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2-禅宗语录别集

19-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别集-元叟行端禅师语录---第27页

日。諸害皆熄。怡怡愉愉。咸躋仁壽。於斯其見之矣。
書海翁書記。諸友贈行。頌軸後
余與海翁別。今三十四年。其的骨孫鑑上人。忽出此卷。咸淳間。南北宕諸君子。恍然如見顏色。曾不知身在陵遷谷改。城是人非中也。鑑方潛鞭密練。以佛祖事業居懷。固將揭斯道。焜耀當世。孰謂海翁其果亡與。
跋偃谿墨跡
天台宗徒西堂。以所號。為請佛智師伯。以笑堂命之。欲其蟬蛻客塵煩惱。怡然自家閫奧。意固偉矣。殊不知。迦葉波破顏微笑。反居門外。水潦遭蹈。正墮階前。千古之下。飜成笑具。
松江明上人。舌端血。書九經。請題
如上九部妙典。諸佛骨髓也。眾生命脉也。禪門關鍵也。教苑精華也。悟之則高蹈十方。迷之則流浪諸趣。
  松江慧明上人。發大勇猛。施大精進。於自己舌端。放紅蓮華色光明。發揮此無上法寶。普為有情界中。非器人等。作大饒益。其功行。可思議乎。
題無擇頌軸
伽黎倒搭和身臥。楖栗橫拖信意遊。不辦刀山并劒樹。豈分酒肆與歌樓。此四十二年前。居蒙堂時。與玉岡霖公所作。無擇號鄙語也。時虗谷在後板。雲峰為不動軒主人。後三十年。虗谷由宜陽大仰。而踵雲峰之席。無擇神秀昌公。嘗以此軸。請虗谷題焉。又六年予由良陼西菴。復補虗谷之席。昌公亦復以此為請。回視軸中故人。十無二三。吁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題孔門諸子圖
蜡畢之遊。舞雩之詠。於斯求之。何異按圖索駿者哉。從孟氏者。常以曾子為稱首。從荀氏者。常以馯子為稱首。二子皆出夫子。各專師說。互有不同。九原可作。吾將起此十一子。而問之。其必有以語我矣。
跋瞎堂和尚墨跡
瞎堂老人。曾參雲巖遜及起鐵拂者。皆蒙印可。其心終不自肯。至圓悟室中。然後大徹。有奮鐵舌。轉關棙之贈。故禪林至今。以鐵舌稱焉。大慧師祖。在梅衡。有傳其提唱。駭云。老師晚年。有此兒耶。遂以圓悟所付法衣寄之。其所說。超離情見。脫略窠臼。皆非承言滯句雛道人。可窺測。
  徹禪此偈。奚足涯涘其平生萬一。
題藏叟所作。偃谿茶湯榜遺藁
四六非古也。魏晉以降。道喪文弊。此作由是興焉。藏叟老人。妙喜三世的骨孫。臨濟命脉所係。駢四儷六。豈其責乎。蓋其天姿英發。早歲家塾間。為之。素塾故習。未能頓忘耳。
  天和首座。得其偃谿茶湯二榜。十襲以為至寶。謂其平生。實在於此。誤矣。
題羅漢圖
梵語阿羅漢。此云應真。一應斷煩惱障。二應不受後有身。三應受人天供養。證此聖果。以曠大劫為壽命。隨意或延或促。飛行水陸。震動天地。皆遊戲餘事。惟其沈空滯寂。只知自了。不顧度生。迦文老人。所以深所訶責。唐宋諸賢。想其儀軌。寄之筆端如幻三昧。使流俗知所跂慕。今妄一男子。隨例輒恣毀斥。拘墟而藐海。坐井而小天。可笑不自量也。
題香山九老圖
商山之四皓。竹林之七賢。皆以不能深藏密伏。為時人。所描畫。今古筠圓上人。示予香山九老圖。予今平頭八十。胡杲吉旼劉真鄭據盧真。則長予。九歲八歲七歲五歲三歲。張渾白居易狄兼謨盧貞。則少予三歲六歲十歲。復乃署名其後。安知異日。不為他人所描畫。謂予老不知死。尚復把人杓柄。與時俯仰哉。元統閼逢閹茂。三月吉旦。書于不動軒。
塔銘
中順大夫秘書少監致仕黃溍撰
  菩提達磨。以摩訶迦葉所得。無上正法。來止中土。直接上根。其後支分為二。心印獨付於曹谿。派別為五。而宗風大振於臨濟。至大慧。而東南禪門之盛。遂冠絕於一時。故其子孫。最為蕃衍。
  徑山元叟禪師。大慧四世孫也。師諱行端。元叟蓋其字。族臨海何氏。世為儒家。母王氏。能通五經。師生而秀拔。幼不茹葷。超然有厭薄塵紛之意。六歲母教以論語孟子。輒能成誦。雅不欲汩沒於世儒章句之學。十二從族叔父茂上人。得度於餘杭之化城院。十八受具戒。一切文字。不由師授。自然能通。而其器識淵邃。夙負大志。以斯道自任。宴坐思惟。至忘寢食。
  初參藏叟和尚於徑山。叟問。汝是甚處人。師云台州。叟便喝。師展坐具。叟又喝。師收坐具。叟云。放汝三十棒。參堂去。師於言下。豁然頓悟。一日侍次。叟云。我泉南無僧。師云。和尚聻。叟便棒。師接住云。莫道無僧好。叟頷之。即延入侍司。是時眾滿萬指。莫有契其機者。
  叟既告寂。師至淨慈。依石林鞏公。即處以記室。相與激揚此事。與虗谷陵。東嶼海。晦機熈。東州永。竹閣真。為莫逆交。
  尋以靈隱山水清勝。往掛錫焉。師嘗自稱寒拾里人。
  橫川珙公。在育王。以偈招之曰。寥寥天地間。獨有寒山子。師竟不渡江。而謁覺菴真公於承天。
  復參雪巖欽公於仰山。巖問何處來。師云兩淛。巖云。因甚語音不同。師云。合取臭口。巖云。獺徑橋高。集雲峰峻。未識書記在。師拍手云。鴨吞螺螄。眼睛突出。巖笑顧謂。侍者點好茶來。即送師歸蒙堂。
  居三歲。而巖逝。乃還淛右。虎巖伏公。時住徑山。請師居第一座。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