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40-天圣广灯录-宋-李遵勖-第19页

。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又曰。吾自到此。凡五中毒。我常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有大乘气象。遂逾海越漠。付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已终。言已。即与徒众至禹门千圣寺。
  止三日。有期城太守杨炫之。早慕佛乘。问师曰。西天五印。师承为祖。其道如何。
  师曰。明佛心宗。等无差误。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又问。此外如何。
  师曰。须明自心。知其今古。不厌有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祖。
  又曰。弟子归依三宝。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适听师言。罔知收措。愿师慈愍。开示宗旨。
  师知恳祷。即说偈曰。
  亦不睹恶而生嫌  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  亦不抛迷而就悟
  达大道兮过量  通佛心兮出度
  不与凡圣同躔  超然名之曰祖
炫之闻偈。悲喜交并。曰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
  师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振此万差。多逢患难。
  炫之曰。未审何人。愿垂姓字。弟子为师除得。
  师曰。吾以传佛秘密。利益迷徒。害彼自安。必无此理。
  炫之曰。师若不言。何表通变观照之力。
  乃为谶曰。
  江槎分玉浪  管炬开金锁  二三相共行
  九十无彼我
炫之闻已。莫究其端。默记于怀。礼辞而去。
  魏朝顺世。丙辰岁葬熊耳山。后三岁。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然独逝。云曰。何往。
  达磨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
  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启圹。唯空棺。一只革履存焉。举国为之惊叹。奉诏取遗履。出于少林寺供养。至唐开元中。为信道者盗于五台山华严寺。今不知所在。
  初。梁武遇师。因缘末契。志公尝有言曰。帝遇而不遇也。此是传佛心印。即观音身也。帝复闻宋云事。乃御撰师碑焉。代宗谥圆觉大师。塔曰空观。
天圣广灯录卷第六
天圣广灯录卷第七   
第二十九祖惠可大师者
武牢人也。姓姬氏。父寂。未有子时。尝自念。我家崇善。岂无令子。祷之既久。一夕。感异光照室。其母因而怀妊。及长。遂以照室之瑞。名之曰光。
  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佛学。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即抵雒阳龙门香山寺。依宝静禅师出家受具。复游讲肆。遍探大小乘义。
  年三十二。却返香山。忽有一神人谓曰。将欲受果。何滞此耶。大道非遥。汝其南矣。光知神助。因改名神光。
  翌日。觉头痛如刺。其师欲治之。空中有声曰。此乃换骨。非常痛也。光遂以事具白于师。
  今视其顶骨。即如五峰秀出矣。乃曰。汝相吉祥。当有所证。神令汝南者。斯则少林达磨大士即汝之师也。
  光受教。造于少室。其得法.转衣变迹。达磨章具之矣。
  自少林托化西归。大师既阐真风。是求法嗣。至北齐天平年中。有一居士。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师曰。弟子身缠风恙。请为忏罪 师曰。将罪来。与汝忏 居士云。觅罪了不可得 师曰。与汝忏罪竟 居士即投师出家受具。宜名僧璨。自兹疾已。
  经三年。师乃告之曰。菩提达磨远自竺干以正法眼藏密付于吾。吾今授汝。并达磨信衣。汝当守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本来缘有地  因地种华生  本来无有种
  华亦不能生
大师付衣法已。又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逢国难 璨曰。师既预知。愿垂示诲 师曰。兹乃传般若多罗悬记云。心中虽吉外头凶是也。吾校年代。正在于汝。当谛思前言。勿罹世难。然吾亦有宿累。今要酬之。善去善行。俟时传付。言已。即往邺都。韬光混迹。变易仪相 人或问之。何故如是 师曰。我自调心。何关汝事。
  又于管城寺谈法。听者林会。时有辨和法师者。于寺门讲涅槃经。学徒闻师阐法。稍稍引出。辨和不胜其愤。兴谤于邑宰翟仲侃。仲侃惑其邪说。加师以非法。师怡然委顺。识真者。谓之偿债。时年一百七岁。即隋文帝开皇年中也。
  后葬于磁州滏阳悬东北七十里 唐德宗谥大祖禅师。释法琳撰碑云。翟仲侃生前为牛。御者恚其喘而毙之。牛。今邑宰也。昔御者。师焉。宿报当酬尔。
第三十祖僧璨大师者
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衣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皖公山。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至随开皇中。有沙弥道信。始年十四。来礼师曰。愿和尚慈悲。赐与解脱法门 师曰。谁缚汝 曰。无人缚 师曰。既无人缚。即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 信于言下大悟。服勤九载。披剃受具。
  师知其缘熟。乃付衣法。遂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