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掩卷三嘆。感聖言之明白照著。皎如日星。無奈讀者於平常中作勝解想。所以本易而反難也。夫三毒者。果有性乎。果無性乎。如其有性。則常劫恭敬稱念菩薩。終無空理。如其無性。凡觸不可意事。及可意事。何即怫然而怒。忻然而喜耶。余以是知三毒。菩薩。出沒無常。如一指之屈伸耳。凡讀經者。於此了然不惑。則普門示現。豈獨觀音能之。我不能哉。
示僧明璿
大凡男子家立心作事。先要究明源本。源若不清。流必昏。本若不固。枝必枯。故學出世法。先要洞明自心。然後昭廓心境。窮內外典籍。而大其波瀾。則化風自遠矣。人天自嚮矣。學世間法。亦先要講明仁義。擴充度量。凡經世糟粕亦須嚼過。復加真實心地。行之既久。一旦臨事。自然接拍成令矣。又洞明自心。貴在情死。葢情不死。性不活。則於博地凡夫。欲其直下轉識成智。心境圓通。安有是處。故情不死。豈惟禪不可參。即問學亦難到精深處。吾與汝先授五根本戒者。亦願汝根門潔白。攀緣自斷。情亦漸死耳。設情不死。夾帶修行。謂之野干種。何哉。以其自生至死。若靜若動。若穢若潔。若精進若懶墮。無非情故。故曰萬物浮沉於生死者。情為其累焉。且道情死一句子。又作麼生舉揚。是佛是魔皆蠱毒。非魔非佛總冤讐。直饒棒下翻身漢。未入黎奴白牯流。若學世間法。非老漢本色。他家自有門頭在。茲不多說。惟源與本不可草率。則種種皆然。汝果能依吾言語做去。決不賺汝。珍重。
示丹陽老人誦毗舍浮佛偈
本來一切自在。一有身心。便不自在矣。以有身故隨生隨死。以有心故隨憎隨愛。隨生則怖死。隨死則迷生。隨憎則愛亦成憎。隨愛則憎亦成愛。以故生死無常。憎愛百出。即一切直下自在。翻成一切不自在矣。故能達生死不可得者。雖處生死而無患。能了愛憎不可得者。雖當好惡而常閒。此意易悟難行。果行之積久。即一切不自在者。直下又翻成一切自在矣。欲明此旨。須誦毗舍浮佛授道偈千百萬遍。無論愚智自然開解。
示狄都護
要拏的是去的耶。去的是要拏的耶。此兩個子。孰賓孰主。判然揀辨得出。自然諸想頓寂。不坐於空。到此時節。自知好惡矣。問人何益。
示海鹽善人
心善蓮花開。不善蓮花謝。蓮花在自心。鮮明不假借。
即心是佛。頭上安頭。離心是佛。斬頭覓活。不即不離。若是佛者。總成埋沒。終不成佛。若欲成佛。須悟此旨。
觀身
吾甞諦觀此身。兩乂九孔。倘裸體通衢之衝。吾知無分賢愚少長之人。必以為醜而怪之矣。再去吾皮膚而觀之。吾又知觀者俱怖畏而逃矣。吾又去吾筋肉骨立于稠人之中。豈惟怖畏而逃之哉。必人人膽驚魂喪而不忍觀也。噫。彼觀者怖畏吾。而不返怖己。謂之有智可乎。
佛光
僧之有光。定慧并強。定則情空。慧則性彰。兩者互奪。一存一亡。此非口說。心悟力行。
示志燈
志乃心之所在。燈乃光耿破暗。暗破心地。自然高明。心地既高明。則大人君子。便不下視汝矣。
與于中甫
浮沉別道。情為其累。當斷不斷。幽縶奚釋。
示如聞
眾生橫計。封蔽本心。是故於全體作用中。疑而不能用也。一夕余將一指屈而問如聞曰。汝見麼。曰見。此外見否。曰不知。余喟然嗟嘆久之。而示之曰。我此指一屈。一切聖凡。一切依正。無有一法可伸者。豈唯此屈如是。法法皆然。如一念生滅。生則盡虗空界俱生。無有芥菜子許空隙可容滅者。滅亦如是。維摩為彌勒曰。一切眾生皆如。又文殊對維摩曰。居士我不來相而來。若初有來。今則不能見居士矣。由是言之。則不來非來。來非不來。明矣。惟諦了自心者。情見漸破。於此法門。通得一法。而法法皆了矣。
勉法興
佛言。住家比丘。見客比丘來。心上不喜。此我法滅兆也。余讀經至此。不覺涕泗橫流。法興有供眾志。書此勉之。
義井語錄(平湖西源居士陸基忠述)
師說。多讀書的人。終是近真。以其被佛祖聖賢言語。熏得此心熟了。熏得熟了。縱習氣不好。也漸漸熏得香。
師說。全要講透這個明心見性四字。你說心性。是一是二。某請師開說。師說心性原無二。眾人不見性。所以說百姓日用而不知也。至人能自見其性。豈非明心乎。見性則心自明。非是明了心。方能見得性也。
師說。志公說坐臥不知原是道。只麼忙忙受辛苦。師又說道如水。水中有魚。大幾千里者。有魚小如毛髮者。大魚以為我大。小魚以為我小。此情也。非理也。理則魚無大小。皆全是水。作如是觀。此理也。非情也。情本無根。自性變而有之。無我而靈者。性也。有我而昧者。情也。眾人率有我而昧者應事。所以不能通天下之情。聖人率無我而靈者應事。所以能通天下之情。而吉凶禍福不能累爾。說雖如此。名不檢則義不精。義不精則理不徹。理不徹則性不盡。性不盡欲至於命。無有是處。夫命用也。此用現前。虗空可以卷舒。有無可以為一條。佛說有無二法。攝盡一切法。故至於命者先天而天不違。天尚不違。萬物能違之哉。此等意思口說。滑然可聽。聞者易生歡喜。然要此用現前。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