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別皆金口所流出也。不名之圓教。惟華嚴法華。諸最上乘經。謂之圓教。葢根器異也。如華嚴時非鹿苑時也。乃至非法華時也。豈如來聖人有異心異言哉。如六即之建。五位之設。總謂理可頓悟。事須漸除。故不假五位。陶鑄無始習染至盡。則果體終不可證也。陶鑄習染。若不先頓悟圓旨。則行屬有為。非圓行也。唯六即即。波外無水也。唯即即六。水外無波也。然華嚴法華。皆以象寓意。能得意而忘象者。指波為水可也。指理為事可也。指精為粗可也。指粗為精可也。脫泥象而不得其意。雖清涼方山石門復出。吾未如之何已。
夫繩之為網。則水陸之命。有所逸者。未可知也。以錢為網。則水陸之味窮矣。夫味離舌無有。舌離身無有。身離心無有。故至淫者化為婦人。至暴者化為猛虎。葢其心既變。其形不得不變也。此非心能生身乎。人苟能因味得舌。因舌得身。因身得心。因心得性。性得則孰為物。孰為我。故曰血氣之屬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體。又曰性相近也。世儒不知性。橫謂我性與物性不同。遂因味失舌。因舌失身。因身失心。因心昧性。昧性則無往而非情。所以被形用。而不能用形耳。既為形用。不過窮口腹之欲。安知所謂性哉。劉生倘薦此。則戒殺不難矣(勸劉生戒殺)。
紫栢老人集卷之七
紫栢老人集卷之八
明 憨山德清 閱
法語
聖人知三障為患之大。所以設懺摩法而蕩除之。三障既蕩。本心光圓。本心光圓。則自利利他。無往而不克矣。三障者何。所謂煩惱障。業障。報障。煩惱障者何。本心無欠。以日用而不知。此點不知。即煩惱障也。由不知而造不善。即業障也。既造不善。則天地鬼神必厭之矣。厭必誅。誅則據罪結款。死必無赦。即報障也。如一心不生。萬善不昧。開物成務。功高無累。此又由不知而悟。不知初無自性。不知成智。以智治習。習盡神全。則無為而不可也。假名曰聖。
夫水之為物也。果有常耶。果無常耶。有常。天人則以為琉璃。餓鬼則以為猛焰。魚龍則以為窟宅。人閒世則以為波流。無常。則舍琉璃而猛焰無從。舍猛焰而窟宅無從。舍窟宅則波流亦無本矣。眾人日用之塵勞。在聖人則無非解脫也。塵勞解脫。果一物乎。果二物乎。一則熱惱之與清涼不同。二之則舍熱惱而求清涼。譬如離波求水。安可得哉。今有人於此。欲以塵勞作大佛事。苟未知余說。終不免受塵勞驅役。奴而為主。主寧不受命。宜痛思之。
夫凡聖無常。悟迷似異。諦觀當處。本絕纖塵。然未拔情根。愛憎封蔀。綿歷長劫。徒自疲勞。固有衣珠。莫知是寶。一朝指破。富樂無窮。八大人覺經。辭簡理勝。風致幽奧。即眾生一念之迷。如來大人妙開八覺。有緣眾生。苟得一覺定超苦海。況兼得者哉。陸太宰季子基志。受性多思。狥習不悟。殊不知多思則傷脾。脾傷土瘠。萬物以土為母。母病而子豈獨無恙乎。於是命其受持此經。葢欲以資覺思化。思化無我。無我則同。同則無物。物我既忘。孰為能思。孰為所思。能所寂然。一念之迷。遂成八覺矣。此季高續命丹也。敢不寶之(示陸繼臯持八大人覺經)。
夫七情之與八覺。果一乎哉。果二乎哉。隨順七情。則苦海濤生。隨順八覺。則涅槃山寂。於是大覺老人憫諸流浪。即眾生日用之不覺。開為八覺。葢欲一切眾生。一覺永覺。如分一燈之光。光光無盡。然此光在眼為見。在耳為聞。在鼻為嗅。在舌為嘗。在身為覺。在意為知。故曰分一精明。為六和合。如一心不生。且道八覺在甚麼處。英靈黑白。直下果知好惡。則經所謂八覺者。何異畫蛾眉於渾沌者哉。
原夫鍜昏散之椎輪。三世諸佛迭相授受者也。第在用之何如耳。用之果善。消昏散於剎那。扶止觀於大寂。隕山河於未始有地。蕩身心於無得之鄉。斷欲結之利刀。資靈軀之正命。効見當人之勇。心游象帝之先。本有神珠。光明在掌。初非他寶。價直誰酬。即凡身而證佛身。依俗諦而造真諦。功高空施。福德難量。誠以行人。一息昏散清。即一息佛。一念昏散清。即一念佛耳。嗚呼。茫茫苦海之中。凡有血氣之屬。莫不抱靈。而頭出頭沒。不可勝計。設有一人。能於椎輪之下。清一息一念昏散。成一息一念佛者。若以佛眼觀之。則其功德信不可思議。況夫多時日者乎。葢人貴自反。果能反照。自己分上昏散。自生至死。剎那有停息乎。故曰。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河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靜心成正覺。如或用之不善。亦不荒失人天福田。是以黑白賢豪。能言者。宜游揚贊嘆。有力者。宜護持周給。凡道塲所在。等心助揚之(煆昏散道場)。
壽夭無相。相惟其心。心生則吉凶可管。不生則凡聖坐斷。是以鑄夭為壽。如土作塊。成與不成。顧我所作如何耳。故以增上心持呪。靡不成就。平平心持呪。但可敵夭。眇劣心持呪。終未得效。但植來因也(授元新持呪)。
法立。則不法者不立矣。然不以智火鑄其情。則法情並立矣。大槩聖人立意。不過化其情。而不化其法也。葢法屬依他。情屬徧計。如能即徧計而入依他。即依他而入圓成。即圓成而入破沙盆。即破沙盆而入塗毒鼓。由塗毒鼓而入深慈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