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2-禅宗语录别集

55-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别集-无异元来禅师广录---第64页

。得九十一劫如意報。貧婦施一衣。現感王興供養。此謂之施心勝故。田亦勝故。田有二種。一者敬田。二者悲田。敬田者。供養三寶。國主天地。及父母師僧。人所易發。凡諸所有。不生悋惜。於有情分中。則生分別矣。二者悲田。見病者。老者。貧窮者。殘疾者。乃至負命之者。當起同體大悲。資其所欲。而行布施。謂之悲田。其福勝故。用此幻化之財。作真實無相功德。以世間利樂千分萬分。百千萬億分。不足為比也。其或有無猒之求者。不與者不得罪。何以故。縱彼貪心。陷彼慧命故。又或自身本無所有。而區區乞醯於鄰里者。似不可以布施解脫之心。而較其優劣也。大凡施者當隨分。而無悋心。體上三輪空意。及菩薩無盡藏施。成就檀波羅密門。又不可不學也。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二十一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二十二
住博山法孫 弘瀚 彙編
    首座法孫 弘裕 同集
  宗教答響二
願力品第六
問。發菩提心。最勝功德。利他自利。為菩薩行。如諸比丘對佛菩薩。發大誓願。為是義故。其如宰官當權住世。一切易辦。至或卑微分力歉薄。作何願力。而為功德。
  師云。法門無量。願為先導。世出世法。無願不成。願者好也。欲也。欲捨離一切惡法故。欲破除無明結使故。欲入諸菩薩甚深法門故。欲廣行善法。饒益有情故。欲化諸眾生。同成佛道故。若無有願。如畵無膠。如馬無轡。如陶家器。雖成其坏。未經火煆。終不堪用。是故初心學者。及諸菩薩。以願為基本。故更以弘誓堅之。弘者廣也。誓者制也。以弘誓願。廣制其心。令無退墮。釋迦大師因地中。發四弘誓願。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然發願度生。必能自度。入此法門。煩惱自斷。法門自深。佛道自成矣。發此誓願。須以勇猛智力。資以自強。如有力人無有怯弱。無有退轉。徑入佛道。斯誓願最為有力也。是故金剛藏菩薩。於華嚴會上。令諸菩薩憶念本所誓願。普大饒益一切眾生。皆令得入不思議智慧之門。又諸菩薩。因地有大智力。發大誓願。謂能摧怨敵故。不可屈折故。知是處非處。無因惡因等。儒云終日乾乾。此亦剛毅之象。以自強不息。而入道故。初心者。勇猛智力。降伏魔外。入深法門故。若無願力者。譬如種子無陽。悉爛壞故。此願力非但比丘能發。諸宰官亦當發。豈但宰官有權位能發。即一切長者居士。乃至最卑微無勢者。皆悉當發此誓願。自度度人。將所修功德。悉皆回向大地眾生。同成佛道。此即覺心。覺心者即菩提心也。此心不可分發。當全發。又不可間發。當時時發。數數發。對佛發。對菩薩發。對聖僧發。對善知識亦發。對一切僧友。及有情。一切眾生前。悉當發。以此大心。直至成佛。皆願力故。故知願力乃佛法先導。如有一人。我欲參禪。決不退墮。即願力故。豈但善願。即世間所欲。皆以願力成故。昔有一推車人。不信佛法。一日推車。至墖邊過。見火燒寶墖。心不忍壞嚴飾故。進前救之。已戲發願言。佛說有果報法。我救此寶墖。願我來世。為一最長大有力者。捨此身已。即生阿修羅道。其身最長大而有力。此戲發願。亦滿足不虗。況真實心。至誠心而發願。無有不滿足者。如初心發願。慎不可生卑劣想。當發菩提心。凡所修最微善根。及最殊功德。悉皆發願。回向於大地眾生。同成佛道。縱於其中。顛倒退墮。亦藉願力相資。如無目人有牽引者。能前進故。修淨土者。以信行願為資糧。參禪者。安得不以願力為導引耶。在家欲捨塵勞。欲離火宅。欲出生死。欲免輪迴。非願力堅強。則不能也。是故當發大願。豈以卑劣。而不發大心乎。若達平等實相。一微細眾生。與毗盧遮那佛。等無有異。華嚴疏謂。遮那如來入一微細眾生身中入定。全身不散。此眾生不覺不知。謂佛生同體故。理無分齊故。維摩經謂。供養難勝如來。與最下乞者等。斯達實相之理。無所分別。以此觀。人有貴賤。位有尊卑。而心無高下也。是故當發大心。以願力維持。直成佛道。似不可須臾有間然也。
懺悔品第七
問。懺悔二義。槩括過未眾生惡業。宜於自心皆悉懺悔。今如請僧禮拜求懺。或復持般若諸經。皆懺悔義。又復自心朝夕懺悔。此於法中。是一是二。有淺深否。
  師云。業繫之身。眾苦逼迫。五陰熾盛。六賊交侵。心識奔馳。無暫停息。起十惡之業因。償無窮之苦果。貪嗔癡愛。猶如猛火。妄言綺語。疾於迅流。造殺盜婬。無底畔之深坑。著見慢眠。沒涯岸之苦海。起六十二種邪見。成八萬四千障門。障菩提心。障菩提道。障菩提行。障菩提願。輪迴三有。不聞佛法僧之洪名。汩沒四生。那識過現未之報應。殊不知因連於果。果徹於因。因果相詶。絲髮不爽。因微果熾。慎身分造十習之愆。作少償多。故地獄有六交之報。若不痛申懺悔悛革前非。互造互償。無有窮已。夫懺者。梵語懺摩。此云悔過。懺謂永斷未來非。悔謂耻心於往犯。故云已作之罪願乞消除。未來之非更不敢造。洗心懺悔者。有二種義。一者理懺。二者事懺。理懺者。如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罪亡心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