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51-开元释教录-唐-智昇-第130页

十三卷)一帙。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单本)
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或二十卷或三十卷)
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译(单本)
五事毗婆沙论二卷(亦云阿毗达摩五事论尊者法救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翻经图单本)
上二论二十四卷三帙(大周录中别载阿毗达磨五事论者误也)
鞞婆沙论十四卷(亦云鞞婆沙阿毗昙论阿罗汉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单本)
三弥底部论三卷(或无部字或云四卷)
失译(三弥底者此云正量即正量部中论也今附秦录单本)
上二论十七卷二帙。
分别功德论四卷(或云分别功德经或三卷或五卷)
失译(在后汉录单本)(右此一论释增壹阿含经义从初序品至弟子品过半释王比丘即止法上录云竺法护译者不然此中牒经解释文句并同本经似与增壹阿含同一人译而余录并云失源且依此定僧佑录云迦叶阿难撰者此亦不然如论第一卷中引外国师及萨婆多说故知非是二尊所撰)
四谛论四卷(婆薮摩跋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单本)
辟支佛因缘论二卷失译(今附秦录单本)
十八部论一卷新为失译(附秦录第一译)(右十八部论捡寻群录并云梁代三藏真谛所译今详真谛三藏已译十八部论不合更译部异执论其十八部论初首引文殊问经分别部品后次云罗什法师集后方是论若是罗什所翻秦时未有文殊问经不合引之置于初也或可准别录中文殊问经编为失译秦时引证此亦无疑若是真谛再译论中子注不合有秦言之字详其文理多是秦时罗什译出诸录脱漏致有疑焉其真谛十八部疏即部异执疏是虽有斯理未敢指南后诸博闻请求实录)
部执异论一卷(亦名部异执论)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第二译)
异部宗轮论一卷(世友菩萨造)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翻经图第三译)
右三论同本异译。
上六论十三卷同帙。
有译有本录中圣贤传记录第三。
一百八部。五百四十一卷。五十七帙。
传记录者。佛圆寂后圣贤弟子之所撰集。虽非三藏正典。然亦助扬玄化。于此之中总为五类。一赞扬佛德。二明法真理。三述僧行轨。四摧邪护法。五外宗异执。赞佛德者。所以赞传释迦谱等也。明法理者。修行者地经经律异相等也。述僧行者。龙树马鸣法显玄奘等传也。摧邪护法者。辩正弘明。破邪辩惑论等
也。外宗异计者。数胜二论是也。以类科分莫过此五。五中所辩通大小乘。又于此中更开二例。梵本翻译者居先。此土传扬者于后。庶东西不杂。览者除疑焉。  梵本翻译集传。六十八部。一百七十三卷。一十五帙。
佛所行赞经传五卷(马鸣菩萨撰亦云佛本行经)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单本)
佛本行经七卷(一名佛本行赞传)
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单本)
右大周录编在大乘重译经中。云与六十卷佛本行集经同本异译者误也。
上二集十二卷同帙。
撰集百缘经十卷一帙。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出内典录单本拾遗编入)
出曜经二十卷(或云出曜论或十九卷)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于符秦代译(单本)
贤愚经十三卷(或十五或十六或十七)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出翻经图单本谨按梁沙门僧佑贤愚序云河西慧觉等八僧游方问道到于阗大寺遇五年大会八人分听各记所闻还至高昌乃集为一部即上贤愚经是上代群录皆编经藏今以共集所闻则非庆喜本诵与余集等亦复何殊编入正经理将未当故今移附集传录中其出曜百缘二经亦是别集还非本诵亦附此焉)
上二集三十三卷四帙(上三帙各八第四帙九卷)
道地经一卷(或加大字是修行经抄元外国略本)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拾遗编入第二译)
右一经是后修行道地经之少分异译(准安法师序云沙门众护撰述经要以为一部二十七章世高析护所集者七章以为汉文今以章名与数二种皆同故知即是安高所出此经七章总十八纸群录皆云二卷者误也)
修行道地经六卷(或直云修行经或七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三译三译一阙)
右二经同本异译。佛圆寂后七百年中。西域沙门众护所撰(众护者是此方言天竺梵音名僧伽罗刹)旧录编入经者理不然也。与后僧伽罗刹集经撰人不殊。何得一载正经一编集内。例既如此故附此中。
僧伽罗刹所集经三卷(僧伽罗刹撰或五卷)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第一译两译一阙)
上三集十卷同帙。
百喻经四卷(僧伽斯那撰或五卷)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陀译(单本)
菩萨本缘经三卷(僧伽斯那撰或四卷或三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单本)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三卷。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新编入录单本)
上三集十卷同帙。
付法藏因缘传六卷(或无因缘字或四卷或三卷)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第三译三译二阙)
坐禅三昧经三卷(一名菩萨禅法经或云禅经或二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