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年。遷雪竇。三年。被旨移育王。又三年。嵩少林散廗徑山。朝命以師補處。抵京師。見丞相史衛王。衛王曰。徑山住持。他日皆老宿。無力葺理。眾屋弊甚。今挽吾師。不獨主法。更張盖第一義也。明年寺燬。先是師夢有烈丈夫授以明珠二十一顆。莫知謂何。及寺焚。則四月二十一日也。師逆知其數。不動容變色。安眾行道。如無事時。
是年七月。有旨入內。 上御修政殿引見。師奏對詳明。 上為之動色。賜金襴僧伽黎。仍宣詣慈明殿陞座。 上垂簾而聽。 上謂大參陳公貴誼。留心內典。以師所說法要示之。陳公奏云。簡明直截。有補聖治。乃賜佛鑑禪師號并縑帛.金銀錢.香合.茶藥等。侍僧各賜金帛。有差仍降銀絹僧牒。俾助營繕。寵光錫賚。由佛照以來。未之有也。
三年寺成。又六年復燬。師不驚不變。不徐不亟而多助雲至。荊湖制師孟侯珙蜀之思播二郡。與夫海外日本。皆遣使委施。不數年。寺宇崇成。飛樓湧殿如畫圖中物矣。去寺四十里。築室數百楹。接待雲水。堂殿樓觀。凡叢林所宜有者悉備。皇帝親御宸翰。賜額曰萬年正續。市良田九千畆。奏其徒以甲乙主之。正續西數百步。結庵一區。為歸藏所。上建重閣。秘藏後先所賜御翰。敞室東西偏。奉祖師與先世香火。遇始生日。為飯僧佛事。以贊冥福。盖自狂韃犯蜀。師之先祀遂絕。天性至愛。有不可解於心者。 上聞而嘉歎。賜扁圓照。詳見待制李公心傳所記。
洞霄介臨安在。衲子登山者。必抂道過之。縣市叢脞。食息無所。舊有保錦廢寺。師葺新之。買田具爨。至者如歸。紹興初。立國錢塘。北馬駢集。至無所容。以浙西瀕湖。草澤為牧。蕩馬政廢。許有力者圍而為田。賦稅加民田三之一。端平。更化廷臣言事者。以圍田多隱胃。復行經界。京師豪貴家舉不免寺之廣陵一莊。悉指為圍。師詣闕敷奏。有旨特免。徑山雖在萬山間。而樵薪不給炊爨。舊募民入山樵採。輟其半以酧力役。四山濯濯。實由於此。師置田千畆。立局収掌。取直庸工。貸山林斧斤之厄。且植松種杉數百萬。補其形勝。
淳祐戊申秋。寺再成。師築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乞老于朝。而舊疾適作。涉春不愈。三月旦陞堂示眾曰。山僧既老且病。無力得與諸人東語西話。今日勉強出來。從前所說不到底。盡情向諸人面前抖擻去也。遂起身抖衣云。是多少。十五日。集兩班區畫後事。親書遺表及遺書十數。言笑諧謔如平時。
或告以末後大事。和尚宜作主宰。師曰。才作主宰。便不是也。其徒以遺偈為請。師笑曰。我未撿韻略在。醫者診視次。師謂之曰。汝未識者一脉在。
十八日黎明。索筆書偈。侍僧以紙筆至。師曰。第一句道什麼。
僧云。此是第二句。
乃執筆疾書云。來時空索索。去也赤條條。更要問端的。天台有石橋。移頃而逝。停龕二七日。遺表上聞。 上遣中使降香賜幣。四月一日。歸正續。二十日。奉全身塔于圓照。
治命也。師風神閑暇。襟度夷曠。寬而不弛。明而不察。無厲聲惡色。有徒數百輩。視之如路人。端居丈室。無異玩兼味。澹然如常僧。吳民好施。頻年持鉢不下十數萬。既付主事。不規規焉。計其出入。或負之亦不較。處逆境大變。雍容恬適。略不經意。寺之再火也。師坐喝石巖。諸力負行李。中途發鑰。挾出過半。師目擊之。終身不道其姓名。甞小出。臧吏失職。為有力者負其所重。後得其人。其徒執而訊之。師曰。吾無是物也。縱不問。炎火方烈。眾皆詰責延燎主名。師適見之。遽告曰。若固在是耶。急逸去。主事見執則不爾恕矣。三門右趾建層閣。上安萬佛。下敞僧寮。費以數十萬。大風一夕而仆。師歸自外。眾謂不堪其憂。師則曰。猶幸傾覆之早。加以數年。安僧其下。其不傷人乎。寬仁大度率類此。
幼不嗜學。閑居未甞執卷。皷鳴眾集。肆口而說。多不病繁。少不病簡。不為險辭恠語。簧皷後學。平夷而峭峻。簡明而圓活。如轉丸於千仞之岡。縱橫高下。無影迹可尋。踞座籌室。迅機痛快。破山截流。至於隨病與藥。能曲施方便。常曰。合掌問訊。總識得伊來處。不錄過。不沒善。不受譖。愬不執法厲眾。是以天下之士歸之如市。融火煽虐。萬瓦灰飛。雖露坐簷宿。不忍舍去。故其得人。視同時諸老為最盛。
異時主徑山者。有道如大慧老人。曾不十歲。師大坐方丈垂二十祀。年穀屢登。有眾如海。雖兩丁大厄。而旋復舊貫。嗚呼盛哉。昔人謂前輩言行不見傳記。後世學者無所矜式。蓋當時門人弟子之罪。其朅來徑山。間侍師座。師不鄙其愚。凡其家世之本支。出處之次第。師友之淵源。詳以見教。某竊聽緒餘。佩服惟謹。因恩曉瑩之狀浮山圓鑑。寂音之傳石門雲菴。起居言動。纖粟不遺。其師生之義。浮于翰墨。暇日因敘次所聞以付侍史。為他日大書深刻張本。晚學不文。固不敢上班前輩。然義理之在人心。古今天下無二揆也。
此錄舊板已漫滅者。命工重刊。置于龜山金剛禪院。伏願佛種不斷。世世建光明幢。祖印親傳。人人開無盡藏。
應安庚戌季夏 天龍東堂比丘 妙葩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