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常言法道非資人為牛鼎。以世情求法。不入吾室。我不憾也。惟遇利根男子。雖劄不少假借。當機不契。恨之直欲頓斷其命。至誘接下中。隨器盡量。人自習安駑緩畏其攀躋。多望崕而退焉。明覺者故嘗好醫。一日還家畜妻妾。以醫名吳會。然移居大澤中深自匿。師密使人踪跡。詭名字稱病。臥舟中邀覺。覺至大駭。師流涕嘆息。覺皇恐唯命。遂剃除。乃反執弟子之禮。師行脚見名藍廢址。必發願恢復。從楞嚴至歸宗。凡興建一十五所。歸宗遺蹟僅古松一株。寺僧薪斵幾所將盡伐售米五斗。有丐者乞米贖免。師過而累土石掎築。呪其下願松再榮。寺當後復。松果日茂。寺竟因師復云。師聞難。無敢為訟冤者。唯侍者性田周旋圜中。故有枯木冷重雲。獨見田侍者之句。田常熟人。幼常事慧日寺比丘古林。貌癯顴起。純體筋骨。性突兀不易馴擾已。林遣事師。獨祇侍唯謹。頷頤指使氣息相應。即中夜承諾警絕無寐。少不知書。索卷籍筆劄隨所命必應手。師有所往。頂笠即行。一肩追隨。若預裝者。嘗呼為小道人。或命為田道。時遭痛杖。初無怨色。一日逐之使去。田哀號無所出。故嘗向大士禮清淨三業文。是日聲鳴甚悲。音齒忽異。師問知為。田乃復令入。自此不復加杖。師示寂報訃江南。復北上奉龕歸徑山。始剃除。不踰年微疾死。塔骨寂照庵放生池山左。曰田侍者塔云。師龕始供庵中。越十一年。定葬山後黃沙灘。人言。其地有瀦水。改卜五峰大慧塔之陰曰文殊臺。巳擇曰火浴矣。清公從南嶽數千里來。撰文預定祭日。適與期會。遂把火焉。師有文集。及圜中語錄。金沙門人合刻。共一十六卷。後三十二年。有私淑弟子。四明陸符。刪次補纂。為紫栢心要四卷。序而藏于家。
傳略。據塔銘為整頓先後。葢以傳說之最真者。至大師被患本末。當湖季高宗文血骨塔記。載之獨詳。因採補以入。若大師里氏。定為吳江。季高謂。此特因師無巴生傳。有生於青草灘語。且記沈十林云。固曾詢之。師曰。有益則言。無益則止。卜之以鬮不果。此更誦說大師者。不可不知也。
東廠緝訪妖書底簿
萬曆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申時。東廠番役李泰等報。到僧人達觀。由崇文門內觀音寺起身。騎坐黑驢一頭。帶徒僧二人。俗人一名。到于北安門外。觀音庵住歇。五鼓出阜城門。去訖。
十二月初一日。辦事李繼祖等。訪得達觀在西山檀柘寺潛住。西司房辦事吳應斗拏獲。錦衣衛候審。
初二日王之禎。令校尉將達觀帶到西司房。當廳問說。你是箇高僧。如何不在深山修行。緣何來京城中。交結士夫。干預公事。有達觀回說。明公說的是。我也欲要遠去。今在西山暫住。我心中原無別事。今既遭遇。是我前世業障。
初三日。王之禎問。達觀你是那裡人。為何造作妖書。達觀回說。貧僧是蘇州府。吳江縣人。自幼出家。于萬曆元年來京。受 聖上無量之恩。那有此事。蒼蒼在上。若有一字。即該萬死。之禎問。康御史[打-丁+(容-口+又)]出你與沈令譽書。立心要遠而大。書內怎麼說。達觀回說。因為德清與耿一蘭。爭海印寺。造下業障。貧僧將此書與沈令譽。託牌子官閻鸞。未曾舉行。之禎問。你書內如何將 穆宗皇帝稱夫。你雖方外人。亦是 朝廷臣子。這是你不省事處。達觀回說。貧僧止以五倫內所據寫之。只是教人學好。並不敢有一字為非。之禎說。恃著你有學問。造作妖書。你不肯實招。令校尉將手扭開了。將手指拶一拶。敲一百下。達觀回說。這樣事情。不是貧僧做的。之禎又問。你為僧只合居山谷修行。是你本等。你來京。所幹何事。達觀回說。貧僧因化藏經。并修高僧傳。續傳燈錄。因此來京暫住 又沈令譽供。係吳江縣人。先年在籍投拜。被參問絞監。故僧人達觀為師。萬曆三十年六月。以行醫來京。比達觀先已在京。朝夕相往計議。救拔德清張本。及糾結月清戒山等。謀進佛牙(云云)。
右東廠緝訪妖書底簿。故司理陳矩家所藏。一時拷掠詰問。與大師從容應對。不激不撓。其實錄備見于此。可與圜中語錄。相證明也。奸邪小人。快心鈎黨。欲借大師為一網。斬艾賢士大夫之異己者。遂不憚殺阿羅漢。造彌天積劫之業。江夏郭文毅公正域。撰妖書始末。特書其事。國史僧史。胥有徵焉。載筆者宜詳考之。以補塔銘之闕。石渠舊史謙益謹識。
送達觀大師序
昔人云。佛法難值。善知識難遇。葢兩重之。余謂不然。即值佛法矣。不遇善知識。道眼終不開通。譬如生育人不見日月。豈日月咎。一旦有大醫王。抉其障醫而還之明。此豈尋常欣幸哉。余將三十歲。始知有佛法。又數年始遇達觀師于嘉善之風涇。此時習天台教。師略施鈎錐。余本然無自。葢猶勿遇也。又數年遭先人之變。居憂里中。時營復楞嚴。師暫憩東靜室。余屢過焉。師密以緣生無性之旨。方便開示。余覺有悟。如風痺人始識痛癢矣。逾年師將雲水。贈余白衲。并白衲歌。俗以凡質。蒙師曲誘。慶與愧俱。自乙酉別師。庚寅再晤金壇。辛卯仲夏再晤姑蘇。至今日之晤凡三。葢屈指十年所。余道業不加進。負師實多。乃師道眼益明。操履益氷潔。而功益精且勤。葢脇未嘗至席也。師謂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