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饶学到拂石劫尽。也未有了日。何故。岂不见古人道。两口一无舌。即是吾宗旨。诸禅者。还会么。不是诗人莫献诗。
  上堂云。天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载。日月平等故四时常明。涅槃平等故凡圣不二。人心平等故高低无诤。拈拄杖。卓一下。云。诸禅者。这拄杖子昼夜为诸人说平等法门。还闻么。若闻去。敢保诸人行脚事毕。若言不闻。亦许诸人顶门上眼正。何故。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良久。笑云。向下文长。

  杭州龙华齐岳禅师法嗣


  湖州吴山净端禅师

  本州人也。一参宗匠。顿悟全机。解不存玄。见量颖脱。三迁法席。众少投机。退隐本山。
  上堂云。吴山山里师子。却来云间哮吼。别无佛法商量。不如打个筋斗。便趒下法座。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八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九   [宋刻]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
  对机门

  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二世


  越州天衣义怀禅师法嗣


  东京大相国寺慧林禅院圆照禅师

  讳宗本。姓管氏。常州无锡人也。依苏州永安禅院升上人出家。披剃具戒。即慕参游。诣池州景德怀禅师法席。入室扣请。示以。弥勒内宫说什么法。云。说遮个法。晓夕心无间念。体究未明。偶于境中见高木上有一黄梅。而智士原曰。五月梅子熟时。当有发明如斯。忽然顿悟心印。洞入微奥。服勤十余载。日探玄旨。
  后出世苏州瑞光。次迁净慈。学众常盈半千。寻奉 诏住慧林  神宗皇帝召对。赐圆照禅号。未几。乞归灵岩。
  元符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沐浴更衣。召门人付嘱归逝。门人曰。既不住世。何不留偈。
  师曰。吾四十年。无时不说。何必今日重说偈言。遂端坐委化。
  次年正月尽日。全身塔于本山。世寿八十。僧腊五十有三。四十年垂手。三住大刹。嗣法传道者。不可穷数。名扬一时者。百有余人。
  开堂日 神宗皇帝遣中使降香。师谢恩毕。登座拈香。祝延 圣寿罢。乃敷坐。净因净照禅师白槌竟。师云。还有五湖上士。达法高流。出众当前。共扬佛事。
  问。昔日灵山胜集。随机大转法轮。今朝选佛场开。垂手愿扬佛事。
  师云。炉烟起处。大众同观。
  僧云。法雨普沾沙界润。群生皆赖一人恩。
  师云。向后不得错举。
  僧曰。可谓得闻于未闻也。
  师云。闻底事作么生。
  僧曰。凭师一滴曹溪水。四海为霖报 我皇。
  师云。伶利衲僧。
  问。圣皇垂拱岩廊上。忆得灵山佛嘱时。今日 诏师扬般若。愿开方便释群疑。
  师云。截流之句。祗么分付。
  僧曰。一言迥出威音外。翘足徒劳赞底沙。
  师云。三十年后不得错会。
  问。昔为林下客。今作帝都人。未审是同是别。
  师云。一月在天。影含众水。
  僧曰。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
  师云。真不掩伪。曲不藏直问。九重城里。无非触处菩提。明月堂前。已现龙华之相。不昧当时。请师一接。
  师云。六街钟鼓韵冬冬。即处铺金世界中。
  僧曰。更不觉城东畔始发初心。
  师云。炉烟透处。匝地风生。
  僧曰。可谓 圣恩沾万里。喜气动千门。
  师云。礼拜了退。
  僧曰。也知上苑花难采。不得馨香未肯休。
  师云。道了也。
  问。葱葱嘉气黄金阙。拂拂霜风玉露秋。正当恁么时。禅客相逢如何话会。
  师云。师子颦呻。象王哮吼。
  僧曰。龙楼凤阁。触目光辉。宝铎金钟。咸歌 帝德。
  师云。大施门开。一时参取。
  僧曰。恩大不知何以报。一炉香篆祝 尧年。
  师云。且听说看。
  师云。滥承圣旨。来踞慧林。远涉长途。三千余里。既到 皇都。精神豁尔。何也。楼台耸翠。殿塔交光。广陌通衢。朱门华宇。不异善财登慈氏阁。满目殊胜。遍处庄严。华藏圆明。交罗主伴。尘沙法门。一毫顿证。无边刹境。验在目前。敢问诸禅德。目前事作么生。乃顾大众云。还会么。若也于此明得。相共证明。若也未知涯际。正法眼藏觌面分付。良久。云。鸡足峰前路不遥。饮光得底在今朝。
  开堂演法。上祝 皇帝陛下圣躬万岁。伏愿 尧天永覆。舜日崇明。福海等于沧溟。寿山高于嵩华。护持三宝。安御万方。弥增玉叶之昌。益广萝图之茂。久立众慈。伏惟珍重。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什么百鸟衔花献。
  师云。六六三十六。
  僧曰。见后为什么不衔花。
  师云。六六三十六。
  僧曰。非师不委。
  师云。西天此土。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