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雨嶂烟巒翠欲流。天開圖畫萬山頭。凌霄閣上凭闌意。留與他年說舊遊。
白雲峯在夕陽邊。目送吳雲入楚天。汝到燕山却回首。三千里外又三千。
錦袍花暎鳳池明。玉珮光搖紫府青。富貴著人如醉夢。倚門慈母眼長醒。
曉行吳松江
朔風吹面雪花深。船渡氷河似棘林。却憶蒙頭茅屋下。地爐一暖直千金。
水轉沙涂又一灣。迎船孤塔出烟嵐。長江一道橫風起。兩岸爭飛上下帆。
師子林即景十六首
鳥啼花咲屋西東。栢子烟青芋火紅。人道我居城市裏。我疑身在萬山中。
萬竿綠玉繞禪房。頭角森森筍穉長。坐起自携藤七尺。穿林絡繹似巡堂。
素壁光搖眼倍明。隔簾風樹弄新晴。樹根蛙皷鳴殘雨。恍惚南山水樂聲。
指栢軒中六七僧。坐忘忽恠異香生。推窓日色暖如火。薝蔔花開雪一棚。
相君來扣少林宗。官從盈門隘不通。散入鳳亭竹深處。石床分坐遶飛虹。(亭名栖鳳。橋名小飛虹)半簷落日晒寒衣。一鉢香羹野蕨肥。春雨春烟二三子。水西原上種松歸。
鴉鵲爭巢似憤兵。怒鳴死鬥亂縱橫。可憐踏壞桫欏樹。滿地落花無路行。
道人肩水灌畦蔬。托鉢船歸粟有餘。飽飯禪和無一事。繞池分食餧遊魚。
臥雲室冷睡魔醒。殘漏聲聲促五更。一夢又如過一世。東方日出是來生。
西隣母鶴唳無休。鶴意吾知為主憂。養得鶴成騎鶴去。楊州未必勝蘇州。
竈兒深夜誦蓮華。月度墻西檜影斜。經罷轆轤聲忽動。汲泉自試雨前茶。
林下禪關盡日開。放人來看臥龍梅。山僮莫厭門庭閙。不是愛閑人不來。
斜梅勢壓石闌干。花似垂頭照影看。白晝雲陰天欲雪。半池星斗逼人寒。
雪深三尺閉柴荊。歲晚無心打葛藤。立雪堂前人不見。秀雲峯似白頭僧。
有客來求警筞歌。歌成斂念入禪那。茶童催我下樓去。樓下新來客更多。
語默無心道自隆。目前誰解顯吾宗。長長短短象牙竹。恠恠奇奇師子峰。
師子林天如和尚語錄卷之五
師子林天如和尚語錄卷之六
小師 善遇 編
序
照堂長老義感集序
余友照堂寂長老至元丁丑三月廿一日卒于吳門之能仁菴。其行義感於人人。哀之不能已。發而為詩若辭。散漫於三吳林壑間。天台竹居可西堂裒而集之。目之曰義感。過松江請於余曰。詩辭無以見出處授受之詳。公與照堂同參天目。幸詳之。使觀者有所考。余曰。照堂。高昌名族之裔也。其宗姻鄉黨之士。去故國而布列于大朝都邑者皆達官。其俗尚佛教好施與。又好引援進取以相榮。盖去國已遠見鄉人雖疎亦親。故彼氏之為沙門者。往往得厚施或得厚名位。而照堂一無取焉。唯道是嗜。凡顯密二宗大聲實之士。悉從事之。盡其學未厭其志。延祐間南來天目扣直指之學于幻住先師。日有深造。遂眷眷不忍棄去。草衣蒲履氷檗相持者有年。逮先師告寂始北歸。諸達官嚮其道。爭羅致之。然猶兢兢潔己。非誠求道者不與語。非其人不與交。與交必盡其義。嘗以幻住廣錄三十卷進。上覽之大悅。 賜入藏。諡先師曰普應國師。既間關往復成其事。復入天目願守國師之塔以老焉。及有疾。同居者強其出山就藥。遂終于吳門云。余所知者止此。其他非所詳。雖然。即是集而求之。足以見照堂之素蓄。足以見交際之深情。又足以見竹居之尚義。凡足以稱於人傳於世激厲乎時輩者。盡在是矣。又奚必他詳哉。
銅佛贊頌序
至正甲申夏錢唐照菴炬菩薩大會。緇素于寶石山作佛事者四十八日。以慶銅彌陀佛及觀音勢至像成。亦以張其化使益廣而益遠也。原其造像之始。約化四十八人。各施銅錢一而念佛千聲以為例。如是四十八人人各轉化四十八人。遞遞轉化積四百八十萬錢。冶以範佛。佛身長一丈六尺。二大士稱之。相好纖悉具備。既又梯山以登之。營大殿以安奉之。乃有今會。於是四方士頌贊交集。謂其可贊者有三。錢唐佛剎巨細千萬計而未始有銅像。一也。募施之法取少而化廣。異乎常。二也。合眾善以為會。高下之機普攝。三也。錄頌成卷待余序。余於三者之外容有說焉。初像之未成也。全佛是銅。及其既成也。全銅是佛。曰佛曰銅二名一體。盖佛不自佛從緣而生也。推緣生而類通之。令悟世間萬物物物皆佛也。此外復有說焉。凡一人一念之興。一錢之施。則其全體銅像已隨念而應之矣。一念既爾。多念亦然。然則應念而成之佛。又何止四百八十萬哉。此外猶有說焉。以多人念佛之心展轉流布。自今世後世以達乎無窮。則佛隨而應之亦復如是而無窮也。橫應之廣既如是。竪應之遠又如是。其數量可思議哉。是由照菴宗性具之學而得其有將使人人同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說。以至重重無盡互互無礙。曰理曰事周法界無一而非佛。故其一機之發。一像之成。遂能致廣遠之化者如是。以余知照菴之化如是。故序其贊頌之卷如是。
道林訓上人遊方序
士有受道之器者。不可不為大方遊。遊足廣所聞以致其道。道成矣又足致美名厚位。推己有以公乎眾。此古今類然。不則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