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藏经十卷(或十五卷一帙第十一分)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与日密同当第四译)
右一经与前大集经末日密分同本异译(日密文略此中稍广)
大集月藏经十卷(或十五卷一帙第十二分)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择(单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第十三分一帙)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失译(今附北凉录第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旧十轮经大周录云昙无谶译出长房录检长房入藏录中乃云失译周录误也)
大集须弥藏经二卷(第十五分)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共法智译(单本)上二经十卷同帙。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或无菩萨字)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归罽宾译寄来秦国第一译)
虚空藏菩萨神□经一卷。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第三译)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合是第十六分)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一译阙本)
观虚空藏菩萨经一卷(亦名虚空藏观经或无观字)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单本)
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或无菩萨字)
宋天竺沙门功德直共玄畅译(第一译)
上五经十一卷同帙。
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一帙)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隋译本比于前经后阙一品文不足矣)
般舟三昧经三卷(或加大字或二卷)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
拔陂菩萨经一卷(一名拔波)
僧佑录云安公古典经(是般舟经初四品异译第五出今附汉录)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五卷(亦直云贤护经或六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七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七译四译本阙)
上三经九卷同帙。
阿差末经七卷(晋曰无尽意或四卷或五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三译)
无尽意菩萨经六卷(亦云阿差末经出大集经)
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五译三译阙本)
上二经十三卷同帙。
大集譬喻王经二卷(大集别品)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拾遗编入单本)
大哀经八卷(或云如来大哀经或六卷或七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是大集经初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异译(出第一卷初至第五卷半)
上二经十卷同帙。
宝女所问经三卷(亦云宝女问慧经或四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是大集经宝女品异译(出第五卷半后至第七卷半前)
无言童子经二卷(或云无言菩萨经或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是大集经无言品异译(出第十七卷半至十八卷过半)
自在王菩萨经二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于逍遥园译(第一译)
奋迅王问经二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等译(出序记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奋迅王经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甲午之日启夹创笔沙门昙林瞿昙流支于尚书令仪同高公第译凡有一万八千三百四十一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又上二经内典录云抄大集经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异译者不然寻其文理悬绝不同但可为大集别分耳或可此之二经非大集分但以上代群录皆云异译抄陀罗尼自在王品勘检虽则不同且记于大集之末) 上四经九卷同帙。
宝星陀罗尼经十卷(或八卷一帙)
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出内典录单本)
右一经内典录云。是大集经别分(谨检前大集经中宝幢分佛于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重说此宝星陀罗尼经故宝幢分初云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告大众言我昔初得菩提已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城中有二智人一名优波提舍二名拘律陀等次第至末文意并同此经可为重说不可为重译也又旧录中有宝髻菩萨所问经是宝髻品异译今编入宝积在第四十七会既入彼中此不重载又有虚空藏经八卷检无异本即是虚空藏品抄出别行又有虚空藏问持经得几福经云是虚空藏品别文抄出既是别生除之不录又内典录及大周录中更有大集经八卷寻其文句即是合部大集经第六帙也初之两卷名十方菩萨品此品乃是明度五十校计经不知何故编入此中后之六卷乃是无尽意经既是繁重亦除不录)
华严部(华严本部及眷属经皆纂于此)总二十六部。
一百八十七卷一十八帙。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或五十卷六帙)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等译(大本初译)
右此经总七处八会。合三十四品。会列如左。
第一寂灭道场会(合二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