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善知識。但向學人四威儀中。輕輕點他一下。伶俐漢。便當機領略。也不潦草。也不多說。佛眼云。人因心迷。故來山林見善知識。不知就你本人迷中。最是親切。極道得好。圓悟云。古人公案。未必透得。且識了心。不要理他。自己一個心。拋開一邊。却向善知識口邊。討長討短。書本上忖東忖西。有何交涉。且如何是自己底心。心又如何識。僧舉長沙偈。學道之人不識真。祇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問永明。意作麼生。永明云。楞嚴會上。甚是明白。阿難云。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佛咄云。此非汝心。此是前塵虗妄相想。惑汝真性。此個便是識神。諸佛諸祖。指得極明。我今重為居士道破。總是者個意根起滅不停。蓋覆真性。遂成生死根本。所以識真。纔得息妄。非遏捺也。四禪八定。皆是用攀緣心去修。所以出不得生死。徹悟真空。方免此患。華嚴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我與居士。同在大覺海中。也無生死可出。也無法可說。還信得及麼。維摩云。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文殊云。如是居士。若來矣更不來。若去矣更不去。所可見者。更不可見。山僧淺淺與公下個注脚。維摩是無生緣起。文殊是緣起無生。一念無生。外至山河大地。內至六根六識。俱不可得。一落意根。便生出許多枝節。便見有境緣作對。龐公云。心空及第歸。珍重。
復覩者禪人
參話頭。當知古人所以教人參話頭之意。從上諸祖。並無教人參話頭之說。當時學人朴實。時時刻刻。以生死為念故。一遇善知識一言半句。便自開通。後世學人。雜念紛飛。橫生知解。教渠尋求自己。便有許多計較。或認昭昭靈靈。或認空空寂寂。種種卜度。愈求愈遠。祖師不得已。示個話頭。乃是直指出本心與人。令人絕盡意識。當下便了。若不能了。則向此中。疑之又疑。是之謂參。須知參話頭。即參自心。疑話頭即疑自心。非有二也。如汝問我。如何是某甲本心。我即云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得有語。不得無語。我已明明直指個本心與汝也。只是汝不曾自悟。若不能悟。便要向此中疑之又疑。求個出身之路。若稍生意識。謂竹篦子話。只是斷人意識。或欲泯絕念頭。令人念不起。或認取不起光景。或又去究起底源頭。種種計較。差之千里矣。參話頭。如人墮井求出相似。時時刻刻。單有出井一念。繫之於懷。更無別般計較。汝今正要如是時時刻刻。不忘疑情。單單有個求出身之路。繫胸臆間。更不起一毫頭生活之念。亦勿望人為汝指示。如此做去。不久決得徹悟。惟禪勉之勉之。
雜著
金剛正法眼序
達磨大師。秉單傳之旨。謂二祖曰。吾觀此土。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至黃梅易為金剛。勸一切人。受持此經。即得見性。則知直指人心。無過於此。自曹溪以後。如洞山聰。黃龍南。汾陽昭。中峯本。諸大宗師。皆以此經為契證。希有哉。豈可謂文字乎。吾子麗中。宿植善根。玅悟上乘。諦觀此論。一字一句。皆般若之精髓也。希有哉。豈可謂今人異於古人乎。或謂空隱老凍膿。猶有鄉情在。予何敢私。金剛正眼現在。具眼者請鑑。
重刻擬寒山詩序
佛言。若要世間無刀兵。除非眾生不食肉。茲者三災並起。人命危脆。或募兵守城。或遁逃山林。或隱匿海島。以自為計。雖貪生怖死。人之常情。豈知定業有不可逃者。蓋殺生之極。感刀兵災。偷盜之極。感饑饉災。淫邪之極。感疾疫災。非天降。非地湧。非人與。皆眾生自業吸引。因果相酬。如影隨形。如響應聲。欲不受果。惟不造因。因亡則果喪。業空則報亡耳。道獨偶閱慈受禪師擬寒山詩。見其詞語懇切。深錐痛劄今人通病。實對治之良劑。玩味不已。重梓流通。伏冀諸賢詳審。起大慈心。悲愍眾生。不食其肉。齋戒清淨。謹敕身心。眾善奉行。諸惡莫作。一人依之。一人不受業。眾人依之。眾人不受業。斯即善身保家。壽國之良圖也。
募誦華嚴經引(福州萬歲寺)
諸經惟華嚴最尊。乃如來根本法門。一乘圓頓至教也。一切二乘。不聞此經。佛惟付囑大心凡夫。若能信入。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至於禳災集福壽國保家。其緒餘耳。近者三災疊起。人人驚懼。或歸之於業。以為無可逃者。然業有二。有定業。有不定業。定業難逃。不定業則可釋也。又障有三。一曰煩惱。二曰業。三曰報。煩惱可以理遣。心地一明。情念自息也。業可以懺悔。燒香散花。竭誠禮佛。改往修來。則業自消也。惟報難移。必資大法。方能回轉。則無踰此經矣。此經如清涼月。能消熱惱。如善見藥。無病不除。如如意珠。能雨眾寶。如天甘露。能潤焦枯。一言之下。心地開通。立地成佛。一句染神。永為道種。聞而不信。尚作遠因。學而不成。猶勝人天果報。則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從可知矣。退菴居士。深明因果。發大悲心。行菩薩道。結期於萬壽禪寺。請僧轉讀。願與一切有情。同種善根。共入毗盧性海。伏冀見聞隨喜。共成勝因。一念尊重恭敬。無論淺深久暫。同乘佛乘。直至道場。決不唐捐。幸勿蹉過。
又(長慶寺)
一皮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