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而觀。一切罪業。必以愚癡為母。一切福慧。皆出於自心明了。明了自心。又以般若為母。今有人。於此視母為路人。自以為不愚者。得非愚癡中之倍人乎。
有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不失聲於破釜者。有心無心之別也。故曰慷慨殺身易。從容就義難。慷慨非有心乎。從容非近無心乎。仲尼曰。原始要終。故知生死之說。夫禍福莫烈於死生。如知其說。則禍福乃細故耳。何謂原始。知生之所以然也。何謂要終。知死之所以然也。知生之所以然。則生何所忻。知死之所以然。則死何所戚。雖然眾人之情。有我而昧。昧以性成。堅逾須彌。苟不得其道。破其堅執亦未易也。予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至如來問須菩提曰。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否。須菩提曰甚多。予不覺置卷。熱淚橫流。夫何故。慙我自無始以來。堅執一合相。計為實有。勞彼至人婆心委曲。以三千大千世界可碎。開我迷雲。奪我執恡。不異殘氷蕩漾於春海。片雪飛觸於紅爐。此恩此德。深大難酬。我既知一合。置於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有若無也。況世界亦可碎乎。如來言世界微塵所成。即仲尼原始也。言世界可碎。即仲尼要終也。以黑白之徒。習儒不閒儒。習佛不閑佛。致不遑會通焉。嗚呼惜哉。夫千金璧可碎。破釜不能不失聲。情也。知大千可碎。微塵可合而成世界。理也。情則有我而昧。理則無我而靈。老人願聖香自今而去。痛以無我而靈者為前茅。庶不負如來聖人深慈慨切。聖香痛勉之。
夫惡無大小。善無淺深。而有心為之。則罪大功微。何哉。良以無知為惡。雖有丘山之罪。而君子察其無知。猶乃恕之。故物莫不善於有心。有心為善則有執。有執則有邊際。唯無心者為善。始福等虗空耳。由是而觀。有心為善尚不可。況有心為惡乎。
易戒有心。老亦戒有心。然觀其象而察其爻。亦未始無心也。老亦不敢為天下先。而不敢者。寧非有心乎。故有心無心。唯聖人善用之。無入而不可也。自非聖人。不唯有心有過。即無心亦未嘗無過。若然者則初心之人。如何作功。能辨此者。可以讀易老。
夫梧葉落而知秋。葭灰動而知春。梧葉葭灰。非可見者乎。春與秋非不可見者乎。然微可見之物。則不可見者。終不見之矣。苟聖人不以可見之情。見不可見之性。則性終不可見也。夫性不可見。則我固有之全失。固有之全失。則我欲立於大全之中。而運其末。亦終不可得而易之。道亦幾乎息矣。易息而謂天地萬物存。則天地萬物。皆易外有也。雖至愚不信。予以是知。性有性之體。性有性之用。性有性之相。何謂體。用所從出也。何謂用。相所從出也。何謂相。昭然而可接者也。如善惡苦樂之情。此相也。苦樂之情未接。靈然而不昧者。此用也。外相與用。而昭然與靈然者。皆無所自矣。此體也。昔人以性無善惡。情有善惡。殊不知性無性。而具善惡之用。用無性。而著善惡之相。若赤子墮井。而不忍之心生。此善之情也。此情將生未生之閒。非吉凶有無可能彷彿者。乃不知其為心。而遂認心以為性。所以性命之學。於是乎晦而不明也。即易之卦爻。有謂卦寓性。爻寓情。此亦認心為性者也。夫卦六十有四。而吉凶之情。具而未著也。具故非無也。未著故。非有也。非無故。則不可謂之性。非有故。則不可謂之情。既不可謂之性與情。謂之心非乎。故六十四卦。心之所寓也。三百八十四爻。情之唐肆也。故內外之情。吉凶之機。雖錯變無常。然不出乎封之內外。爻之奇偶也。內近親。外近疎。吉近善。凶近惡。親疎具而無我。心也。善惡具而有狀。情也。夫心與情。易之道窮於是矣。而心之前。有所謂性者。則非卦爻所能彷彿者也。然離卦爻而求之。則又離波求水也。然如之何。曰非予所知也。知之者。非知之者也。是何故。良以性不知性。如眼不見眼故也。
宗教雖分派。然不越乎佛語與佛心。傳佛心者謂之宗主。傳佛語者謂之教主。若傳佛心。有背佛語。非真宗也。若傳佛語。不明佛心。非真教也。故曰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知身可愛之知。知身不可得之知。前知因身可得而立。後知因身不可得而立。前知如前步。後知如後步。前步若不起。後步安得移。前步續後步。步步似不斷。前知續後知。知知似不滅。初心作觀者。此知不可忽。痛究知知源。源得知自歇。知歇照萬物。不勞無不徹。只此不勞者。亦名般若德。此德常現前。逆順湯潑雪。入死併出生。自在不思議。此後未及言。能到終自知。舌板搖脚跟。無上法輪轉。顧生寶而藏之。俟汝受用得來。方可示物(示聖堅)。
男子家不知自重自大。則靡所不至矣。不自重。則物重而身輕。不自大。則物大而我小。重者大者。我則篾有。輕者小者。却受不辭。夫至重至大者。無擇老幼賢愚。誰不具足。特以微名小利。浮榮輕爵賺誤了也。人人本來心光。照窮三際(示馬子善)。
解等火。觀等薪。薪無火而不化。火無薪而不傳。是以大心凡夫。即熱惱心。頓開圓解之火。即生滅之心。漸副解火。如凡夫初入信。乃至十信。生滅功完。始登初住。辦不生滅行。至八住。始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