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樂與之遊甚廣也。癸卯十二月初五日入獄。十七日無疾坐化。壽止六十一。先是道人授彥先偈。若預知其將化者。又與予論朝聞道章。甚有解脫處。化之日說偈若干首。至五鼓語人以圓寂。人莫解。天明戶啟。呼姜湯淨口。作念佛聲。出門就地坐。眾驚扶坐榻上。閉目不語。眾走報道人逝矣。予往視之。大呼道人去得好。記著麼。道人復張目視予。自啟手扶兩足。跏坐而逝。舁出閒地。經六晝夜。旋風曝日。陰翳嚴霜。飛沙落垢。摧折備至。儼然端坐。神采煥發。現光明狀。予與圜中人。靡不目擊歎異。焚香頂禮。佛聲浩浩。及埋[療-(日/小)+土]土穴中。七越月。啟骸南遷。幻身如生不毀。世未曾有。此平湖陸西源親歷其事者。吁異哉。豈其巨靈呵護。抑道人自護有神歟。江南士人某等嘉其神異。治龕藏魄。歸葬初修山寺中。道人逮繫。彥先始終周旋曲至。復手錄圜中問答語偈。以授舊遊者。自謂於道人有夙緣。乞予一言敘之。予惟佛氏不立文字。此錄不足為道人有無。生死一大事。乃前知其故。至滅不亂性。留不壞身。蹤跡昭然。靈異如此。此非修持於一世者。可得而驟至也。又豈末世緇流。所能彷彿其萬一也哉。
玉芝子湘源曹學程撰
紫栢老人圜中語錄
示潭柘寺僧眾
水緣濕燥。山以高崩。此有因所致。為福致殃。為惡致祥。此何因耶。因自多生。凡夫不覺耳。老朽出山。山門無恙。欲不待請。主先往焉。彼必以餘事累汝等。姑待之。汝輩遇境慎勿驚。以因不屬汝輩故也。雪寒蔀屋亦不惡。鑊湯爐炭。苦痛呻吟。總是意樂三昧。不信請於老朽瞑目地驗之。
被逮答檀越
達朽既被逮已。有世智辨聰輩。憤然謂余曰。和尚厭離塵界。宜翛然無累。何載遭白簡。猶戀戀京師。致今日之苦耶。曰檀越以何物為塵界。何物為苦乎。深山大澤。虎豹龍蛇居焉。蛇虎未嘗不苦人也。然探淵者則得珠。鑿山者則獲璧。是見珠璧之為利。未嘗知有龍蛇虎豹也。吾諸大乘沙門。以利濟為事。方冒難以救援。安知塵勞之可出。無上大寶。失之於窮子。方矢浩劫以追求。烏知分段之可惜。特患衣珠之喻未喻耳。不患衣之頻易也。朽乘此解脫其軀殼。豈但解脫鶻臭弊衣乎。內衣之珠。不假外得。夫何苦哉。檀越言苦。異乎朽之為苦矣。
與曹直指夜談
曹直指。舉蘇長公羅漢贊曰。右手持杖。左手拊石。為手持杖。為杖持手。宴坐石上。安用杖為。無用之用。世人莫知。尊者曰。入道之機。機則透微。微透則手杖皆離。故曰離微入道之真機。直指曰。東坡東坡。手杖如何。有時用。也有時捨。作甚麼。尊者曰。撑天拄地。
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此維摩詰所說也。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此老氏所說也。皮毬子以二氏之說。觀其所以然。不過至人照圓。眾人照偏。偏則泥。圓則通。既謂之通矣。則事無大小。理無淺深。聲入而心通矣。奚疑之有哉。雖然理通始於檢名。故名不檢。則實不得。實不得。則義不精。義不精。則理不易窮。理不窮。則性命之學。安從而入歟。故有志於性命之學者。倘不知自重。而飲食男女之欲亂其真。即世閒功名事業。尚了不來。況大於此者乎。
(萬曆庚子師寄圜中南康子。吳中石佛贊云。獄室名福堂。檢名實自詳。因苦生覺照。覺則物我忘。今所說似重拈此義也。弟子李麟記)。
示吳彥先
觀夫名利之來。非無所本也。若以四大觀身。前境觀心。則身與心何殊焦穀芽。石女兒哉。以眾人不知此觀。不醉乎名。則醉乎利矣。殊不知緣名利。而逆觀乎身心。緣身心而逆觀乎身心之前者。名耶。利耶。身耶。心耶。吾不得而知也。
示郢中仇文學
咄咄胡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此偈釋迦老子。為弟子阿那律陀正聞經時。貪睡交眼。警其昏惰而說也。嗚呼。五欲之重。莫重於睡。故睡重者。雖西施唼其唇。春雷奮乎地。不知聲色為何物。夫聲之與色。此眾人之常習也。及乎睡而聲色當其前。有眼不見。有耳不聞。由是觀之。則睡酒之醉人。較其餘醉。其芘大矣。故曰昏魔不斬。散魔不召而集。葢昏之與散。必根乎念。念必根乎感。知念根感。念本無我。我既無我。則受感者誰。知屬觀。無受屬止。觀足以鑄昏。止足以汰散。昏鑄則明。散汰則靜。明與靜。固有之性德也。以性變而為情。昏散生焉。若然者。明非固有。昏則無源。靜非固有。散亦無地。眾人不知。以昏散明靜為兩物。所以情之復性。卒不易也。
警大眾
皮毬子曰。時不可忽。一忽時則昧心。心昧則何事不昧哉。由忽生怠。怠習一長。則氣為主。心為奴矣。故臥薪嘗膽。非虗設也。謂勾踐能之。我不能此。不知自重耳。若知自重。則天地萬物皆末也。我本也。雖然性既變情。則自無待而為有待。有待則物我亢然。順習則喜。逆習則瞋。此情為政而性隱矣。性則智周萬物而不勞。形充八極而無累。故能會萬物為一己。一己則己外無物。物外無己。以物外無己。故我用即物用也。以己外無物。故物用即己用也。知周不勞。形充無累。復何疑耶。經又曰。若能轉物即同如來。由是論之。我能轉物。謂之如來。則我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