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其驚異之心。至此則聖凡情盡。平常心開。開而用之。謂之大機。機之為言。葢取照不昧用。用不昧照耳。夫照不昧用。則謂之真照。用不昧照。則謂之大用。故臨濟曰。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吹毛用了急須磨者。變而不窮之謂也。
一微涉動。則吉凶橫生。能洞照微先。則禍福爆落。但眾生迷染成性。卒難回機。機苟能回。習染漸釋。如習染終不能解。則過現諸佛又從何來。過現聖人得道有據。則習染雖久。必有除因。知有除因。而甘隨習染者。此一種人。自有閻羅老子。不放過渠在。不勞旁人。代渠擔憂。葢此一微。不出四運。故以四運觀之。微本不有。何況有動。何謂四運。未微。欲微。正微。微已。是也。一微若實有者。豈假四運而名微哉。雖然四運觀微。微實不有。則涉動之時。於可意境。便覺懽悅。於不可意境。便不耐煩。此懽喜與不耐煩。果體四運而觀。有此兩者。果不能觀。有此兩者。如果體而觀。有此兩者。是兩者習熟。此觀習生故也。如此觀力強。兩者力弱。則得力不得力。觀者自知勝負。故曰。解不難而行難。行不難而克終難。克終不難而忘又難。故惟忘而能用者。則觸途成觀矣。又道前道中道後。有兩順一逆。真妄工夫。不可不知者。何謂妄順。清淨本然。而忽生山河大地是。何謂妙順。泝而上之。緣情復性是。何謂逆。性復而悲同體。駕慈航而拯濟萬有是。此兩順一逆。東方出聖人。西方出聖人。上古出聖人。現在出聖人。倘滅視而不信者。皆天魔外道。非聖人也。
夫業未嘗不真。心亦未嘗不真。業之真即心之真。心之真即業之真。真外無業與心。心業之外。亦無有真。即此觀之。一切眾生於顛倒七趣之中。本皆現證者也。以眾生日用而不知。於現證中橫生分別。故現證者。日用而不知也。殊不知於日用不知之中。實未嘗不現證者矣。如心不知身。則身本法身。身不知心。心即本智。法身如鏡。本智如光。光依鏡有。光還照鏡。本無所能。何事非真。今有人謂心不知業。則業無待。業不知心。則心亦無待。便謂罪福皆空。我不可得。殊不知罪福皆空。待罪福未空者之影耳。我不可得。亦待我必可得之影耳。是皆嗜欲情熟。研真理生。說時似悟。對境還迷者也。如法華之妙法。法即一切萬法。妙即了達萬法之外。初無別真。故曰借婆衫子拜婆年。又曰。妄想無性。將甚知業。業亦無性。將甚知心。心不知業。能存而無我。業不知心。所存而本虗。無我而虗所能不昧。知而能行。日用無生。知而不能行。日用愛憎。日用無生。陰陽雖巧。不得加陶鑄之功於我矣。日用愛憎。根境雖無性。則無往而不搖我精。精搖則六合。六合則一失。一失則頭迷。頭迷則心粗。故曰。心粗亂撞頭。又仲尼心不死。日用自然活。顏回心死活不得故。便不能不言而信。不比而周。無器而民蹈乎前。葢回日用之際。回必知民。民亦知回。以兩相知故。能所橫生。活者死矣。故曰。有我我在天地中。無我天地在我中。
我乃生於可欲。故有欲者。不能不生。生既生矣。不能不死。天下有欲長生者。端以生為福。死為禍。故曰禍福莫烈於死生。葢不知功德天。與黑暗女。我能一心不生。彼將不待遣而俱逃矣。然後同天下吉凶。而吉凶莫能累也。如是者謂之正因。反是者謂之邪因。又橫計心外有法。不能會萬物歸己謂之外道。以此觀之。外心則無生。無生則無滅。如生生滅滅。動動靜靜。通通塞塞。恬恬變變。離離合合。暗暗明明。本一精明。映彼六者流而不返。近取諸心。則為生滅。遠取諸物。則為明暗晝夜。古今寒暑之多也。而天機深者。悟一塵。泝而上之。則餘黏齊拔矣。故曰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此指眼根脫黏而入也。至於意根。則緣知因法。無法無知。不法自知。則諸滅相。永不能惑。嗚呼。使貪長生者。洞悟此旨。則痛悔向之。所為首越而之燕也。
百尺竿頭。蹈大木而驚悸。大地之上。履寸板而坦然。此何故哉。竿本不虗。地本不實。一切眾生。於無虗實中。橫計虗實故。
皮毬子曰。有一事。則有一義。義宜也。如地宜堅。水宜濕。火宜熱。風宜動。如堅者濕。濕者熱。熱者動。則非義。矣。理則不然。堅可以為濕。濕可以為熱。熱可以為動。動復可以為熱。熱為濕。濕為堅。葢宜者可以不宜。不宜者可以宜。譬如輪之始終。豈果有端哉。故地水火風。又名曰四輪。然輪雖不可以始終窮。外鐵則輪何所有(義理辨)。
夢悟醒迷。聖凡途隔。究其所自。不過未達本源。故曰達本忘情。知心體合。即此而觀。情未忘時。不必以情忘情。何以故。情終不忘故。如一達本。情不待忘而自忘矣。如體未合。亦不必求合。何謂體合。無思契同也。若然者。知心即達本。達本即知心。明矣。是故達本知心之人。雖同眾人。紛然於夢境。然其達境無性。知心無外。愈夢而愈覺。一旦夢緣爆斷。覺影亦空。故不同於醒迷之曹。如本未達。心未知。雖其人忠信廉潔。如伯夷叔齊。其情執堅固。過於須彌之難破也。此難破之執。謂之一合相。此一合相。是一切眾生之痛瘡疤。雖父母妻子稍觸其疤。則無明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