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76-灵峰蕅益大师宗论-明-释智旭-第135页

世。欲得净戒。舍占察轮相之法。更无别涂。爰命笔于六月朔。越十四日成稾。输一滴以益大海。捧一尘以培须弥。虽无补于高深。庶善钻于乳酪。公我同志。共用醍醐。
   【菩萨戒本经笺要自跋】
  予述梵网合注。已将此经所有开遮持犯。尽会入十重四十八轻矣。比因黑白月诵此本。有坚请笺释者。予恐犯重繁过。辞之再三。更请曰。末世钝根。或不能徧阅合注。若不令诵者。略知大意。岂不犯无知罪乎。于是勉笺其最切要处。以便初学。若夫菩萨比丘。自应徧学大小律藏。卽菩萨沙弥。及优婆塞。亦应广学大乘经律。岂容守此一滴而弃大海哉。
   【金刚经跋】
  金刚般若大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足以蔽之。盖无住。正所谓应住。生心正所以降心也。而生心二字。尤为下手工夫。以凡外不生出世心。故恒住生死。二乘不生上弘下化深心。故恒住涅槃。唯菩萨不住六尘而行六度。故能如所教住。名第一义住。亦名住于佛住。试玩经中劝生心处。不一而足。如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云应如是生清净心。又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又云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又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乃至于法不说断灭相等。而中闲一处。直云应生无所住心。由是观之。若不生心修六度。则住断灭相矣。故余尝谓此经。以实相为体。观照为宗。文字为用。旧云无相为体。无住为宗者。非也。
  【题画】
  见山忘道。古人所诃。况著意描山水。作古董玩具邪。画者求者。各领三十棒。虽然。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果然会得。一切法趣画。坐画道场。转画法轮。度画人物。证画佛像。则予三十棒。便是普贤广兴供养矣。
  【题邵石生集陶近体三则】
  古今奇绝诗文。无非各从良知变现。而昧者以为定属古今。不知皆吾自心影也。故为诗文所用不能善用诗文。此集。真善用陶者乎。虽曰陶诗实邵影耳。(其一)戛玉敲金。非以其工也。镕凡铸圣。非以其才也。苟壅其血脉。臂不能使腕。腕不能使指。况身外物乎。苟达其性情。龙可豢。虎可驯。况诗句乎。虽然龙虎特易伏耳。不善用诗句。则诗句之怒。殆有甚于龙虎者矣。(其二)邵非不知自律也。集陶者忘其自也。邵非不知仍陶也。为律者。忘其陶也。忘自陶亦自矣。忘陶自亦陶矣。天下有不忘而能用者乎。手忘故持。足忘故履目忘故视。口忘故语。庄子云。鱼相忘于江湖。庶几近之。夫忘其用。乃为大忘。亦忘其忘。乃为大用。邵君其当进于此乎。
  【题铁心桥册】
  大佛顶经。明众生色阴。不过坚固妄想以为其本。夫妄想谓之坚固。则非坚固明矣。是以山可移也。海可竭也。金石可令流也。世界可坏空也。乃至虚空可消陨也。何有于区区一桥者乎。桥有铁心。犹人肉团耳。铁尚可盗。则肉团可易夺。益不难矣。肉团一期质碍。尚不难易夺。则缘影之乍生乍灭者。尤不难矣。是故缘影非唯不是真心。亦复不是妄想也。妄想者。无体无相。无方无所。而徧为五阴作本者也。是以虽甚不真。亦甚难夺也。众生无始以来。用此妄想。牢不可夺。唯佛能不夺而夺。所谓令其妄想作佛。妄想念佛。唯以不可夺之妄想。卽令还念不可夺之本性。此所以为究竟坚固首棱严王三昧也。傥舍妄想。别觅真心念佛。何处更有真心可得。傥以不念为真。则又堕在空散消沉。及枯槁妄想窠臼中矣。故曰。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也。若以妄想心。炽然念佛。是谓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题之庵冻云图】
  经明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夫心旣举体为一切因果世界微尘矣。更唤何者为心。又唤何者非心。故心也者。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者也。然唯变所适。而终不可变也。宣圣有得乎此。知此心性。不唯不可目为器。亦复不可目为道。但云智及之。仁能守之而已。知之。好之。乐之而已。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而已。学而时习之。学之。问之。思之。辩之。行之而已。涉江居士目其庵曰。之庵。问庐山静主湛公曰。如何是之庵景。公曰。纳曩住仰天坪。云冻于山腰。雨霈于山足。日朗于山顶。其之之变态乎。涉江喜。遂图之予曰。吾人介尔一念。顿具十界百界千如。理具事造。无余无欠。炳然齐现。而无事安排也。如一念。一切诸念亦如是。如心法。一切色法亦如是。如实法。一切假名亦如是。是谓。之庵。之冻。之云。之笔。之墨。之纸。之腕。之主。之客。之缁。之素。之能。之所。一一无非之之全体大用也。五眼不能尽观也。五耳不能尽听也。无之而非庵。无庵而非之也。湛公涉江各各大笑。而以之图。归于念之。佛之子若。
  【恒正上座受持朱元介所书经跋】】
  世之宰官。略有五类。一乘大愿轮。上弘下度。此已悟无住生心之旨。能普门示现。恒以八大人觉。自觉觉他者也。二已有省发未断习染。一念之误。偶堕洪福。仍能不忘本因。在欲思脱。山谷东坡是也。三夙向三宝。植福根深。今享宰官。虽未顿悟心源。而极力弘护。陆五台是也。四宿为苦行僧。道眼未明。尘心未断。见荣贵境。深生欣慕。虽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