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雲菴克文禪師語錄(敘.疏.附錄)
雲菴真淨禪師語錄敘
真淨和尚語錄。板留玉几。學者艱得。每得之。遂失之。衲子酷愛之故也。半山古潭和尚。重鏤板印行。以其乃舒王建寺。請開山之祖也。雖然。關西子沒頭腦一著子。決定不在此錄中。覽者宜具眼始得。
丙子正月 鍾山比丘 守忠 拜書
雲菴真淨禪師語錄目錄
序文 (僧守忠 蘇轍) 目錄 (請疏附)卷第一
住筠州聖壽語錄 住洞山語錄上
卷第二
住洞山語錄下 住金陵報寧語錄
卷第三
住廬山歸宗語錄 住寶峯禪院語錄上
卷第四
住寶峯禪院語錄下 偈頌上
卷第五
偈頌中
卷第六
偈頌下
附錄
大丞相請疏
伏以。肇置仁祠。永延睿算。歸誠善導。開迹勝緣。文公長老。獨受正傳。歷排戲論。求心之所祈嚮。發趣之所追宗。俯惟。慈哀愍徇勤企。謹疏。
元豐八年三月日。觀文殿大學士集禧觀使守司空上柱國荊國公食邑九千五百戶實封三千戶王安石疏。
判府左丞請疏
伏以。施綠野之林園。蔚然華搆。立青蓮之場地。寵以嘉名。申祝壽祺。推明美報。必資達識。為覺迷情。文公長老。夙悟真乘。久臨清眾。若心數法。非外假於虗名。由聞思脩。可內觀於實相。舉揚密義。和會勝緣。謹疏。
元豐八年三月日。資政殿學士大中大夫知江寧府事兼管內勸農使充江南東路兵馬鈴轄上護軍魏郡開國矦食邑一千二百戶實封四百戶王安禮疏。
附錄
雲菴真淨和尚行狀
門人高安釋德洪撰
師。諱克文。黃龍南禪師之的嗣。陝府閿鄉鄭氏子。生而頴異。在齠齓中。氣宇如神人。與群兒戲。輒相問答。語言奇怪。聞者駭愕不能曉。則復軒渠笑悅而去。奕世縉紳。既長。喜觀書。不由師訓。自然通曉。事後母至孝。母嚚。數困辱之。親舊不忍視其苦。使游學四方。旅次復州。北塔寺長老歸秀。道價方重於時。詞辯無礙。因側聆坐下。感悟流涕。願毀衣冠為門弟子。秀笑曰。君玅年書生。政當嗟手取高第榮親。乃欲委迹寂寞。豈亦計之未熟耶。對曰。心空及第。豈止榮親。又將濟之。委迹寂寞。非所同也。秀奇其志而納之。服勤五年如一日。年二十五歲。試所習為僧。明年受具足戒。即游京洛。翱翔講肆。賢首慈恩。性相二宗。凡大經論。咸造其微。解帙捉麈。詞音朗潤。談辯如雲。學者依以揚聲。燕居龍門山。偶經行殿廡間。見塑比丘像。蒙首瞑目。若在定者。忽自失。謂同學者曰。我所負者。如[彳*(巢-果+(一/自))*亍]子畫人物。雖曰玅盡。終非活者。既焚其疏義。包腰而南。平易艱險。安樂勞苦。諸方大道場。多所經歷。自重其木。以求師為難。甞至雲居。謁舜老夫。機語不契。不宿而去。又至德山應禪師。方夜參。雌黃先達。有六祖不及雲門之語。失笑。黎明發去。聞雲峯悅禪師之風。兼程而往。至湘鄉。悅已化去。嘆曰。既無其人。吾何適而不可。山川雖佳。未暇游也。因此行寓居大溈。夜聞僧誦雲門語曰。佛法如水中月。是否。云清波無透路。豁然心開。時。南禪師。已居積翠。徑造其廬。南曰。從什麼處來。曰溈山。南曰。恰值老僧不在。曰未審。向什麼處去也。南曰。天台普請。南嶽雲游。曰若然者。亦得自在去也。南曰。脚下鞋。是甚處得來。曰廬山七百錢唱得。南曰。何曾得自在。師指曰。何曾不自在耶。南公大駭。參依久之。辭去。至西山。翠巖長老順公。與之夜語。自失曰。起臨濟者子也。厚自愛。而師亦神思豁然。德其賞音。及南公居黃龍。復往省覲。南公甞謂師曰。適令侍者卷簾。問渠。卷起簾時如何。曰照見天下。放下簾時如何。曰水泄不通。不卷不放時如何。侍者無語。汝作麼生。師曰。和尚替侍者。下涅槃堂始得。南厲語曰。關西人真無頭腦。乃顧旁僧。師指之曰。只這僧。也未夢見在。南公笑而已。隆慶閑禪師。與師友善。方掌客。閑問曰。文首座。何如在黃蘖時。南公曰。渠在黃蘖時。用錢如糞土。今如數世富人。一錢不虗用。自是。為同時飽參者所服。南公入滅。學者歸之如雲。所至成叢林。熈寧五年。住筠州大愚。眾以師有道行。奔隨而至。太守錢公弋來游。怪禪者驟多。即其室。未有以奇之。翌日命齋。師方趨就席。有犬逸出屏帷間。師少避之。錢公嘲之曰。禪者固能伏虎。反畏犬耶。師應聲曰。易伏隈巖虎。難降護宅龍。錢公大喜。願日聞道。乃虗聖壽寺。命師居之。師方飯於州民陳氏家。使符至。遁去。錢公繫同席數十人。將僧吏求必得之而後已。有見於新豐山寺者。即奔往。陳氏因叩首泣下曰。師不往。吾黨受苦矣。師曰。以我故。累君輩如此。因受之。遂闡法焉。未幾。移居洞山普和禪院。元豐之末。思為東吳山水之遊。捨其居。扁舟東下。至鍾山。謁丞相舒王。王素知其名。閱謁喜甚。留宿定林庵。時。公方病起。樂聞空宗。恨識師之晚。謂師曰。諸經。皆首標時處。圓覺經獨不然。何也。師曰。頓乘所談。直示眾生。日用現前。不屬今古。只今老僧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