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2-禅宗语录别集

48-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别集-憨山老人梦游集---第129页

橋大慈宣文寺碑記(并銘)
五臺為文殊道場。有一萬菩薩於中說法。應化無方。靈異多端。爰自漢永平摩騰著迹。沿及三國六朝。歷唐宋元。累代國家。帝后妃主。崇奉之典。班班可指。我 成祖文皇帝。延大寶法王居之。以後琳宮梵宇。歲歲增崇。及我 今上御宇。萬曆初。我 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為資 先帝。保 聖躬。大作佛事。天下名山。自五臺始。延高僧十二員。以鳳林寺二虎禪師為首座。師名德胤。字徹天。山西太原人。始終發迹。修行緣山。素著中外。 聖母為建鳳林寺以居之。寺完。以臺山去京千里。山深數百里。仍就保定府滿城縣方順橋邊。置接待寺一所。額名大慈宣文。又置贍寺地十頃餘畝。以護香火。將垂永久。仍度沙彌明理為給侍。師道重方外。名達內庭。 聖恩隆重。超越常流。若供奉徐公。清明王公。時及諸搢紳先生。大司馬吳公輩。皆深重師。故其道場。隨處成叢林。晨鐘夕梵。香火星羅。將以上祝 聖壽無疆。保 皇圖億載。固皆我 聖母慈恩曠大。實師有以感之也。今斯地。為眾僧資色身與慧命堅牢。其功德福利。豈可以數量計哉。惟我 聖母慈恩。與天地同其博厚。而此功德。亦將共其悠久。必有鬼神呵護於其閒。後之近此地。守此土者。豈不推聖心所自。敢忘君親之惠。而取鬼神之責乎。寺落成。命沙門清。紀其事。謹稽首為銘。以銘之曰。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峨峨太行。為天地經。卓彼清涼。惟聖道場。羣靈堀宅。爰枕北方。外護藩籬。內拱神京。珠宮梵宇。隨處叢林。惟我 聖母。育成 帝德。凡所施為。無非為國。建此名藍。以延梵侶。從十方來。如雲若堵。思修慧命。必藉色身。不勞持鉢。香積盈盈。有土如膏。有眾如雲。 聖母聖心。以土為金。此地常住。惟功不朽。祝我 帝釐。天長地久。
伏牛山慈光寺十方常住碑記
自迦維降迹。梵剎始興。白馬東來。僧居肇啟。歷代修崇之典。十方海會之林。由百丈弘律制之規。伏牛設練魔之業。無非精修一心。調伏三業。雲來者以法為心。安居者以和為事。世衰道微。去聖愈遠。不但法無專門。抑且人存我相。使二利之誥徒存。四事之緣虗費。此世尊所以攢眉。至人因之發慨者也。恭惟我。
  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承悲願力。現國太身。興隆三寶。建大法幢。使域內名山。皆成寶地。寰中勝迹。盡化伽藍。乃捐膳羞之資。命近侍太監姜某。於伏牛山。建造慈光寺。為十方海會叢林。置太河川。黑峪保莊田二所。為永遠供奉香火。命僧智明住持寺事。明初受業於京。西天台寺。寶珠和尚。以苦行聞當代。
  聖母素所崇重者。明行日。和尚因誡之曰。爾以一介凡愚。叨承 慈命。撫心自省。豈不永懷。爾其以佛為心。以法為命。以十方為常住。以眾僧為叢林。一食必與眾同。一事必通眾議。以道德為首領。以公廉為執事。毋執己。毋慢人。晝夜六時。磨鍊三業。精勤萬行。屏絕諸緣。將以祝 聖壽無疆。報 慈恩永劫。其無忘我今日之言。明奉戒而行。以此聞 聖母。且以修途為遠慮。仍 命太監姜公料理之。冀道場與二室爭光。叢林比牛山並峙也。工竣始末。業已具載於功德碑記。茲以智明所以住持其業者。併誌之。以垂範叢林。永為後誡。將來住之者。又以此誡。復誡後人。其如薪火之傳。永永無盡也。是為記。
重修之罘山神廟記(并銘)
登郡城東南十里許。有之罘山。山有神。曰浮佑矦。是無所考。嘗周覽方輿。大概自崑崙東折。而渤海注焉。扶桑日出。光影上下。蓬萊三山。隱隱雲霧閒。宮闕恍惚金銀。而神仙率都居之。稱不死之鄉。秦皇以是東遊黃腄。而窮成山。登之罘以臨朝陽。刻石記焉。則茲山始封。其來尚矣。迄今千五百年。雖往來代謝。觀其故事。如指掌。維是黔首歸依。歲時伏臘。而山亦產英效靈。風雨時若。使物不癘而年穀熟。故廟祀不絕。全真高常清者居之。幾三十年。躋九十而色若孺子。郡人多雅事。若戚將軍者。尤善事之。將軍視其神宇頹然。出資若干。鳩眾命工。而一新之。經始於萬曆丁亥秋。殿四楹。左右廊廡畢備。不期年落成。嘗清杖策過海印。請予為記。廼為之銘曰。
  造化胚胎。大塊以成。山川鬱秀。育靈產英。惟茲大[((宋-木+(夕*匕))*ㄆ)/石]。百川以歸。崑崙東指。之罘巍巍。秦始來登。蓬萊彷彿。漢武神人。大言恍惚。惟山之靈。千秋萬祀。奠我邦家。百祥無射。惟民是福。惟穀是登。珠宮貝闕。載緝載新。鯨鐘鼉鼓。朝吼莫吟。祝我 帝釐。山高海深。
住京都吉祥院無極信禪師道行法原碑記
無極禪師者。臨濟二十六代孫也。諱明信。順德沙河宋氏子。年八歲。父母即捨出家。禮郡之天寧深公為師。稍長。以生死為憂。年十三。即請本師以行脚事。往牛山。入大火聚。精勤刻苦。日夜煆煉者。二十餘年。塵勞雖覺蹔謝。然未有所悟入。因覲省。歸至郡之西山上棧坪。迥絕人迹。潛居六載。一食朝昏。諸念頓息。頃之。即參諸方知識。北走京師。登壇受具。復隱銀山之中峰。避影三載。日以橡栗為食。專注禪觀。時忽心境皆空。根塵頓脫。豁然開悟。自覺當體無依。翠峰大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