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无。
  师云。勘破了也。
  师乃云。大道舒光。十方周遍。及乞根源。了无所得。然虽如是。不出金峰窠里。到遮里。合作么生。良久。喝一喝。下座。

  寿州六安文殊惟湛禅师

  问。目前无法。意在目前时如何。
  师云。看。
  僧曰。片云生脱谷。孤鹤下遥天。
  师云。莫错认。
  师乃云。春至花开。秋来叶落。法法见前。不须穿凿。咄。

  福州光化楚苌禅师

  开堂日。示众生。昔年灵山会上。黄面老人四十九年三百余会。该罗不著底事。山僧今日普示诸人。良久云。依俙越国。仿佛杨州。
  僧问。皇道与佛道相去几何。
  师云。但请知时。
  僧曰。学人未晓玄言。
  师云。雷鸣天鼓震。圣语敕文行。
  僧曰。混然先天地。迥出希夷间。
  师云。寰中日应万机巧。海外风光一样清。
  僧曰。是一是二。
  师云。俯为葛藤。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胡风扇汉。祖月耀梁。
  僧曰。灵山印本。不用揩磨。
  师云。也是欺我唐土儿孙。
  僧曰。古今通途去也。
  师云。路出千山。水分八字。乃云。非君所议以当宗乘。亦非寂寥徒为向上。何也。言无差别。句乃横该。就驰言句。面目换了。是以参玄上士仍当荐取。方解异类。共物推移。若不如是。未免情存取舍。境缘好丑。迭递更迁。威光失色。头头显示。率尔嗟嘘。于是从上贤者。为物之故。抑而为之。互为宾主。激扬斯旨。人天眼目。悟则为准。
  上堂。顾视大众。还相委悉么。良久。云。从来风辨。理冠真乘。不涉程途。非尔自然。人人己分。实乃无亏。个个英灵。奇特现矣。是以诸门互显。捷应无私。以无私之妙体。返照朗然之无穷。思尽还源。不真何待。诸禅德。还会么。久远与么。今日如是。遵此法令。施行无畏。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六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七   [宋铭]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
  对机门
  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三世

  东京法云圆通禅师法嗣


  江宁府蒋山太平兴国寺惠炬禅师

  讳良策。福州人也。比试圆顶。游方参寻。首见六合孜禅师。微有发明。诣圆通禅师席下。顿释疑滞。既蒙印证。为众领袖。出世华藏。大扬祖意。次迁钟山。左丞蔡公卞奏以章服.师名。
  问。诸佛出世。普为群生。和尚出世。又且如何。
  师云。拄杖未曾拈著。
  僧曰。与么则人天获利。
  师云。好领前话。
  僧曰。喏。喏。
  师云。遮个衲僧犹较些子。
  上堂云。秋风索寞。秋景萧条。雁过长空。燕离大厦。游方禅客。卜处安居。腰束轻囊。手携短锡。水边松际。去住无拘。虽然如是。忽有人问。作么生是行脚底事。明眼人前如何只对。若是所得之者。万一无疑。后学初心亦须子细。还会么。要知江上路。须问渡头人。参。
  上堂云。雪将残。分外寒。向火容易。涉道艰难。好是和衣打睡。任佗日上栏干。祖师没腰断臂。吾徒莫作等闲。光阴荏苒。人事多端。遮边渌水。那里青山。难。难。百年三万六千日。看看便见鬓毛斑。山僧与么说话。拖泥滞水不少。然虽如是。养子方知父慈。

  庐山开先心印禅师

  讳智珣。饶州人也。策试得度。便慕宗风。参圆通禅师。发悟心要。顿息佗游。推为师表。请居合肥延昌。次迁开先。佛国禅师回奏帘赐章服。都尉张侯敦礼奏以心印师名。
  问。和尚出世。将何为人。
  师云。山形拄杖子。
  僧曰。刁刀相似。鱼鲁参差。
  师云。朝三千。暮八百。
  问。赵州三等接人。未审和尚几等接人。
  师云。随家丰俭。
  僧曰。向上之机虽已晓。中下之根又若何。
  师云。领取钩头意。莫认定盘星。
  问。须菩提唱无说而显道。未审和尚以何显道。
  师云。山僧口似铁。
  上堂云。击鼓上来。大家觑见。法法现前。不劳锻炼。诸禅德。为什么如此。彼彼大丈夫。为君通一线。
  上堂云。动静不禅。去来常定。万派同源。海云自异。可谓心境一如。有何不可。然虽如是。且道衲僧分上还得也无。良久云。天台楖栗木。南岳万岁藤。
  上堂云。极目青天无片云。万象森罗全体露。若也拟议更商量。终是翻成个路布。不烦久立。归堂吃茶去。
  上堂云。握须弥于掌内。鉴十方于目前。且道是什么人分上事。所以云门大师云。三藏圣教在汝舌头上。微尘诸佛在汝脚跟下。不如悟去好。忽若筑著磕著。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底。又作么生。良久。云。存得五湖明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