢。十經五論是繫驢橛。八十卷華嚴經是艸蔀頭搏飯食言語。十二分教是蝦蟇口裏事。還知麼。所以道。如今千百人中。若有一人大肯與我做驢駞物。供養佗有什麼罪過。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云。闍黎行脚為什麼事。
  問。向上一路。未審如何。師云。鎖口有分。復云。三世諸佛向者裏出頭不得。大藏教著一字不得。天下老師口向者裏百雜碎。還知麼。諸人若實明白得去。免被人惑。設有言句。亦不佗疑。自己若未明白。切不得掠虗。枉度時光。莫祇向諸方老師頷顋下記得一言半句。將當自己胸襟。大錯。兄弟。我道祇三寸能殺人。能活人。我尋常向師僧道。是什麼。佗便亂道。口喃喃地。似此等輩。驢年解承當得麼。且問汝諸和尚子。諸方老宿還與闍棃說事麼。曾指示闍棃麼。還曾與闍棃商量禪道麼。大須體悉審實看。 問。如何是覿面事。師云。千里未是遠。 問。如何是者裏事。師云。是什麼。進云。乞師指示。師云。新羅國裏去也。師垂語云。臨河渴死人無數。飯籮邊受餓人如恒沙。非但一箇半箇。兄弟。若也根思遲回。切須勤勤著地。莫祇者邊過冬。那邊過夏。收拾些些涕唾。便道一生事了。但擬鈔記取。盡是識學依通。者般底我喚作蝦蟇衣下客。亦喚作黑牛臥死水。汝還會麼。 問。六國進寶。王還納否。師云。老胡家風。不同艸店。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云。盡大地未有與麼朦朣漢。 問。祖意與教意。是同是別。師云。[雨/回]聲震地。室內不聞。 問。如何是大人相。師云。瞻仰有分。 問。纔有言句盡是錯。未審不錯事如何。師云。眼向甚麼處去。 問。維摩與文殊對談何事。師云。義墮也。 問。苦海無舟。如何得渡。師云。寸艸亦不借。 問。一撥後如何。師云。聞棃生命上切忌脩造。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云。青天白日寐語作麼。
  問。瀑布巖前為什麼不停杇木。師云。急。 問。眾手淘金。誰是得者。師云。仁者不得。進云。酌盡清流。金歸何所。師云。水到渠成。 問。寂然無依時如何。師云。猶是病。進云。轉後如何。師云。船子下揚州去也。
  問。洞山.道吾常於此切。未審意旨如何。師云。老僧九度上洞山。僧擬議。師云。拽出者僧去。 問。古人有言。師便倒臥。良久起來。云。儞適來問什麼。僧復問。古人有言。師云。虗生浪死漢。 問。文彩未分時。還有主也無。師云。若有主。即文彩。進云。還轉也無。師云。汝自看。 問。箭頭露鋒時如何。師云。好手不中的。進云。盡眼沒標的時如何。師云。不妨隨分好手。 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云。衲衣下覓取。 問。承和尚有言。此僧從定州夯一具骨來到者裏。未審是什麼物夯。師云。分明向汝道。
  問。虗空還釘橛也無。師云。我道虗空是橛。
  僧辭師去。乃云。忽然到別處。老宿問和尚有什麼言教指示於人。作麼生舉似。師云。汝還會我語麼。云。不會。師云。且作[木*桼]桶。
  上堂。謂眾云。此箇水牯牛。年多少。眾皆無語。師云。七十九也。問。和尚為什麼作水牯牛。師云。有什麼罪過。問。和尚是什麼人。師云。我是俗人。進云。為什麼入僧堂。師云。有什麼罪過。 問。古人有言。路逢達道人。莫將語默對。未審將什麼對。師云。且喫茶去。 問。承和尚有言。三乘教外別傳。如何是別傳底事。師云。為什麼不怕師僧笑汝。 問。百不思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