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因緣。誠非小小。二乘但畏眾生難度。故絕分菩提。足下豈存眾生於目中耶。大段此事在人之自肯。肯處便是入處。古人拼捨身命。只是一肯心耳。但願足下。以肯為人。則無不肯者。但思今生錯過。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此則不容不肯耳。老人心知法緣為難。此行蓋為山林狹習所使。及至狂心頓歇。觀南岳之靈。為諸祖所拔。今已竭矣。生氣為難。今寓湖東。如生公住虎邱時也。善孫從北回。不久將同蠢禪入粵。可一悉也。知足下善病。此是足下慣熟法門。願室中不少師子座。令諸來者。同入幻病三昧。則此病為精進幢也。
與龍元溫
老人初入粵時。足下最先入法門。為居士長。同遊二十年來。不在音聲色相閒。老人今去粤。賴足下居然為法門長也。惟足下護法精心。如金剛幢。但以護念付囑為懷。種種方便。引攝有緣。直使慧命不斷。為第一義。妙在離言之指。自有撩天鼻孔。豈為老人一莖眉穿却耶。昔世尊不許阿難以緣心聽法。宗門不許語言轉正。要顯出當人作略耳。奚以實法綴人哉。老人感足下殷勤為法。惓惓苦心。豈忍忘情。但願此道不墜。即千載如一日也。又何有於去來。南岳山靈已竭。一切道場。皆委荒榛。殊為酸心。恐諸老復起。亦未易舉也。嗟乎。道與時也。安可強乎。
與元溫起南
足下念老人與諸子周旋。十八年來。大似幻師於四衢道作諸幻事。雖有種種妍醜欣慼之狀。總之皆歸幻化人。今日觀之。又夢事也。老人初心。妄意南岳為大休歇地。及至。乃知山不宜老。種種不易。皆為身心之累。且衰朽又無行脚濟勝具。只得隨緣放下。將就湖東。幸一二檀越。助營菟裘。去冬誅茅結廬。於逼除日。已就安居。當下狂心頓歇。生平所志願者。一旦得之。二十年中。跉竮辛苦。化為無上妙樂之境矣。信乎淨穢隨心。苦樂在己。一切處無非寂光真際也。最可喜者。已蒙 聖恩浩蕩。還我本來面目。無復他慕。其山門應接。賴有湛公荷擔。老人自此閉門飽食高眠。一切禪道佛法。束之高閣。今日乃為天地閒一無事人。即此一日之安。尤勝碌碌一生也。諸子聞之。豈不為我大生歡喜乎。修公同居。時時提撕此事。恨不與諸子共之。古人謂道路各別。養家一般。諸子果能日用於一切處。以老人之樂為己樂。則老人所有。亦諸子之所有。老人所無。亦諸子之所無也。所謂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此語豈黃面老子自道哉。莫謂老人今日之事。與諸子絕分。但於日用妄想交錯煩惱固結處。便是老人現前時節。若當面錯過。即隔粤山楚水也。今歲正是諸子願力成熟之時。嘗憶文殊窟中一萬眷屬。常空數十座。且人人脚下一片雲。豈肯讓人乘之耶。但有疲於津梁者。啟南上座。當為大眾白椎耳。
答李湘州太史
貧道一入空門。即抱向上志。十九披緇。遂棄筆硯。單究己躬下事。荏苒十年。未有開悟。遂匿迹五臺冰雪中。刻苦身心。甚至一字不識之地。忽然四大脫落無依。回觀從前山河世界。皆夢中事。由是得大快樂。一切應緣。如鏡中像。了無滯礙。如此八年。先是諸經實未通達。因思佛楞嚴。以一心三觀為宗。向以文字障礙。貧道澄心諦觀。只以理觀為主。理觀一通。餘文可略。嗣隱東海。潛心力究。忽然有得。遂直述此書。自為必信。即法門疑者不無。久慕玄解。特請印正。當有面決處。此時苦以病魔作祟。儻秋爽有期。當與掩關十日。一決生平之素。庶此道寥寥。天壤不孤耳。明發溯流。回首徒有瞻依。
寄高瀛臺太守
頃時事驚心。公壯心勃勃。讀尊草。委悉近況。然臣子為國攄忠。固本分事。第非其時。似違用舍之戒。況當垂老之事。居固窮之地。正壯士失色之時。豈不為身心大累乎。杜智者之於重輕。必有一以審處矣。山野年近八十。衰病日至。幸藏迹空山。苟延一息。待死而已。枯朽之懷。無以為知己道者。儻公能降心寂寞。享清修之樂。作出世一段因緣。大為奇事。古云。生平無限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此實意之所望者。
答談復之
頃就湖東尺地。結廬於灌水之陰。業幸就緒。於月之十八日。入室高臥。夢想頓空。足可娛老。且喜得如足下信道之士。相與精神流通。可謂不索寞矣。行者來。得足下書中語。似於知見上做工夫。此足下信向之篤。故楞嚴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此謂眾禍之門也。又云。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是謂眾妙之門也。此中云知見。大非凡情妄想思算境界。皆從實際工夫。真參實悟處做出。殊非口頭戲論。當作佛法也。足下信心固篤。入法未深。便作如是種種知見語。皆成戲論。其在善知識分上。不是以佛法作人情。便以冬瓜印子許可也。老人所云。眾生知見。即佛知見者。蓋推本未迷以前言之耳。不是迷中妄想知見。當作佛之知見也。若以妄想為佛知見。則大地眾生。皆已是佛。又何用修行耶。若以尋常妄想情慮。當作受用境界。則一切世閒淫殺未除。貪嗔放逸者。皆是佛矣。若作此解。即是魔說。豈可以邪見作正悟耶。來語種種。皆非真實受用處。足下但將從前知見一切剗去。纖毫不留。於一念不存處。稍見影響。方可以言個中事。若以聰明伶俐知見。把作正解。恰似認驢糞作明珠。若在善知識門下。存此知見。則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