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36-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明-释智旭-第21页

直指现在见精如天上月。不同缘尘分别之如月影也。但以见为能见。佛为所见。于一体中。妄成见相二分。犹如捏目。妄见二月。不得卽名之为妙精明心。若达能所不二。惟一真心。则如来藏性。觌体无遗矣。
(辰)二以可还显不还
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昬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犹言差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徧是空性。郁[土*孛]之象。则纡昬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之本)因属日。是故还(之于)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亦是差别之义)顽虚还空。郁[土*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总)不出(于)斯类。汝(今)见(此)八种(之)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今)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而)见(总)无差别。(岂可还乎。)
见无差别。正显与八种尘缘不同。故终不可还也。
(辰)三结不还是本心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言八种尘缘之可还者。旣自然非汝。则此见精明性。不容汝有所还者。非是汝之本元心地而是谁哉。此心不可思议。故本妙。此心能见八种。故本明。此心不是八种。故本净。而今汝自迷闷。反不敢认为本元心地。所以丧本受轮。枉漂溺于生死海也。大似演若迷头认影。岂不深可怜愍。
(癸)六约周徧显见性非物二。初示无差别义。二示无大小义。交光于此分作二番。或复于此分作三番。总因不知阿难问处著落。故于答处自多卤莽。而分作三番者。尤为穿凿可笑。
(子)初中二。初问。二答。
(丑)今初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须知阿难此时。仍未全舍缘心。所以听佛法音。不能直下反观自性。却于法音之上。变成一段昭昭灵灵光景现在目前。唤作见性。所以不敢谓是我之真性。不知设有昭昭灵灵一段光景。便是物件而非见性矣。故佛以非物破之。
(丑)二答中三。初约迷悟明无差而差。二约自他明差而无差。三正示见性非物。
(寅)今初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阿那律。此云无贫。天眼第一。彻见大千。故观阎浮如掌果也。庵摩罗。此方所无。或翻难分别。以生熟难分故。此段文意。为显见性惟一。迷悟天殊。然迷悟虽殊。见性无二。洞视分寸之见性。卽是穷尽国土之见性。譬如一星之火。便可燎原。无奈众生自局迷情。而此见性。的是各各自具之真性也。
(寅)二约自他明差而无差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徧览水陆空行。虽有昬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汝之)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徧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分别自他者。物是他而非自。见是自而非物也。极汝见源者。且就彼之见精分量边际而言之也。此段文意。正显种种有差别者。是物是他。清净见精无差别者。非物非他。卽真汝性。所以酬其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之问也。
(寅)三正示见性非物
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旣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幷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徧。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此正悬知阿难意中。误认昭昭灵灵之物以为见性。故蹑而破之也。文有三节。初若见是物下。以见旣是物。物应可见破之。次又则汝今下。以见旣是物。物亦能见破之。三阿难若汝见时下。双承二义。结属当人也。初文意者。若使此见。不是汝性而是一物者。则汝之见。旣是一物。佛之见。亦是一物。而汝亦可见佛之见矣。又汝若但以与佛同见前物者。卽名为见佛之见。则佛见时。旣见佛见之处。佛不见时。何不亦见佛不见之处乎。盖彼旣谬谓见是一物。则佛放出此一物时。见其放在眼前。佛收拾此一物时。亦当见其收拾在一处也。又若妄谓见有一个佛不见处。此则但是汝不见处。自然非彼如来分中不见之相矣。岂可以汝妄心中所想不见之相。谓是如来不见之相哉。如此展转破竟。方结示云。若汝实不见佛不见之地。则此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