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成就发心也。以能如是如实知故等者。解行发心也。无所分别等者。证发心也。无明灭故心相不起等者。证佛根本智也。成就种种差别业用者。证佛后得智也。
【(癸)二释义差别二。初释妄熏义别。二释真熏义别。(子)今初】
妄心熏义有二种。一分别事识熏。令一切凡夫二乘厌生死苦。随己堪能。趣无上道。二意熏。令诸菩萨发心勇猛。速疾趣入无住涅槃。
一分别事识熏者。谓或秉三乘共教。不知七八两识。但以第六意识修生空观。破见思惑而取涅槃。或秉大乘渐教。虽知七八两识。但以见思重故。畏生死故。先依第六识修生空观。次第乃修法空观等。故云随己堪能。然此外凡内凡菩萨。固是趣向菩提。即彼二乘亦必从权入实。故总云趣无上道也。二意熏者。谓或是渐教菩萨。入净心地。转第七识。令与平等性智相应。任运流入大涅槃海。或是顿教菩萨。从初便观动心即不生灭。即得入真如门。所谓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虽此能观之心。仍是第六意识。而即以根本无明为所观境。故名为意熏也。
【(子)二释真熏义别三。初标。二释。三结判。(丑)今初】
真心熏义。亦二种别。一体熏。二用熏。
只此心性真如之体。佛与众生平等无二。虽本无二。而一一佛。一一众生。乃至一一微尘。各全揽真如为体。非是真如少分。虽一一佛。一一众生。乃至一一微尘。幷是真如全体。然非有多真如。此乃不可思议一心法门。譬如千灯共照。互徧互含。无杂无障碍也。故约佛言。则一切众生。幷是佛心内之众生。以佛心竖穷横徧。更无外故。约众生言。则一切诸佛。幷是众生心内之佛。以众生心竖穷横徧。更无外故。约我只今现在介尔心言。则一切佛。一切众生。幷是我心内之佛生。以现前介尔之心。竖穷横徧。更无外故。是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所以阿赖耶中本具无漏种子。即我心真如之体。内因欲发名为体熏。诸佛菩萨果上慈悲大用。即我心真如之用。外缘资助。名为用熏也。(凡内外字。皆随情说。幷不在心外也。)
【(丑)二释二。初释体熏。二释用熏。(寅)初中二。初正释。二释疑。(卯)今初】
体熏者。所谓真如从无始来。具足一切无量无漏。亦具难思胜境界用。常无间断熏众生心。以此力故。令诸众生厌生死苦。求涅槃乐。自信己身有真实法。发心修行。
真如者。体大也。无量无漏者。相大也。胜境界用者。用大也。众生之心。全揽真如体大为体。故本具此相大用大也。如人迷方。方仍不动。如水成冰。冰之湿性如故。则融相润用。亦复本具。即此名为阿赖耶中无漏种子。譬如冰中融润之性不离于冰。而与冰违。所以无漏道起。则舍赖耶及异熟名也。
【(卯)二释疑二。初疑问。二答释。(辰)今初】
问。若一切众生。同有真如。等皆熏习。云何而有信不信者。从初发意。乃至涅槃。前后不同。无量差别。如是一切。悉应齐等。
问意有二。一者同有真如。则不应有信不信。二者等皆熏习。则应一时发意。一时修行。乃至一时涅槃。不应复有前后。尤不应有退与不退。三乘一乘。若渐若顿。无量差别也。
【(辰)二答释二。出直约无明烦恼厚薄释。二更约因缘互相成办释。(巳)今初】
答。虽一切众生。等有真如。然无始来。无明厚薄。自性差别。过恒河沙。我见爱等。缠缚烦恼。亦复如是。唯如来智之所能知。故令信等前后差别。
无明厚。则信心难生。无明薄。则信心易发。烦恼厚则难断。烦恼薄则易除。而无明烦恼又各有界外界内之不同。故唯如来能尽知也。
【(巳)二更约因缘互相成办释】
又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事乃成办。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无人知。或虽有知。而不施功。欲令出火。焚烧木者。无有是处。众生亦尔。虽有真如体熏因力。若不遇诸佛菩萨等善知识缘。或虽遇缘。而不修胜行。不生智慧。不断烦恼。能得涅槃。无有是处。
木中火性。譬赖耶中无漏种也。若无人知。譬不遇善知识缘也。不施功。譬不修胜行也。出火。譬生智慧也。烧木。譬断烦恼。坏和合识也。法合可知。
又复虽有善知识缘。倘内无真实习因力。亦必不能厌生死苦。求涅槃乐。
此如极湿之木。不能即钻出火也。瑜伽依此。权立五性差别。以其无明烦恼尤厚。覆无漏种。虽有而竟似无故也。
要因缘具足。乃能如是。云何具足。谓自相续中。有熏习力。诸佛菩萨。慈悲摄护。乃能厌生死苦。信有涅槃。种诸善根。修习成熟。以是复值诸佛菩萨。示教利喜。令修胜行。乃至成佛。入于涅槃。
自相续中。谓全揽真如以为阿赖耶识。此识无始展转传来。依之建立假名众生。虽念念灭。即念念生。恒转如流。故名自相续也。有熏习力者。一无始本住种性熏。二积劫闻所成种熏。此二皆名为内因也。诸佛菩萨慈悲摄护者。一平等缘摄护。二差别缘摄护。此二皆名为外缘也。须知必要差别摄护及闻所成种熏。方能展转增其胜因胜缘。以至成佛入大涅槃耳。初释体熏竟。
【(寅)二释用熏二。初略标。二各释。(卯)今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