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79-相宗络索-清-王夫之-第10页

一者于俗第一,未离三界。特其精进既熟,自然一旦能发大心,入三资粮位。
资粮三位
  此三位俱于六识用功,净其现行,未证七八还灭境界。资粮三位,凡三十品。
  “十住”始舍二乘根门之学,住菩萨道中。“十行”舍二乘独觉行,行菩萨行。
  “十迥向”以十行迥向直如,发广大愿,得广大心,超彼根门,证知人法二空,在此一位疾入初地。
  资粮者,见道之资粮。此大心阿罗汉至顶世第一位,功熟慧生,发广大心,舍其已证之果,依菩萨道,虽未即证知,而如法修行,皆出离分别二障之实法。如人行路,行至方知;不尔,但从人问,未能悉彼程途曲折境界。故从十住进十行,十回向,修习圆满,得登初地,人见道位,与所住所行所回向一一印合,双空至理。
  十住者,以方便三昧,无沈掉心,现自体无生灭智慧,住于真如圆性之中,不以生灭心为其信解。此位初舍二乘自守根门之愚,如人舍其卑陋之居,从大宅中安心而住。
  一“初发心住”。从二乘见佛威神而发,依菩萨道住。
  二“治地住”。初舍二乘深重我执,发哀闵众生欲度之心,而安住之庄严佛土。
  三“修行住”。观前诸法皆非坚实,而欲修妙净之行,常住不倦。
  四“生贵住”。于诸佛至教深生净信,如托生佛家,不堕下品。
  五“具足方便住”。凡所修行,皆悉护念众生,观知众生无边境界,乐住其中。
  六“正心住”。一心依佛,于诸赞毁,心皆不动。
  七“不退住”。不因佛难出世、佛法难学而生退转,久住不离。
  八“童真住”。身语意三业,长净无失,全童真性。
  九“法王子住”。观察审知众生烦恼习气,知所调护,可以代佛说法,无所疑怯。
  十“灌顶生”。为佛乘甘雨灌注,智光加被世界众生,通体明了。(自注:十品中有初终次序,渐进至十。)
  十住初住佛乘,十行则舍根身而以智慧通行菩提道中,具知佛所恒行,即如法行之,无有疑碍。如住大宅已定,知彼室中所有壁宇应当修治,所有器具应当足用,以十波罗密为其实行。
  一“欢喜行”。行檀波罗密,具足喜舍。
  二“饶益行”。行戒波罗密,饶益净行。
  三“无违逆行”。行忍辱波罗密,顺受有情。
  四“无屈挠行”。行精进波罗密,不生怯退。
  五“无痴乱行”。行禅波罗密,澄定不惑。
  六“善现行”。行般若波罗密,空智现前。
  七“无著行”。行方便波罗密,无所执著。
  八“难得行”。行愿波罗密,发广大心。
  九“善法行”。行力波罗密,护持正法。
  十“真实行”。行智波罗密,如法实知。(自注:十品同时并修,无有渐次。)
  于一切住一切行,皆回念,所发大愿深心,不求别福及余善果,但用修所应修,觉所应觉,趋入佛位,利益众生。至此体道功用将次圆足,分别我法二执,以广大资粮厌伏不起,于佛境界亲所历证,功不淆讹,一登初地,见道圆满。
  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求证人空。
  二“等不坏回向。”一切平等不坏世法,求证法空。
  三“等一切诸佛回向。”求证法空。
  四“至一切处回向。”求证人空,一切处:三界九地。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不以现得功德而自厌足,求证法空。
  六“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求证法空。
  七“随顺众生回向。”求证人空。
  八“真如回向。”舍智求智,求证法空。
  九“无缚无著解脱回向。”求证法空。
  十“人法界无量回向。”求证人法双空,出离分别二障。(自注:十品一心渐摄,无分别渐次。)
十地
  自地前至初地为见道位,二地至七地为修道位。六识七识转尽。七识初地转起,与八识前五佛果位方转尽。
  一“欢喜地”从地前一资粮位如法修习,亲历亲证,忽尔得广大心,灼知分别二执之我见法见,皆与自性了不相关,顿然舍尽。见道位中功已圆满,识得大自在,生大欢喜,于双空观中,意识发现无漏智观,乃六识转成妙观察识之始也。七识因六识后念增长二执者,亦因六识妙观之力,现行不起,不复增长昏迷,得现行平等。唯除自类末那种子未净,故此地于八识全不相应,前五亦不受转。
  二“离垢地”初地于见道位中功已圆满,而俱生二障伏八识种子中,成七识现行,非见所能摧伏;以见从六识观起,仍用八识流注见分,不与八识相应故。菩萨进此地时,行起解灭,入修道位,勤修戒定慧三品。虽此三品,二乘于根门亦尝修习,而此地分别执灭,则原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此地以纯净心具足菩萨圆满妙戒,远离尘垢,无不严净。
  三“发光地”此地以纯净心入最胜定,总持大法一切清净妙湛之理,定中显现。
  四“焰慧地”此地以纯净心证菩提法,智火焰生,烧尽烦恼,烛破无明,永离暗蔽。此三地戒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