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69-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玄义-明-释智旭-第3页

亦可往也。是谓即二边中不可往而往也。夫第八王所。本是大圆镜智菩提元清净体。第七王所。本是平等性智菩提元清净体。第六王所。本是妙观察智菩提元清净体。前五王所。本是成所作智菩提元清净体。故六祖云。但转其名无实性也。倘谓四智菩提种子。有人具足。有人不具。将谓大海南岸。或有摩罗耶山。或无摩罗耶山。可乎。此经云。声闻人无漏界觉。复入出世上上无漏界。满足众具。当得如来不思议自在法身。则与法华圆旨无殊。而有时建立五种种性者。乃是为初治地者建立耳。是故凡外二乘。于四智不可往。则于八识亦不可往也。以不知八识之体性无性。不知八识之涯际无际故。诸佛菩萨于四智可往。则于八识亦可往也。以穷尽八识之幻状无边。深达八识之实相无底故。三约诸识明不可往竟。
四约二无我明不可往者。一人无我。或名人空。或名我空。二法无我。或名法空。人者。五阴和合之假名也。法者。五阴色心之实物也。我者。自在义。主宰义。外道或计神我。或计士夫。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自在常住。能为主宰。并属我执。故佛以人无我破之。外道或计冥谛。胜性。极微。四大。时。方。梵天。自在常住。能为主宰。乃至二乘。或计阴入处界。各有实体。或计四微四大。非即自心所现相分。或计善恶无记生死涅槃。各有实性。并属法执。故佛以法无我破之。当知我法二执。喻如大海。二种无我。喻如摩罗耶山。故云不可往也。夫外道凡夫。非我计我。或云即色是我。或云离色是我。或云色大我小。我在色中。或云我大色小。色在我中。历受想行识例作四见。则有二十我见。邪恶风浪。浩然无涯。声闻禀佛止啼言教。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顿破二十我见。证人无我。乃偏真不可往而往也。夫愚法声闻。妄执阴入处界。是世间实有苦谛。见思烦恼。是世间实有集谛。必因果俱灭。方入无余涅槃。不知三界依正。犹如空华幻梦。见思烦恼。不在内外中间。秖见尘沙俗谛广若巨海。中下者弃而不观。或三生六十劫。或四生百劫。一槎直泛。冀达彼岸。上根者誓愿徧知。必僧祇练行。更百劫集福。广设船筏。辛勤获度。若利根三乘。知一切法四性无生。不复更灭。顿证界内二种无我。如神通者。须臾彼岸。是谓即真不可往而往也。夫人我局于界内。其海易渡。法我通于界外。其海无穷。一切三乘迷没其中。莫之能出。自非穷法海源底。何由称正徧知觉。是以先观人无我。度分段海。次观法无我。度无知海。次观俱空不生。度变易海。方证二无我所显真如。是谓离二边中不可往而往也。夫十法界假名。总名为人。十法界五阴国土。总名为法。一空一切空。则人法俱不可得。一假一切假。则人法重重无尽。一中一切中。则人法皆是真如。非我非无我。双照我与无我。故云五法三自性皆空。八识二无我俱遣。又云。于五法自性识二无我究竟通达。夫皆空俱遣。一空一切空也。究竟通达。一假一切假也。唯空遣故能通达。唯通达故能空遣。一中一切中也。又三谛皆空皆遣也。三谛皆究竟通达也。三谛皆无可空遣无可通达。而空遣而通达也。如神通者。不住大海。不住山城。能往大海。能往山城。不见有大海山城。而统有大海山城也。是谓即二边中不可往而往也。初释楞伽竟。
次释阿跋多罗宝者。夫摩罗耶山。种种宝性所成。故名无上以譬大涅槃山。亦是种种无上法宝之所成也。法宝无量。略摄为十。一谛理无上。二慈悲无上。三定慧无上。四智断无上。五徧知无上。六道品无上。七方便无上。八位无上。九利益无上。十圆满无上。
一谛理无上者。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皆是自心现量。心外无法。凡外不达。著相计名。妄想缠缚。障于正智。永隔如如。于依他起。昧圆成实而起徧计。前七识为能熏。第八识为所熏。第八识为能藏。七识种为所藏。更互为因。展转不绝。妄计我法。轮转无穷。惑业苦三。如恶叉聚。此经直以自觉圣智照之。了知无始虚伪。不离自心。生死涅槃。本来平等。皆是第一义心境界。不同析体偏空。亦复不同离二边中。故云谛理无上也。
二慈悲无上者。观于第一义心境界。生佛本同。凡夫迷之。枉受生死。二乘昧之。妄取涅槃。遂发四弘。拔苦与乐。神通自在。方便具足。经云。如随众色摩尼。随入众生微细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此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同三乘生缘法缘慈悲。故云慈悲无上也。
三定慧无上者。第一义心。照而常寂。名之为定。寂而常照。名之为慧。经云。欲得如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妄想习气因三有。思惟无所有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自心自在无开发行。夫远离阴界等者。照而常寂之妙定也。观察思惟等者。寂而常照之妙慧也。唯心直进者。定慧不离第一义心。全以性德而为修德。即以修德而显性德。中间永无诸委曲相。故名为直。顿阶佛地无所有法。故名为进。此是称性缘了庄严。不同三乘别修缘了。故名定慧无上也。
四智断无上者。破惑显理。名之为智。理显惑亡。名之为断。经云。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菩萨摩诃萨。独一静处。自觉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