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35-大乘起信论裂网疏-明-释智旭-第12页

转识之外。别无藏识无明形相。无明之外。亦别无藏识转识形相。说有第八前七心所三事。故非一。同一真如净心。故非异也。然性净心是动识本者。如水之湿性。是水波本也。无明灭时动识随灭者。合风灭时。波动随灭。不唯前七能熏相灭。即第八受熏和合相亦灭也。智性不坏者。合前非水性灭。不唯大圆镜智之性不坏。即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之性。亦不坏也。初释净智相竟。
【(辰)二释不思议用相】
不思议用相者。依于净智。能起一切胜妙境界。常无断绝。谓如来身。具足无量增上功德。随众生根。示现成就无量利益。
依于净智能起一切胜妙境界等者。唯识论云。此四心品。虽皆徧能缘一切法。而用有异。谓大圆镜智相应心品。纯净圆德现种依持。能现能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大悲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妙观察智不共所依。无住涅槃之所建立。一味相续。穷未来际。妙观察智相应心品。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摄观无量总持之门。及所发生功德珍宝。于大众会。能现无边作用差别。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成所作智相应心品。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普于十方。示现种种变化三业。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此四种性。虽皆本有。而要熏发。方得现行。因位渐增。佛果圆满。不增不减。尽未来际。但从种生。不熏成种。勿前佛德。胜后佛故。(文)是知前净智相。及从镜智所起。最极圆净常徧色身。即是自受用身功德。此中依于净智所起身土境界。随众生根。成就利益。即是他受用报胜劣等应种种功德。此二功德。皆由本觉随染分别。流转生死。然后翻染成净。依法熏习。如实修行之所证得。故前文云。生二种差别相。犹唯识名所生得也。虽所生得。然不名之为始觉相。仍名本觉相者。犹唯识云。此四种性皆本有也。大佛顶经亦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良以本具无漏种子。原是真如全体。原具真如相用。未尝稍减。今佛果无漏现行。亦秖是真如全体相用。未尝稍增故也。二别辨本始两觉竟。
【(丑)三总显四种大义】
复次觉相有四种大义。清净如虚空明镜。
前明阿赖耶识。有其觉义。又明依不觉说始觉。待始觉立本觉。而始本究竟不异。故今直明觉相四种大义也。本无垢染。故名清净。本无形相方隅分剂可得。故如虚空。本来寂照。故如明镜。葢但言如虚空。则无以显其照用。但言如明镜。则无以显其体相。故必合言如虚空明镜。乃可稍譬于觉相也。
一真实空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一切心净界相及觉相。皆不可得故。
此即真如门中依言说建立之真实空也。谓阿赖耶中无始无漏种子。全揽真如为体。真如非一切心。非一切心所现境界。亦非觉相。一切皆空。故此无漏种子。亦非一切心境界相及与觉相。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譬如明镜。本无纤尘也。
二真实不空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一切法圆满成就无能坏性。一切世间境界之相。皆于中现。不出不入。不灭不坏。常住一心。一切染法所不能染。知体具足无边无漏功德。为因熏习一切众生心故。
此即真如门中依言说建立之真实不空也。谓阿赖耶中无始无漏种子。即全揽一切法圆满成就无能坏性之真如为体。是故一切世间境界之相。皆于无漏种子中现。无漏种外。别无一切境界。故不出。一切境界之内。别无无漏种子。故不入。由不出故不灭。境即真如。无可灭故。由不入。故不坏。真如即境。无可坏故。又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徧法界。故不出不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故不灭不坏。又随缘不变。故不出不入。不变随缘。故不灭不坏。又如虚空含育万物。明镜影现众形。幷不出不入。不灭不坏也。是故无漏种子。当体即是常住一心。虽此常住一心。举体而无一切染法。如水成冰。然此一切染法。本无自性。云何能染此无漏种。如冰不能改其本然之湿性也。只此无漏种子。便是菩提智体。本来具足无边无漏功德。以其在缠。故名为因。因即种子之异名也。此无漏因亦名佛性。佛性雄猛。无能沮坏。虽在一切众生阿赖耶识心中。力能熏习。令妄念心厌生死苦。求涅槃乐也。此上二种大义。即大乘体。
三真实不空离障大义。如虚空明镜。谓烦恼所知二障永断。和合识灭。本性清净。常安住故。
此即本觉随染分别所生净智相也。虽由始觉所显。不异在缠本觉。即是大乘相也。离烦恼所知二障。即显真如门中真实空义。本性清净安住。即显真如门中真实不空。为显不空之相。故建立空。是故但名真实不空离障大义。此如无云之太空。磨莹之古镜也。
四真实不空示现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依离障法。随所应化。现如来等种种色声。令彼修行诸善根故。
此即本觉随染分别所生不思议用相也。随所应化。即意轮观机。现种种色。即身轮示化。现种种声。即口轮说法。此如太空之含育万物。明镜之顿写千容也。问。阿赖耶识中觉义。由其全揽真如为体。故得具此四种大义。其不觉义。亦全揽真如为体。亦得具此四种大义否。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