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得。謂此法身雖無形相可得。而與眾生同。與國土同。與三世同。葢眾生國土三世即法身。法身即眾生國土三世。設有毫末許不是法身。則法身有不遍之處。故肇法師云。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亦是發明此旨。又云。會萬物為己者。其唯聖人乎。昔石頭遷禪師讀至此。乃拊几歎曰。聖人無己。靡所不己。法身無象。誰云自他。圓鑑靈炤于其間。萬象體玄而自現。境智非一。孰云去來。至哉斯語也。此可謂善會者也。諸公若欲會萬物為己。不妨恁麼會也。石頭後上堂示眾云。吾之法門。先佛傳受。不論禪定精進。唯達佛之知見。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汝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淨。湛然圓滿。凡聖齊同。應用無方。離心意識。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汝能知之。無所不備。今眾生不見法身者。以目前有法。見有自己身心。見有三界六道。只在髑髏上作活計。所以眼不超色。耳不越聲。若明得萬法皆是自心變現。如水中月。鏡中像。本無生滅。則所謂法身者。冷冷然。頭頭中顯露矣。時有僧問曰。曹溪意旨。誰人得。頭曰。會佛法人得。曰師還得否。頭曰。不得。曰為什麼不得。頭曰。我不會佛法。你看他古人下語。這裏箇會字。也容不得。又僧問如何是解脫。頭曰。誰縛汝。曰如何是淨土。頭曰。誰垢汝。曰如何是涅槃。頭曰。誰將生死與汝。若知得石頭落處。兩頭坐斷。中道不居。許渠親見法身。三世諸佛證極法身。與諸佛眾生。山河國土。同一體性。故能具足同體大悲。一苦一切苦。一樂一切樂。盡法界。虗空界。凡一眾生起一念處。悉皆知得。現身捄拔。故經云。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羣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若能信佛功德者。此人具足大福智。不是等閒人也。
師曰。諸佛眾生。皆具三身四智。三身者。法身。報身。化身也。六祖大師云。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佛與眾生。同一法身。無二無別。佛之報身有二。一自受用身。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二他受用身。則盧舍那佛。萬德莊嚴。為十地菩薩說華嚴經者。是也。化身者。即梵網經云。爾時盧舍那。方坐蓮花臺。周匝千華上。復見千釋迦。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者。是也。但諸佛已證。眾生猶迷。體雖本具。日用不知也。四智者。曰大圓鏡智。曰平等性智。曰妙觀察智。曰成所作智。迷即為識。悟即成智。識有八種。一眼識。第二耳識。第三鼻識。第四舌識。第五身識。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此云染汙意。即六識之根也。以與我痴。我愛。我見。我慢。四惑相應。執第八阿賴耶識見分為自內我。一向內緣。眾生我執堅固。牢不可拔。根本在此。第八阿賴耶識。此云藏識。具三藏義故。一能藏。以能含藏根身器界種子故。二所藏。以自體藏於根身器界種子中故。三我愛執藏。為末那執為我故。亦名根本識。為前七識作根本故。又名異熟識。以能酬第六識所造引滿二業。隨類受生。謂異時而熟。異性而熟。異類而熟故。轉智者。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識智本無二體。但有迷悟之殊。眾生用識。菩薩用智。涅槃經四依品中。令依智不依識者。正令其轉之之功也。
師曰。眾生無始以來。昧却靈明廣大自性。妄認四大為身。見聞覺知為心。楞嚴所謂。譬如百千澄清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目為全潮。窮盡瀛渤。名為可憐憫者。夫四大者。無過一髑髏耳。雖行坐去來。語言音響猶如機關木人。線斷即休。見聞覺知者。無過一六塵緣影耳。雖聞聲見色。昭昭靈靈。猶如水中之月。旋即蕩漾。目因業受身。身還造業。從心起境。境復生心。轇轕纏綿。無由得出。華嚴經云。此諸凡夫。愚痴無智。甚為可愍。有無數身。已滅。今滅。當滅。如是盡滅。不能於身而生厭想。轉更增長機關苦事。隨生死流。不能還反。於諸蘊宅不求出離。不知憂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諸慢見箭。不能息滅貪恚痴火。不能破壞無明黑暗。不能乾竭愛欲大海。不求十力大聖導師。入魔意稠林。於生死海中。為覺觀波濤之所漂溺。此諸眾生。受如是苦。孤窮困迫。無捄無依。無洲無舍。無隳無目。無明覆翳。黑暗纏裹我今為彼一切眾生。修行福智助道之法。獨一發心。不求伴侶。以是功德。令諸眾生。畢竟清淨。乃至獲得如來十力無礙智慧。今菩薩發心欲度眾生。先令看破此身。身見既破。則心見不破而自破矣。昔有人獨宿空亭。至中夜。見一鬼持髑髏至。後一鬼隨來。二鬼各爭。謂是我屍。爭之不已。遂問人曰。此尸是誰持來。其人思惟。二鬼凶惡。不若實言。遂指前鬼曰。是彼持來。後鬼大怒。遂拔其人一手食之。前鬼曰。是吾累汝。遂拔尸一手補之。通身拔食既盡。乃舉手拭口而去。前鬼一一以尸補之。天明其人心中狂亂。乃至祇陀林。見諸比丘問曰。我有身否。由一僧房。至一僧房。皆如是問。有尊者曰。此人知無身。可以度矣。遂謂之曰汝本無身。乃假借四大以為身。耳其人大悟。證阿羅漢果。
陳蔚公居士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