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口头话。且又无以此博饭具也。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二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
侍 者 福 善 日录
门 人 通 炯 编辑
岭南弟子 刘起相 重较
法语
示性淳禅人
若论此事。如青天白日。十字街头。长安路上。往往来来。谁不睹面相呈。何曾瞒昧丝毫。又如杲日丽天。山河大地。草木昆虫。鳞甲羽毛。飞潜动植。谁不通同受用。至若生盲。虽从来不见。亦未尝不蒙利益也。何独于汝分上有所欠缺隐昧。又劳汝费草鞋钱登山涉水。远远迢迢寻师觅友。偏向深山穷谷中求之。而后得耶。汝但自己不解。向脚跟下一步剿绝命根。被他无量劫来。种种戏论习气所弄。恰似白日被鬼迷之相。两眼睁睁。开口向人胡言乱语。竟不知从何处发来。亦不知谁之所使。终日竟夜。淹淹缠缠。随波逐浪。波波劫劫。更不知所作何事。亦不知自己本来是甚么人。及至忽然梦省。亦自大生惭愧。甚至扼腕顿足切齿椎心。恨不能[囗@力]地跳向佛祖顶[宁*页]上行。及乎遇境逢缘。眨眼之闲。不觉堕入黑山鬼窟去也。此乃天下有志学道之人通病。岂独禅人为然。然其病根。直在不了自心。但为习气所弄耳。老人生平有志此一大事。恨般若缘浅。习气偏厚。又无如古之真正明眼知识垆鞴。且自发志出家。操方学道以来。以至入山冰雪寒岩。一至万死一生之地。于中种种伎俩知解。向者里一毫用不着。唯独于冷地纳被蒙头时。忽然觑得父母未生前一点消息。便回视昔之种种颠倒。皆梦中事耳。且复自恨为他业缘牵引。堕入种种幻化境界。至滨万死而获一生。所赖冻饿中博得一点孤光。处处受用。种种逆顺境界。以此为垆冶钳锤。煅炼习气。粗重缘影尘垢耳。即今生死关头未知何如。禅道佛法。未必能会。至若的信自心。不向他求一着。以此为消磨岁月之具。其它复何容启齿哉。禅人今且行矣。即求老人法语。一似含元殿里觅长安。若向自己脚根未动步一着解。提得起。放得下。乃至日用见色闻声。未开眼时。未入耳时。早能耳亲眼辨。决不向生死窠中。习气队里。头出头没。此所谓不涉途程。一步早已超过。则佛祖亦无挨身处。阎老子岂柰伊何。如此。方不负雪浪开导之恩。亦不负自己百劫千生带来者一点种子。不被三毒习气熏蒸烂。亦不负老人今日向戈戟场中为汝出气。其或未然。纵使学得三藏十二部更有何益。如昔为人纵能穿衣吃饭。更唤作甚么人。即老人今日之语。大以木人穿靴。石女戴帽耳。古人云。初秋行脚。汝等诸人。只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且道如何是寸草处。参参参。
示妙湛座主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此事而已。非于生死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所谓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是知古人参求。只在生死路头讨端的求究竟。非离此外。别于纸墨文字三乘十二教中。当作奇特事也。所以达磨西来不立文字。只在了悟自心。以此心为一切圣凡十界依正之根本也。全悟此心则为至圣大乘。少悟即为二乘。不悟即为凡夫。若悟而不存。证而无得。即为超圣凡出生死之向上一路矣。近代学人去圣逾远。不见古人真实行履。向日用现前境界。生死岸头一一透过。即此日用。不离一法。不住一法。处处不轻放过。便是真切工夫。即此目前一切声色逆顺。爱憎境界。一一透得过处。便是真实悟门。即此悟处头头法法。便是真实佛法。非是听座主撞钟击鼓。登华座。开大口。学野干鸣。侧耳低头。闭目披衣时。方为佛法也。所以善财童子。南历百城。参礼佛刹微尘数诸善知识。故得开悟。尘尘刹刹诸解脱法门。然法门固无论。即善知识。安得有刹尘之多多耶。殊不知刹刹尘尘者。乃吾人日用妄想念虑情尘也。苟能于日用起心动念处。情根固结处。爱憎交错难解处。贪嗔痴慢种种习气难消磨处。就于根本痛处札锥。一一勘破。一一透过。如此便是真实知识。当下即登无碍自在大解脱无上法门。舍此外更有何知识可参。更有甚奇特法门可入耶。
示灵洲镜上人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棱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棱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常住。是时举身毛孔。熙怡悦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证。乃知为习气横发于中。熏然不自觉耳。自尔行脚云水闲。此海阔天空虚明昭旷之境。时时如大圆镜。悬于眉睫闲也。顷为幻业所弄。直走瘴乡。舟行过曹溪口。下浈阳峡。经小金山。而抵羊城。未暇登眺。戊戌秋日。始得览其胜。与镜心上人。过东坡堂。读悟前身诗。又爽然自失。恍然若睹旧游。是知天地一幻具。万法一幻丛。出没一幻迹。死生一幻场。江山一幻境。鳞甲羽毛一幻物。圣凡一幻众。尔我一幻遇耳。上人降心白法。日诵金刚经以为定课。旧染顿祛。心光渐朗。盖肯于刮垢磨光。非泛泛波流业海者比也。顷持卷索法语。为进修之资。老人猛思昔游海门故事。今此地见东坡如前身。因叹人生生死幻化去来梦事。若以法界海慧照之。则三际十方。当下平等。天宫净土。一道齐平。心佛众生。了无差别。镬汤垆炭。实际清凉。草树庭莎。风帆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