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屋裏求耶。然此一著。若不是最初發心。為生死切。任你做盡伎倆。都是鬼家活計。縱有一知半見。都是魔說。凡有所作。皆是魔業。可惜百千萬劫。難遇一段大事因緣也。禪人果有志此事。直須將自己胸中從前世諦。伶俐聰明知見。及種種妄想。一齊折合。歸向到一念上做。將一句話頭。作橫空寶劒。斬斷從前妄想。如斬亂絲。果能如是下毒手。做苦切工夫。若無真實悟處。則從上佛祖。皆墮妄語矣。所最忌者。唯是無真實心。只將參禪做面皮說好看話耳。
示履初崇禪人
禪人生長豫章。素有向上志。聞老人逸老匡山。遂棄世諦緣。潔心來參。因留入眾。隨時入室。久之。察其多軟暖之習。而骨氣不剛。故入道之心不猛。居常策其不逮。一日拈香請益。老人因示之曰。子有向道之志。而無振拔之氣者。以心力不純。故骨不勁。骨不勁。故無剛毅勇猛之志。所謂中無主不立耳。所以中無主者。以第一無真實為生死心故。無決定久遠不退之志。既無決定之志。則一切趨操。無特達之行。所以因循舊習。悠悠日月。但守閒散。任意以為自在無拘。於心既不知撿。而於四大幻身。亦無支持之力。故日用現前。全無真實工夫。亦無真實受用耳。從今日去。先要發一片真實為生死心。立一定久遠不退之志。盡此形壽。決定要究明己躬下一段大事。畢竟要齊古人。方不負此生平。要如古人。必以一則公案。為參究話頭。如永明大師。念佛審實的公案。最為穩當。即將心中。從前一切夙習知見妄想思筭。一齊放下。放到無可放處。單單提起一聲阿彌陀佛。即看此念起處審實者念佛的是誰。且念且審。又審又念。靠定一念。審實得力處。便覺心如墻壁。究到究不得處。便是得力時節。如此久久參究。參到心無用處。如老鼠入牛角時。忽然一念迸裂。便是了生死的時節也。子能如是用心。如此著力。自然骨剛氣猛。名為挺特丈夫。視前軟暖之狀。真日劫相倍矣。子其勉之。
示慧鏡心禪人
吾佛說法。以一心為宗。無論百千法門。無非了悟一心之行。其最要者。為參禪念佛而已。而參禪乃此方從前諸祖創立。悟心之法。其念佛一門。乃吾佛開示三賢十地菩薩。總以念佛為成佛之要。十地菩薩。已證真如。豈非悟耶。然皆曰。不離念佛念法念僧。善財參五十三善知識。第一德雲比丘。即單授以念佛解脫門。及至末後。參見普賢。為入妙覺善知識。乃專回向西方淨土云。親覩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由是觀之。即華嚴為最上一乘。而修稱法界行。始終不離念佛。十地聖人。已證真如。尚不離念佛。而末法妄人。乃敢謗念佛為劣行。又何疑參禪念佛為異耶。是闕多聞。不知佛意。妄生分別耳。若約唯心淨土。則心淨土淨。故初參禪未悟之時。非念佛無以淨自心。然心淨即悟心也。菩薩既悟。而不捨念佛。是則非念佛。無以成正覺。安知諸祖。不以念佛而悟心耶。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煩惱消除。了明自心。即名為悟。如此則念佛即是參禪。若似菩薩。則是悟後不捨念佛。故從前諸祖。皆不捨淨土如此。則念佛即是參禪。參禪乃生淨土。此是古今未決之疑。此說破盡。而禪淨分別之見。以此全消。即諸佛出世。亦不異此說。若捨此別生妄議。皆是魔說。非佛法也。
示修六逸關主
余初度嶺。至五羊時。菩提樹下。弟子修六逸公。即相率同輩歸依。乃至出嶺之南嶽。遊吳越。相從於艱難困苦中。始終二十五年。未嘗少閒。及余歸隱匡廬。公素為生死心切。志求向上。亦相從於金輪峯頂。閉死關三年。單提一念。幸有自信之地。今以省師歸故山。拈香請益。老人因示之曰。出家為生死。求向上一路乃本分事。禪人死關三年。其於放下身心。抖擻客塵煩惱。消磨習氣。乃最初一步。業已自信。但於參究生死病根。未能頓拔。以參禪先須識取生死病根。方能用藥調治耳。何謂生死病根。以貪瞋癡慢。皆以我見而為根本。一切聖凡。二種生死。皆因執我。然我依見立。是則妄見。乃我執之本。稱為法身之刺。見刺不拔。生死難出。是以一切凡夫。執身心人我是非之見。一切外道橫執邪見。二乘聖人。執生死涅槃。欣厭取捨之見。一切菩薩。執有生可度。有佛可求之見。等覺聖人。未忘佛見法見。故有二愚。乃至祖師門下。初學參禪者。則多先起待悟之見。於未悟中。妄起未得謂得之見。及有一念狂心暫歇處。即執為妙悟。便生得少為足之見。即將古人言句。攀扯回為己解。執為[糸-八]妙之見。以此蘊集於懷。不肯唾却。久之釀成毒藥。以致悞墮邪見。縱有一念頓悟自心。本來無物。則又墮在光影門頭。以為究竟之見。所以雲門道。只饒得到法身。為法執不忘。己見猶存。墮在法身邊。謂之抱守竿頭。則永無超脫之見。總之但有絲毫情見未除。皆是生滅邊收。通是生死病根。縱然悟得。尚屬生死。故云悟之一字。亦須唾却。何況全未了悟。但依希恍忽。便起知見。自以為得。即將古人現成語句。把作自己妙悟。此皆墮自欺。全非真參實究功夫。如此用心。皆是未識生死病根之過也。所以古德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苟知見消亡。不真何待。所以佛示阿難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此其究竟窮元。單以見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