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龙闻之悲惧称南无佛。请吏求出。至院门见一大镬火猛汤沸。傍有二人坐睡。山龙问之。二人曰。我罪报入此镬汤。蒙贤者称南无佛。故狱中诸罪人皆得一日休息疲睡耳。山龙又称南无佛。吏谓山龙曰。官府数移改。今王放君去。可白王请抄。若不尔恐他官不知。复追录君。山龙即谒王请抄。王命纸书一行字付吏曰。为取五道等署。吏受命将山龙更历两曹。各厅事侍卫亦如此。王之遣吏皆取其官署。各书一行讫付山龙。龙持出至门。有三人谓山龙曰。王放君去。可不少多乞遣我等。山龙未言。吏谓山龙曰。王放君不由彼。然彼三人者。是前收录君使。一人是绳主。当以赤绳缚君者。一人是棒主。当以棒击君头者。一是袋主。当以袋歙君气者。见君得还故乞物耳。山龙惶惧谢三人曰。愚不识公。请至家备物。但不知何处送之。三人曰。于水边若树下烧之。山龙诺。吏送归家。见亲眷正哭经营殡具。山龙入室尸傍即苏。后日剪纸作钱帛并酒食。自送于水边烧之。忽见三人来谢曰。蒙君不失信重相赠遗愧荷。言毕不见。山龙自向总持寺主说。寺主传向临说(右一验出冥报记也)。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一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福田篇第十

  归信篇第十一

  士女篇第十二

  

  福田篇(此有三部)

  述意部

  优劣部

  平等部

  

  

  述意部第一

  

  自大觉泥洹福归众圣。开士应真弘扬末教。并飞化众刹随缘摄诱。感殊则同室天隔。应合则异境对颜。是以随敬一僧则五眼开净。随施一毫则六度无尽也。

  

  优劣部第二

  

  如优婆塞戒经云。佛言。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阿耨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世尊是二种田。一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众僧是三种田。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以是因缘已受戒者。应当至心供养三宝。若人共施财物福田施心俱等。是二福德等无差别。有财心俱等。福田胜者得果报胜。有田心俱下财物胜者得果则胜。有田财俱下施心胜者得果亦胜。有田财俱胜施心下者得果不如。善男子。智者施时不为果报。何以故。定知此因必得果故。

  又僧伽吒经云。佛告一切勇菩萨言。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胡麻。以此数转轮圣王。若有人布施如是轮王。不如布施一须陀洹。若施三千世界诸须陀洹所得功德。不如施一斯陀含。若施三千世界诸斯陀含。不如施一阿那含。若施三千世界诸阿那含。不如施一阿罗汉。若施三千世界诸阿罗汉。不如施一辟支佛。若施三千世界诸辟支佛。不如施一菩萨。若施三千世界诸菩萨。不如施一如来所起清净心。若于三千世界诸如来所生清净心。不如凡夫闻此法门功德胜彼。何况书写读诵受持。尔时一切大众白佛言。世尊。一佛福德有几量耶。佛言。譬如大地微尘如恒河沙等众生悉作十地菩萨。如是一切十地菩萨所有功德。不如一佛福德之力。

  又阿毗昙甘露味经云。田好有三种。一大德田。二贫苦田。三大德贫苦田。云何大德田。谓佛辟支四沙门果等。云何贫苦田。谓畜生老病等。云何大德贫苦田。谓圣人老病等。若施大德田恭敬心得大报。若施贫苦田怜愍心得大报。若施大德贫苦田恭敬怜愍心得大报。是为福田好。云何物好。不杀偷夺欺诳得物。随有净物多少布施。是为物好。若布施佛即时一切得福。若布施众僧。受用得一切福。未受用不得一切福。若供养法故得大报。若学人聪明大智慧以法故供养。是谓供养法。布施得富。受施竟得乐力寿等。功德殊胜得大果报。若施畜生受百世报。若施不善人受千世报。若施善人受千万世报。若施离欲凡夫受千万亿世报。若施得道人得无数世报。若施佛得至涅槃。又布施有六难。一憍慢施。二求名施。三为力施。四强与施。五因缘施。六求报施。

  又佛说华聚陀罗尼经云。佛言。若复有人持以七宝如须弥山等。于一劫中布施声闻辟支佛。不如有出家在家人能持一钱以用布施初发菩提心人得福德多。比前功德。百分千分万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宝梁经云。佛言。善男子。我今说世有二人应受信施。何等为二。一勤行精进。二得解脱。令此施主得大利益有三种施。一常施食。二僧房舍。三行慈心。此三福中慈心最胜。

  又菩萨本行经云。须达居家贫穷。无有财产。至信道德。佛教布施。须达白佛。多施耶。少施耶。佛告须达。所施虽多而获报少。布施虽少而获报多。如施虽多而无至心贡高自大信邪倒见不得快士。所施虽多而获报少。犹如田薄下种虽多收实甚少。何谓施少而获大福者。如施虽少欢喜恭敬与不望报施佛及辟支四沙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