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2-禅宗语录别集

48-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别集-憨山老人梦游集---第143页

壽禪師。正開大法。師赴會。徧身疥癩。徑坐上座。眾皆惡之。王見之。大不敬。遣之。即歸山中。晏坐一室。齋罷。王問壽曰。今日齋僧。有聖僧降否。壽曰。長耳和尚。乃定光古佛應身也。王悔。趨駕往禮曰。弟子肉眼凡夫。不識古佛。願求懺悔。師曰。彌陀饒舌。言訖坐逝。王回禮壽。壽遂化。王因是建寺。留師肉身。至今存焉。王有感。以二師事。併奏聞請諡。賜永明宗照大師。師曰宗慧大師。嗚呼。佛說法時。往往以後五百年。像法已壞。眾生濁惡。最難教化。且曰。我遣變化人。處處為諸眾生開示。演說此法。而度脫之。是知逆行順行。皆大權示現。方便利物。或語或默。無非演說最上之法。觀二師同時出現。葢可知矣。永明悲末法性相難明。故設宗鏡。揭一心之旨。使見聞者。靡不躍然而入。其長耳者。以異狀利生。始終無法可說。惟以慈心三昧。攝化眾生。以眾生生死。愛為根本。而以男女為愛根。欲以愛治愛。故令無子眾生。求者必應。至今世之乏嗣者。無不求之。求而必應。捷如影響。此不說之說。其說熾然。而道場晏然。香火緜遠。則窮眾生界。愛根未盡。而法音常然。豈不信哉。是為記。
嘉禾金明寺大定堂記
金明為嘉禾名剎。其後為范蠡湖。今為郡城。滄海桑田也。寺始於宋乾道間。靜慧禪師開山。興廢不一。而伽藍之地。鬼神護之。然竟未為草莾也。向殿宇雖傾。而僧不乏祀。頃於庚子歲。秋潭舷公。始重新佛閣。未就而化。禪人道顯。以受業願繼其功。閣竟成。而佛殿觀音大士閣。及天王殿併一新。請耶溪法師。講楞嚴經。遂成叢林。其寺右。有地十畝許。舊為禪堂址。向為有力者所據。居士包心弦。沈汝納。王季常。沈爾侯。仲貞諸君。捐資贖之。嗣請玄津法師。講法華圓覺金剛諸經。歸信者益眾。復搆禪堂齋寮厨庫。先所闕略者。一時完足。為道場之偉觀。予來雙徑雲棲。弔二大老。先過吳門。會耶溪法師。見其道貌蒼然。喜法門。東南有師表焉。予往居南岳。著楞嚴通議成。刻之姑蘇。法師適應講期。見而歎曰。此揭義學之重雲也。願請卒業。以廣法施。罷講歸。過金明。顯公向依法席。執弟子役。法師遂願於此弘演之。及還山旬日。遂物化。嗚呼。死生夢幻。豈必於人乎。觀齎志而往。則有不往者存焉。玄津法師。耶公之適嗣。實繼志而述事者。予寓淨慈。玄為旦過主。及予還匡山。玄送至金明。予見其寺。感其事。遂命顯請玄以滿前志。予因題其堂曰。大定。葢首楞嚴大定之名也。此云堅固不壞。然佛始坐菩提場。其地堅固。金剛所成。故名阿練若。正修行處。以此地經五百年。成住壞空。已經劫矣。而畢竟為道場。至其興也。以楞嚴為始。今已成。以楞嚴為終。然楞嚴修證。以金剛心地為本始。至其所證者。證此而已。以此觀之。若心若境。等為金剛常住不壞。故予名其堂曰大定。信矣。其居是堂者。以此心而住。其說法者。以此心而說。其聽法者。以此心而聽。即鐘鼓交參。梵唄相和。以及市井羣聲。男女戲笑。皆入大定之門。又豈有靜亂之分。山林城市之別乎。諸子相送至麟溪。赴沈爾侯居士齋。葢亦成始成終之緣會也。故為之記如此。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二十四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二十五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記
廬山五乳峰法雲寺記
廬山自南岳發脈。逆轉湘山界西粵。北轉星子臨武界東粵。至桂陽界吳楚。庾嶺分派。抽幹東走。經武功一帶。緜亘二千餘里。直抵潯陽。前彭蠡而後九江。盤踞二百餘里。如出水青蓮。高插雲漢。南臨吳越。北眺中原。直與五岳爭雄。誠寰中一鉅麗也。其來脈至圓通過峽。突聳馬耳諸峰。蜿蜒東走。二十餘里。特起一峰。曰桃花。上倚重霄。為茲山主中主。由是中分兩大幹。其一東行。列九奇如障。至含鄱口。北轉起乾剛嶺。賓中主。其勢盡東北。江湖合抱。迴旋盤紆。其嶺首抽東南一大幹。為五老峰。回望彭湖。為西江捍門。盡三疊泉。最奇絕處也。峰下諸蘭若中淨妙。前五里。曰白鹿洞。為晦菴書院。傳有李青蓮書堂。不可攷。五老首拖岡嶺。隨含鄱分水。遶西而南。下至星渚。為南康郡城。此五老之南面也。其乾嶺北行。至松光嶺。分二派。東北一幹。為蓮花峰。下走為吳障山。直抵湖口。內有慧日諸蘭若。外衍平岡。十餘里為周濂溪墓。南面蓮花峰。又二十餘里。為九江郡城。其嶺北幹西折。為烏龍潭。下抽一枝。十餘里。入平原為太平宮。委蛇左轉。十餘里。為東林遠公蓮社處。回望香爐峰。白香山草堂在焉。基尚存。其烏龍西行。經獅石。大林。水口。御碑亭。竹林。佛手巖。講經臺。香爐諸勝。結天池。回顧桃花。故為山之主剎。巖下為石門。即一山之水口。其山之中。曰黃龍潭。如花心一蕊。諸剎蘭若。列布如蕊香幢。此盡東幹之形勢也。其桃花南發大幹。逆背來龍西走。中夾一谷。最高者。曰大漢陽峰。為南面之主山。雄峙中天。面吞兩湖。遠挹江南。一帶諸峰。羅列天際。如星拱北。一目千里。直抵湖口。回抱五老。此實東南一大觀也。漢陽之西盡處。為谷簾泉。前下平原。為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