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純熟。何能精進之若此。悲夫。世人咸稟靈明之智。負此丈夫血肉之軀。但恣貪瞋。造無涯之黑業。以取沉淪苦趣者多矣。誰能灑滴血於智海。而與法性同流乎。金剛以不壞得名。文字般若。即法身常住。光明赫奕。照耀無窮。所謂金剛種子。歷劫不磨。豈直為傳家寶已耶。
題朱太史修南潯報國寺疏後
湖州南潯報國古剎。始建於宋。五百餘年。殿圮久矣。緇白過而不問。無唱導者。寺沙彌某發願重修。誓斷一臂。以堅眾志。朱太史為文以鬯之。寺僧持過徑山。予三復之。大有感焉。謂帝王陵墓。多屬丘墟。而佛剎雖頺尚在。即金谷銅駝。類可知矣。諺云。千年田地。八百主人。誰氏之子。能守數百年之業者乎。抑有後。能如沙彌之捨身世業而重輕者乎。經云。佛剎堅固。金剛所成。以有龍神守之。弟子世之。推原其始。皆眾施貲財。即千秋不泯。以較世業之久近。皎然明甚。人皆知沙彌斷臂。誓興佛剎。殊不知沙彌一臂。為眾檀那世守不朽之業也。明哲君子。能捨不堅之財。置堅固地。則後千百年功德不朽。賴沙彌一臂以守之。尤勝子孫伯什也。況福量如空乎。公云。荒塚賴佛寺以久存。誠為法眼。予知達人先唱。則眾起而響應。觀此金剎立成。當若天帝之拈一莖草。即是沙彌現千手眼。也。
題華山隆昌寺銅殿二碑文後
予友妙峰師。早從法界觀入道。故生平建立。皆從普賢行願。法界心中流出。無論一往功德。即銅殿因緣可見矣。以峨嵋普陀五臺三山。乃三大士菩提塲。為真丹利生最勝處。各範銅殿一座。以奉尊像。其南海偶以緣阻。遂置於金陵之華山。葢賴 聖祖寵靈。故感 聖母 聖上洪慈。為布金檀越。得與三山並。緣亦希有。其莊嚴妙麗。殿堂廣博。予以業力遷訛。未獲瞻禮。適於焦太史。黃祠部。二宰官碑文。毫端三昧。具見一毛端頭。現寶王剎。詎不信歟。三災彌綸。行業湛然。葢願力所持。當與法界等矣。
題盂蘭盆真慈達孝卷
經云。大孝釋迦尊。累劫報親恩。以釋迦多世修行之時。皆是報親之地。故梵網經云。孝名為戒。謂孝順父母。乃至一切眾生。然戒為成佛之本。而孝又為戒本。是知諸佛菩薩。救度眾生。出諸苦惱。皆修孝順之行也。以眾生歷劫生死。出沒六道。捨身受身。無一類而不經過。是無一類而非曾經之父母。且眾生度盡。方受證菩提。故所度眾生。一一出苦。皆菩薩所盡孝道之心也。又豈可以一生一身而言哉。即目連所救一生之母。未盡如來之達孝也。教有水陸齋會。為報親設。以盡法界。所有水陸空行。乃至三途六道。無不願出苦淪。此雖像教。是衍如來大孝之本也。京僧離幻。持建盂蘭盆卷請益。予題之曰。真慈達孝。葢盂蘭以廣戒本之意。緇白知此。豈可以泛泛世法觀之耶。
弔遼陽將士文題辭
幻人衰朽骨立。匿影空山。掩室以休。適豫章陶君相如過訪。語及時事。及出和張太史弔遼陽將士文。且屬為引。幻人三復而歎曰。此古今豪傑忠義之士。精神相感於形骸之外。固非世諦恒情也。故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者何也。即此心之性真也。光明廣大。終古常然。若認假而失真。則與草木同腐朽。雖生不生。何益哉。苟能守志忘形。形忘而心存。當與日月爭光矣。此古忠臣義士。以身殉國。則國為身。以身殉天下。則天下為身。所以忠義之氣。充塞宇宙。凜凜而不昧者。固其所也。今觀兩將軍之死得其所。則能興一時仁人君子之感。不奪者志。不晦者心。所謂求仁得仁。雖死可無遺憾矣。予讀太史之文。心血迸灑。慷慨悲歌激烈之氣。蕭蕭如在易水之上也。將見豪傑之士。由此一鼓而興起者。竦動義概。竭忠効死。以捍社稷。端有望於今日也。豈直為文而已哉。
題龍樹庵主濟川傳公傳後
歷觀古豪傑之士。以一身殉國家之急。卒以忠義表於世。以丈夫稱者。古今不多見。豈獨方內然哉。方外亦以之。予讀傳公傳。深有感焉。若夫伽藍所在。乃法界之封疆也。吳門之華山。封疆之一隅也。時公為居士。遂毅然棄妻子。薙髮為弟子。以身殉佛土。竟保全以棄去。豈非丈夫之事哉。若夫功成而不居。又古之所難也。語曰。夫惟不居。是以不去。公實有焉。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二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三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贊
然燈古佛贊(有引)
然燈古佛。釋迦之師也。往昔有緣。無心而遇。因布髮掩泥。持青蓮花而作供養。得蒙授記。遂證菩提。今睹光像。欽渴翹仰。焚香作禮。以偈贊曰。
稽首然燈。吾師之師。妙用無極。故我歸依。白日麗天。萬象斯鑒。滿月寒空。眾星齊現。明所不明。照其不照。惟此智燈。光明朗耀。秉法王令。佩實相印。磐石晏安。十方鎮靜。其心如空。靡所不容。有扣之者。響若洪鐘。其容湛寂。恬然凝謐。瞻之仰之。諸障頓息。緣會而遇。無心而得。紺髮滿頭。青蓮一葉。布髮掩泥。志誠歸命。持花作供。貴乎清淨。無上菩提。當蒙授記。罔象玄珠。不容思議。心心相印。光光互融。慧命無量。功德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