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字即寂然不动之知体。知止知字。即第一个明字乃工夫。此一段已知致至极处。知体既极。则诚意正心修身之能事毕矣。如此则明德与新民。分明两事。今欲明明德于天下。乃用第二揭示昭明之意。则致知格物。亦可就新民上说。且知止而后有定。是已立。谓知所止。则自己脚跟已立定矣。虑而后能得。是已达。谓已于一切事物。通达而不遗。目前无一毫障碍。则法法皆真。岂非已达耶。其所以立。所以达。皆仗真知之力也。故今做新民的工夫。就将我已悟之真知。致达于万物之中。万物既蒙我真知一照。则如红炉点雪。烈日消霜。不期化而自化矣。故云。致知在格物。物自化。故谓之格。彼物既格。则我之明德。自然照明于天下。民不期新而自新矣。所谓立人达人也。如此则明德新民。只是一事。三纲领者。一而三。三而一也。故此八事。只了明明德于天下一句。且从家国而后及天下者。知远之近也。明甚 问。如何格物。就能平得天下。答。且道所格之物是何物。即天地万物。尽在里许。岂除了天地万物外。别寻个物来格耶。若格物平不得天下。如何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且道天下又是何物。归仁毕竟归向何处去。参参 问。致知格物。与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如何消会。答。克己即致知。复礼即格物。天下归仁即物格 问。学人不会。答。己是物。克是致知。复礼则己化。化己岂非格物耶。天下归仁。何等太平气象。是谓物格 问。正心致知。何辨。答。正心乃四勿。先将视听言动。绝其非礼。但可修身正己。不能化物。若致知专在格物。则达人。其功最大。所以大学。重在致知 问。格物物格先后之旨。答。前八事着先字。总归重在末后致知上此是说工夫。今从物格说至平天下。着后字。亦是提起知字。要显向后七事。都是知字的效验耳。学人要在此知字上着眼。前云。致知格物者。是感物以达其知。此格字。乃感格之格。今言物格而后知至者。是藉物以验知体。意谓彼物。但有一毫不消化处。便是知不到至极处。必欲物消化尽了。才极得此真知。如此则物格之格。乃来格之格。所谓神之格思的格字。正是天下归仁之意。物都来格。方是知之效验。所以格物。物格。学人须要讨分晓。若物都来格了。则一路格去。直到天下平方才罢手。圣人意旨了然明白。只是要真实工夫做出。乃见下落 问。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既云只一知字。如何归到修身上。答。不从修身上做起。不道向虚空里做。所以圣人分明示汝。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以己即己身。乃是我最亲之一物。比外物不同。克己乃是我致知先致在己身一物上。若将自己此物格了。然后格天地万物。何难之有。故通以修身为本 问。格有三义。谓捍格。感格。来格。答。三义通由一人而发也。请以喻明。昔杞梁之妻善哭。夫死哭之。初哭则里人恶其声。厌其人。故闻其哭则掩耳。见其人则闭目。以其哭。异乎人之哭也。其妻亦不以里人厌恶而不哭。哭之既久。里人不觉而哀痛之。亦哭。哭则忘其厌恶也。厌恶忘。则心转而怜之矣。其妻亦不以其人怜己而不哭。终哭之不休。久则通里人人皆善哭矣。人人皆善哭。则忘其哀痛。而不见若人之为哭者。人人善哭。哭久则通里以成俗。俗成则人人皆谓自能哭矣。人人自能哭。则视杞梁之妻。犹夫人也。不异己而与之周旋密迩。则无不忘也。且杞梁之妻之哭。非哭其夫也。哭其天也。天乃终身所依赖者。失则不容不哭也。恸则终天之恨也。以知天不容己。故哭亦不已。奚以人厌恶而可已耶。藉使通里之人。日日而询之。哭更哀也。殆非有意欲人怜己也。岂询而能止之。即自刃在前。鼎镬在后。威而止之不能也。何耶。以此天外无可哭者矣。初哭而人恶之者。以哭之痛。特异于人也。捍格也。哭久而人人皆痛者。以哭之痛。切于人心。故人人皆自痛。非痛杞也。感格也。盖久而通里善哭以成俗。则不知哭痛自杞出。抑视梁妻直类己焉耳。斯则来格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此 憨山大师所著大学纲领决疑也。大师居曹溪。章逢之士。多负笔问道。大师现举子身而为说法。今年过吴门举似谦益曰。老人游戏笔墨。犹有童心。要非衲衣下事也。子其谓何。益闻张子韶少学于龟山。窥见未发之中。及造径山。以格物物格宗旨。言下扣击。顿领微旨。晚宋称气节者。皆首子韶。繇今观之。子韶抗辨经筵。晚谪横浦。执书倚立双趺隐然。视少年气节。殆如雪泥鸿爪。非有得于径山之深。而能然乎。今之为子韶者。愿力不同。其以世谛而宣正法。则一也。扁鹊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今世尚举子。故大师现举子身而为说法。何谓非衲衣下事乎。子韶尝云。每闻径山老人所举因缘。如千门万户。一踏而开。今之举子。能作如是观。大师金刚眼睛。一一从笔头点出矣。
万历丁巳四月虞山幅巾弟子钱谦益焚香敬题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四十四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四十五
侍 者 福 善 日录
门 人 通 炯 编辑
岭南弟子 刘起相 重较
观老庄影响论
叙意
西域诸祖。造论以破外道之执。须善自他宗。此方从古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