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2-禅宗语录别集

48-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别集-憨山老人梦游集---第65页

此不徹。則知肇公不徹。不徹。則非真得力也。此語老人疑之數年。畢竟於吾心中。獨然自省。自爾以來。應緣得力處。多借此老之語。足下出門即見信。誠非小緣。老人不惜為說破。第恐足下。後日罵老僧也。足下但將此句。橫之在心。於一切動作云為處。一切聲色貨利處。一切逆順境緣處。一切喜怒哀樂處。一切愛憎取捨處。凡係流動之境。即便以此印。一印印定。看他如何是不遷處。如何是常靜處。如何是不流處。如何是不動處。如何是不周處。如此看來看去。忽然爆地看破此語。則知老人不欺足下。而始信本真不自欺也。
示黃惟恒
足下雖云向道。而此中眼目。未得明徹。往往將世法佛法。與宗與教。不免話作兩橛。若此處話作兩橛。則一切憎愛逆順。取捨好惡。窮達動靜等。宜乎一一皆作兩橛也。海印頻頻為足下道。佛祖元無實法與人。但只為人說破各各分上本有之事耳。宗鏡云。以一心為宗。照萬法為鏡。特由吾人不能知一心。故佛說教以指之。吾人不能見自心。故祖假禪以示之。二者皆不得已也。足下今云。習教不免精神疲倦。由宗如乘順風。此足下多生般若習氣之深。如此大段。海印分上。二皆虗誑。總無難易之說。苟足下不達自心。則宗為邪解邪染。皆墮識情窠臼。而教亦妄知妄見。盡落言說話柄。皆非究竟真實處。殊不知教乃佛眼。禪乃佛心。二非兩般。豈有彼此。海印教人看教參禪。皆不是者等知見。足下今日作此解。不獨辜負海印。抑且辜負己靈耳。曾記古人有問者云。古人饑時喫飯。困時打眠。便是道。今人饑時喫飯。困來打眠。為什麼不是道。答曰。古人喫飯只喫飯。打眠只打眠。所以是道。今人喫飯不喫飯。打眠不打眠。胡思亂筭。所以背道耳。由此看來。足下日用。只將眉毛剔起。叱咤一聲。只教神驚鬼怕。天魔膽碎。陰鬼魂消。一喝喝退。落得本地靜靜悄悄。寸絲不挂。赤力力。淨裸裸。將此一段家風。要讀書便讀書。不讀則拈向一邊。不許挂一字。要作文。便作文。不作便拈向一邊。不許胡思筭。乃至喫茶喫飯。就喫茶喫飯。要打眠。便打眠。要痾矢放尿。便痾矢放尿。撞著便了。更不許過後思量。如遊魂鬼子一般。乾乾淨淨。潔潔白白。亦不許坐在乾淨潔白裡。如此單刀直入。一念向前。則讀書親見古人。作文也只向自胸中一口吐出。更無前後。涵畜時。便是吐露時。吐露時。便是涵畜時。如此不為動靜明暗所轉。不為種種伎倆所移。此之謂挺特大人。沒量漢也。足下信然之乎。若果見信。便撩起。向者裡入。珍重珍重。
示馬居士
學道人。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第二要知身是苦本。心是妄想造業之本。第三要真真看破。世閒功名富貴。聲色貨利。都是虗華不實。第四要怕今生造下惡業。將來一墮地獄。受種種苦。無人救護。第五要知現在命根。只此一息之閒。若此息一斷。則再求今日參禪學道作福之事。永不可求。況受用富貴乎。學道人但得此五種心。時時刻刻。蘊積在懷。則目前一切虗華境界。自然冷澹。心地自然清淨。將從前一往所學。知見學問。口頭伎倆。一切放下。發菩提心。永斷酒肉不貪不愛。持戒修福。作諸功德。以為載道之本。仍讀大乘經典。助發自心。開佛知見。方可作觀。但觀此心。廣大圓明。清淨空寂。一法不可得。妄念元無。亦無生滅。而此根身。一切動作。猶幻人元無心識。目前一切境界。猶如空華。忽起忽滅。本來不有。唯只圓明一念。歷歷不昧。此念亦無。是名正念。如是用心。二六時中。動靜閒忙。如如不動。逆順好惡。冤親平等。隨順世緣。所作功德。一事一法。皆成圓妙淨行。如是行者。名菩薩行。道人果能如此用心。可謂不出塵勞。而作佛事。現宰官身而說法。即此是名報佛恩。報國恩者。公稟性靈明。發心向道。故特此示之。乃贈以號曰淨妙居士。公其無負己靈。無忘此說。珍重。
示王生求受戒更字
王生名廷佐。字子瞻。生意謂名俗。而字犯古。請幻人更新之。幻人喜而告之曰。異哉。子之質也。傳有之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今子志願祛故吾。而大新之。不獨新子之名。抑且新子之心。名者實之賓。心者德之實。苟不務實而尚虗名。非德也。由是觀之。非獨子俗於名。抑且俗於心。所謂俗者。非衣冠言貌之謂也。所謂狎習染污於性德者之謂也。吾人性德本明。由日漸染嗜欲。目蔽邪色。耳蔽淫聲。鼻蔽臭香。舌蔽爽味。身蔽妄觸。心蔽邪思。六者交蔽。汩昏其中。熏陶漸染。習以成性。將謂之本有。謂之固然。是以大馳於昏迷之境。本明之德。翻視為異物。安知有故吾故吾哉。聖人所悲。悲在於此。故投戒水。以洗滌之。且夫戒者。非他物也。乃自心本有之智光。即儒所謂明德也。今夫人者。智光不朗。故明德日昏。今復明德。而返天真。必須朗智光而破昏蔽。昏蔽破。本體現。智光朗。諸障消。此吾佛所以戒殺生以成仁。戒偷盜以就義。戒邪淫以立禮。戒妄語以敦信。戒飲酒以明智。五戒具。而五常足。六情斂。而三業清。此所謂滌舊染。進日新。捨故吾。而造新化也。故幻人亦更其名曰言。字曰子綸。將其奉佛戒。如君命也。子其勉之。
示周子潛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