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孤独长者。因往王舍城中护弥长者家。为男求婚。见其家备设香花。云来旦请佛说法。须达闻之。心生惊怖。何也。须达本事外道。乍闻佛名。所以怕怖。至来日闻佛说法。心开意解。欲请佛归。佛许之。令须达先归家卜胜地。惟有祗陀太子有园。方广严洁。往白太子。太子戏曰。若布金满园。我当卖之。须达便归家运金。侧布八十顷园并满。是以太子更不复爱其金。同建精舍。请佛说法。曰。祗树给孤独园。
【李文会曰】舍卫国者。说经之处也。祗树者。祗陀太子所施之树。树。谓法林也。给孤独园者。给孤长者所施之园。共建立精舍也。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僧子荣】引智度论三卷云。如来临入涅(奴结切)槃时。告阿(入声)难言。十二部经。汝当流通。复告优波离言。一切律戒。汝当受持。阿难闻佛付嘱。心没忧海。时优波离尊者语阿难言。汝是守护佛法藏者。当问佛未来要事。于是优波离尊者同阿难往问世尊四条事。第一问一切经首。当置何言。答曰。一切经首当置如是。第二问以何为师。答曰。以波罗提木叉。是汝大师。此云戒。第三问依何而住。答曰。皆依四念处而住。四念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法性空。四观心无我。第四问恶性车匿。如何共住。答曰。恶性比(音鼻)丘以梵檀治之。此云默摈。(梵语。梵檀者。犹中国言默摈。默摈者。正如黄鲁直云。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百战百胜。不如一忍。摈者敬而远之之意。此处恶性比丘之道也。)如来于是付嘱言讫。在俱尸罗大城。娑罗双树间。示般涅槃。阿难闻佛入涅槃。闷绝忧恼。不能前问四事。
【王日休曰】梵语比丘。此云乞士。谓上乞法于诸佛。以明己之真性。下乞食于世人。以为世人种福。此所以名乞士也。大比丘则得道之深者。乃菩萨阿罗汉之类也。俱。谓同处也。所谓佛与此千二百五十人。同处于给孤独园中。
【陈雄曰】比丘今之僧是也。
【李文会曰】比丘者。去恶取善。名小比丘。善恶俱遣。名大比丘也。若人悟达此理。即证阿罗汉位。能破六贼小乘四果人也。
【川禅师云】独掌不浪鸣。颂曰。巍巍堂堂。万法中王。三十二相。百千种光。圣凡瞻仰。外道归降。莫谓慈容难得见。不离祗园大道场。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王日休曰】尔时者。彼时也。佛为三界之尊。故称世尊。三界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僧若讷】引毗罗三昧经云。早起诸天。日中诸佛。日西异类。日暮鬼神。今言食时。正当午前。将行乞食之时也。
【李文会曰】尔时者。佛现世时也。世尊者。三界四生中智慧福德无有等量。一切世间之所尊也。食时者。正当午食将办之时也。著衣者。柔和忍辱衣也。
【遗教经云】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疏钞云。著衣持钵者。著僧伽之衣。即二十五条大衣也。持四天王所献之钵也。
入舍卫大城乞食。
【僧若讷曰】寺在城外。故云入也。乞食者。佛是金轮王子。而自持钵乞食。为欲教化众生舍离憍慢也。
【李文会曰】乞食者。欲使后世比丘不积聚财宝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僧若讷曰】不越贫从富。不舍贱从贵。大慈平等。无有选择。故曰次第。
【李文会曰】次第者。如来慈悲。不择贫富平等普化也。
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
【王日休曰】乞食而归。故曰还至本处。饭食已毕。收衣钵。洗足者。谓收起袈裟与钵盂。然后洗足。以佛行则跣足故也。
【李文会曰】洗足已者。净身业也。
敷座而坐。
【颜丙曰】敷。乃排布也。排布高座而坐。
【智者禅师颂曰】法身本非食。应化亦如然。为长人天福。慈悲作福田。收衣息劳虑。洗足离尘缘。欲证三空理。跏趺示入禅。(疏钞云。三空者。三轮体空也。施者。受者。并财等名三轮也。施者。反观体空。本无一物。故云理空。受者。观身无相。观法无名。身尚不有。物从何受。故曰受空。施受既空。彼此无妄。其物自空。故云三轮体空。)
【李文会曰】敷座而坐者。一切法空是也。
【川禅师曰】惺惺著。颂曰。饭食讫子洗足已。敷座坐来谁共委。向下文长知不知。看看平地波涛起。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
【李文会曰】时者。空生起问之时也。长老者。德尊年高也。须菩提者。梵语也。唐言解空是也。
【王日休曰】长老。谓在大众中。乃年长而老者也。
【僧若讷曰】梵语须菩提。此翻善吉善现。空生尊者。初生时。其家一空。相师占之。唯善唯吉。后解空法以显前相。
【僧了性曰】须菩提人人有之。若人顿悟空寂之性。故名解空。全空之性。真是菩提。故名须菩提。空性出生万法。故名空生尊者。空性随缘应现。利人利物。亦名善现。万行吉祥。亦名善吉。尊者。随德应现。强名五种。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李文会曰】须菩提解空第一。故先起问。右膝著地者。先净三业。摧伏身心。整仪赞佛也。合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