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即心是佛。率性謂道。為仁由己。聖人雖往。而面目猶存。此為直捷。誠如閣下所言。然信心二字。祇要直下承當。閣下恐學人煞執。師心滿假。非無所見。第與率性由己之語。似相違耳。山僧雖學佛。而不識儒。亦曾聞皇天無二道。聖人無兩心。請略辨之。所示未信則常虗而靈。既信則易實而礙。不知閣下如何看者信字。吾宗門實重此信。華嚴云。有能說法之人。有所聽法之眾。尚未入信門。信之一字。豈易言哉。又云。信是道原功德母。信是無上佛菩提。信能速登解脫門。信能永離生死苦。又云。不信一法。方信自心。是以吾宗門信心。實有下落。不事空言。但須分個早白。即如文王望道未見。孔子仁聖不居。與明月摩尼等喻。尊意以為拂信之跡。恐人生著。極是玄妙之談。第最初不知從何處下手。然後不居信地。又不知尊意。先知後行耶。先行後知耶。若先行後知。既未知如何行。若先知後行。則與貴知有而後踐履。似為相近。惟不知所謂知者何物耳。苟非於知上原本清楚。遂謂要行。即有功勳。盡是有為。盡是臣種。雖飽無力。不離識情。假饒窮到玄玄玄極處。無無無盡頭。都不許可。謂其知處先錯。行亦無謂也。所以宗門大旨。知外無行。行外無知。知到極處即是行。行到極處即徹知。恁麼看來。知行合一。然亦不過強貼耳。豈不聞。知之一字。眾禍之門。知尚不立。而況行耶。到此田地。喚作先知後行不得。先行後知不得。知行合一亦不得。非情識見解可到。閣下大須著眼始得。藥山問石頭。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嘗聞南方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實未能了。石頭云。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子作麼生。此處倘不深悟深信。必然顢頇儱侗。靈潤禪師。山行遇火。其徒云。請師避火。潤云。心外無火。火到自滅。一人山行。被蛇傷足。以為枯樁所觸。行三十里。遇捕蛇者。識為蛇毒告之。其人聞而立斃。且道。未遇捕蛇人。云何行三十里無恙。纔聞蛇毒。云何立斃。此皆心外無法。祇是當人信不及耳。若信得及。心外實無毫釐法可得。所以云。無邊剎海。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山僧生平。祇信此心。亦以此心教人。實有原本。上接西來祖意。下辨邪正關頭。惟此而已。其中委悉。非言可盡。閣下倘共信此心。不妨覿面商確。方纔痛快。至於道聽途說。魚目明珠之混。雖聖人之世。亦所不免。若因此輩。而遂疑信心之道有未盡。則又因噎廢食也。過承寵誨。知留心性學。誠世出世間希有喜極。不敢不竭其愚。以備蒭蕘之採。辱賜佳刻。兼惠腆儀。統此鳴謝。
又(附來書)
僧問大梅。見馬祖得個什麼便住此山。大梅云。馬祖道即心即佛。僧云。馬祖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大梅云。者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祇管即心即佛。拙見此語。死煞不像參悟。而馬祖何以即首肯。梅子熟也。然則非心非佛之語。果係惑亂人耶。當時大梅。何不直說者老漢非心非佛。正是即心即佛。不較有著落耶。請質高座。望一剖示。
即心即佛。表語也。非心非佛。遮語也。今人多重遮語。謂無痕跡。而忽表語。不知即心即佛。惟過量大人。方能擔荷。馬祖下出八十餘善知識。如大梅能有幾人。看渠問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渠便禮拜。正如良馬見鞭影。追風千里。任汝非心非佛。我祇管即心即佛。三世諸佛。列代祖師。移他不動。者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山僧更喜此語。尋常人祇知門裏出身。那知身裏出門。者個田地。馬祖大梅。心心契合。更不費一些手脚。若云非心非佛正是即心即佛。猶為周摺了也。死煞一語。得無孤負古人。二祖覓心了不可得。達磨云。與汝安心竟。與此同一鼻孔。非大根器。豈能如此直捷。至於參悟。是學人途路邊事。何可語此。
答韓猶龍文學
纔與麼。便不與麼。轉轆轆地。如大火聚。有什麼近傍處。永嘉云。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妙則妙矣。猶是方便之談。衲僧巴鼻。自己尚無獨知之地。他人豈能窺其蹤跡耶。古人云。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從上大手眼尊宿行履。大都如此。總是見徹根源。絕諸滲漏。若猶有個保任在。則能保者。是個什麼。所保者又是個什麼。本是一心。却成兩立。更有個平常。有個不可思議。有個昭昭靈靈。有個見聞寂寂。總是識情生死根本。所以山僧常道。凡筆所畫者。都是畫不是筆。眼所見者。都是物不是眼。心所知者。都是境不是心。諳得此意。敢保掉臂而行矣。
答黃无咎文學
所呈來見。都是識情作道理會。所謂依他作解。障自悟門。總是求會太速。不曾死心一番耳。此事祇貴了得。若空曉佛法。有什麼用處。法師家到是。說得玄玅。要且目前便不知下落。所以我宗門下事。迥別餘乘。道人若信得及。便將日前知得底解得底。盡情[拚-ㄙ+ㄊ]置。却向不知不識處。提個話頭。念念勿忘。以悟為則。須教自悟自肯。方纔痛快。祇要長遠耐煩耳。
又
此事須覿面一見。若祇管說道理。有什麼了時。古云。解屬於情。情生則智隔矣。來札云。本來面目。祇是一心清虗泰然。此乃識情卜度耳。又云。無心可得。空空洞洞。一絲不挂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