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臥內。則破幔紙衾而已。加嘆以去。師於世典。雖不留意。然一經目。則終身不忘。至於史記。亦能倍誦。對人輒成篇。舉不差一字。都昌於吾鄱為隣境。師之族居境上。與吾家甚邇。師居龍翔。予廁參徒之列三年。於師道德言行之懿。盖所謂親聞而見之者也。近世大尊宿紀錄。往往出於貴公顯人。貴公顯人任其好惡。筆削失實。今因其門人毗陵翠微住持仁性之請。乃以所聞見之大者。而直書之。不敢一字褒貶焉。庶幾後世有所據信。師生之時。與臨終之日。多有靈瑞。嫌涉異不書。
至正九年己丑春二月八日參學比丘克新撰
中順大夫江南諸道行御史臺都事劉貞書
元故大中大夫佛海普印廣慈圓悟大禪師大龍翔集慶寺長老忠公塔銘
至正八年。歲戊子。十月廿又八日。廣慈圓悟大禪師。示寂於大龍翔集慶寺之方丈。先一日。召諸弟子。留偈云。這個臭皮帒。觸目無滯碍。一死便燒埋。莫要和人賽。詰旦復告之曰。汝等繼自今。宜勇猛精進。紹隆先聖之道。庶毋負 國朝崇重吾教之心。言已翛然而逝。有頃容貌神采燁然。如黃金色。停龕七日。江南行臺御史大夫星吉公。率文武諸司致奠。諸好善者。相率出貲。作齋會七晝夜。有然身以燈炷香頂臂。盡其誠敬。而作供養。十一月五日。龕出城東。有司具儀從伎樂。送者數萬人。有衣麻扶杖。哀號懊惱。往返若有所失焉者。闍維將既。回風凝烟。至寶公塔頂。為五色蓋。宛然空中。薪盡火滅。五色舍利無筭。烟所著林木。舍利綴葉上如珠。大者如菽。顱骨齒牙目睛。乃生前所持念珠。俱不壞。弟子大琛等。奉藏於龍蟠菴之不動塔。逕山大機等。又分塔於凌霄峯下。僧臘五十又六。世壽七十又四。門人玉泉住持福祐等。奉書及行實。來瀏。請余銘其塔。辭不獲。乃序而為之銘。禪師名守忠。字曇芳。江西南康都昌之黃金黃氏子也。誕時多靈異。九齡恪慕舍俗。母弗許。輒連日不食。親族屢請于其母。乃從其志。禮雲居玉山珍禪師為師。年十一祝髮。受具足戒。姿兒魁偉。氣宇超然。徧游諸方。至蔣山。留二年。至天禧官講。聽講法華諸經。悉了其義。住山佛光法師識之。謂眾曰。斯人真再來人也。入吳。禮覺菴真公于承天。見鐵山瓊公。蒙山異公于休休。異公問師鄉里。師曰。江西都昌。曰船來陸來。曰二途不涉。公展兩手。師瞠目視之。遂同居焉。久之[遄-而+主]逕山。見虎巖伏公。公一見器異。命掌綱維一年。又往育王。見東巖日公。公留典藏教。不就。遇竺源盛公。偕行過雪竇。見野翁同公度夏。秋還靈隱。省師玉山。山一日入室次。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云。庭前柏樹子。師一歷耳根。豁然大悟。山為印可。久之至臨江惠力。見海印如公。往來諸禪師間。機語投合。所至尊敬。復還建康。至崇因分座訓徒。適遠峯宏公。遷保寧。眾推禪師。補其席。開堂說法。乃嗣玉山。盖本諸源委也。由是道價日重。至治辛酉春。江浙行省左丞相脫歡公。領行宣政院事。素聞禪師高行。移住蔣山。泰定乙丑。正月廿四日。 太子梁王。至建康。是夕寺菑。明日 王詣寺。問師曰。興復若何。師對曰。賴有大檀越在。 王頷之。明年範銅作大鐘 王以寶珠施。入冶爐既成。而寶珠瑩然在鐘欵萬歲 上。又問師曰。寺既燬矣。佛依何住。師對云。古佛過去。今佛再來。 王大喜 王一日與師。登寶珠峯。見峰後雲霧滃起。降即其地。四顧林麓深秀。謂師曰。是可為精舍。 命從者疊石表識之。它日 王再至。躬自舉鉏。 命師說偈。 王遂以鋤刾地。開基施財。囑師建梵宇。名曰崇禧。大書崇禧二字畀師。令留寺。自是每至。必留連問辯。多舉宗門語為問。 王一日問師云。衲子所謂蔣薄粥者何也。師對曰。將謂 殿下忘却。問又曰。所謂衲僧家三隻襪者何也。師對曰。國內山川俱踏遍。今朝親到梵王家。 王為之嗒然。相視致和。元年戊辰秋。 王入登 大寶。改元天曆。 上遣使。函香至蔣山。謝寶公兼勞師。師先一夕夢。神人惠以一印。早作。而使者至。賜金綺袈裟。 授師佛海普印大禪師。改崇禧為 大崇禧萬壽寺。賜經一藏。白銀器五百兩。黃金五十兩。納失失旛二首。有 旨。以金陵潛邸。造 大龍朔集慶寺。 上命禪師開山。師舉中天竺長老大訢代之。回 奏。稱 上意。二年春。 上遣使。特授師大中大夫廣慈圓悟大禪師。住持 大崇禧萬壽。兼領蔣山太平興國禪寺。商議集慶萬壽營繕都司事。至順元年。御史中丞趙世安。傳 旨召師與大龍翔訢公。乘驛入 京。既至。 國師妙總統吏部尚書王士弘引見。 上于奎章閣。賜坐溫問。 命大禧宗禋院給日膳資用。及諸從行。各有差。有 旨。見皇后 大子。申命大夫撤迪平章趙世延。留守張金家奴。具珍饌供祁寒。 上以貂裘衣師。從行皆賜衣綿。謁見 帝師。禮遇隆至。饋以土蕃所貢御米。尋奉 旨見西天指空和尚。偕訢公乘傳。之五臺。禮文殊大士。覩祥光而歸。敷奏稱 旨。賜納失失袈裟。二年辛未正旦。朝 大明殿。賜金襴袈裟。勑學士虞集。撰重興蔣山寺記。及大書廣慈菴。洎諸殿堂扁。三月十八日 奏辭乞歸。 上固留。辭不已。 上乃允所請。呼師之字而勞之。 上命留守。設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