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论疏记等五十余卷行于代。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圆觉了义经一部。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且弘道为怀务甄诈妄。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第三出与杜顗等出者同本见大周录及经前序)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佛陀波利。唐言觉护。北印度罽宾国人。忘身徇道遍观灵。闻文殊师利在清凉山。远涉流沙躬来礼谒。以天皇仪凤元年丙子。杖锡五台虔诚礼拜。悲泣雨泪望圣容。焂焉见一老翁从山中出来。作婆罗门语谓波利曰。师精诚恳恻何所求耶。波利答曰。闻文殊大士隐此山。从印度来欲求瞻礼。翁曰。师从彼国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不。此土众生多造诸罪。出家之辈亦多所犯。佛顶神除罪秘方。若不将经徒来何益。纵见文殊何必能识。师可还西国取彼经来流传此土。即是遍奉众圣广利群生。拯济幽冥报诸佛恩也。师取经来至此。弟子当示师文殊师利菩萨所在。波利闻此语已不胜喜跃。遂裁抑悲泪向山更礼。举头之顷忽不见老人。波利惊愕倍增虔敬。遂返归本国取得经来。既达帝城便求进见。有司具状闻奏。天皇赏其精诚崇斯秘典。遂诏鸿胪寺典客令杜行顗及日照三藏于内共译。译讫儭绢三十匹。经留在内。波利因乃垂泣奏曰。委弃身命志在利人。请布流行是所诚望。帝愍其专至。遂留所译之经还其梵本任将流布。波利得经不胜喜跃。将向西明寺访得善梵语僧顺贞奏共翻译。帝允其请。遂对诸大德共贞翻出。名佛顶尊胜陀罗尼。与前杜令所翻之者。韵经文大同小异。波利所愿已毕持经梵本入于五台。于今不出莫知所之。比诸众译此最弘布(准经前序乃云。永淳二年回至西京。具状闻奏。其年即共顺贞再译。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今寻此说年月稍乖其杜令译者乃仪凤四年正月五日也。日照再译乃永淳元年五月十三日也。既云永淳二年方达唐境。前之二本从何而得。又永淳二年天皇已幸东都。如何乃云在京译出。其序复是永昌已后有人述记。却叙前事致有参差。此波利译者不可依序定其年月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一卷(或二卷十二纸永昌元年于魏国东寺译见大周录初出与后实叉难陀所译不思议境界经同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一卷(天授二年于大周东寺译见大周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二卷(或一卷天授二年于大周东寺译见大周录)
智炬陀罗尼经一卷(天授二年于大周东寺译见大周录)
诸佛集会陀罗尼经一卷(天授二年于大周东寺译见大周录)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天授二年十月十四日于大周东寺译见大周录)
右六部七卷其本并在
沙门提云般若。或云提云陀若那。唐云天智。于阗国人。学通大小智兼真
俗。术禅门悉皆谙晓。以天后永昌元年来届于此。即以其年谒帝于洛。于魏国东寺(后改为大周东寺)翻经。以永昌元年己丑至天授二年辛卯。总出经论六部。沙门战陀慧智等译语。沙门处一等笔受。沙门复礼等缀文。沙门德咸慧俨法明弘景等证义。
赞观世音菩萨颂一卷(见大周录)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慧智。父印度人也。婆罗门种。因使游此而生于智。少而精勤有出俗之志。天皇时因长年婆罗门僧。奉度为弟子。本既梵人善闲天竺书语。又生唐国复练此土言音。三藏地婆诃罗提云若那宝思惟等。所有翻译皆召智为证兼令度语。智以天后长寿二年癸巳。于东都佛授记寺。自译赞观世音颂一部。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十五卷
右一部十五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明佺。东都佛授记寺僧也。尤精律学兼闲经论。天后天册万岁元年乙未刊定经目。佺首末条录编比次序。与翻经大德二十余人同共参定。虽云刊定繁秽尤多。虽见流行实难凭准。中有乖舛如别所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出与东晋觉贤译者同本证圣元年三月十四日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译天后亲受笔削至圣历二年十月八日于佛授记寺功毕)
文殊师利授记经三卷(于清禅寺译第三出与文殊佛土严净经等同本今编入宝积当第十五会)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一卷(于东都佛授记寺译第四出与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等同本)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第二出与提云般若所出境界分同本)
大方广普贤菩萨所说经一卷
大乘入楞伽经七卷(第四出与宋功德贤等出者同本久视元年五月五日于东都三阳宫内初出至长安四年正月五日缮写功毕)
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经一卷(初出与宝思惟等出者同本)
妙臂印幢陀罗尼经一卷(第二出与胜幢臂印陀罗尼经同本)
百千印陀罗尼经一卷
救面燃饿鬼陀罗尼神经一卷
右绕佛塔功德经一卷(亦云绕塔功德经)
大乘四法经一卷(与前日照三藏出者名字虽同经体全异)
十善业道经一卷
大乘起信论二卷(第二出与真谛出者同本)
摩诃般若随心经一卷
大方广不生不灭经一卷
大方广如来难思议境界经一卷
离垢净光陀罗尼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