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意者以空生前疑得菩提是有执此疑不得菩提是无执今则双遣故云无实无虚二执既遣复何疑无耶故云遮也。

  论云无色等相故彼即菩提相故无著云显真如无二故谓言说故谓彼正觉不无世间言说故。

  无色等相者释无实也即显菩提无色声等相然则但无实色等相而不无于假相故经但言无实不言全无也彼即菩提相者释无虚也此有三意一者无色等相处即显无相真理是菩提相也二者即以色等相为菩提相由色等无性便是菩提如像无体便是明镜即色明空不待灭故故云彼即菩提相相即性也三者菩提无相却以色等为相以菩提即真如真如随缘成色等故论云无漏无明皆同真如性相无著下标真如无二者以虚实是空有断常二边既言俱无即显中道也谓言下释无实也如言菩提而言中无菩提故谓彼下释无虚也有两意一则无离文字说解脱故二则明菩提不同言说全无性故故魏经云不实不妄语。

  
  ○二释义断疑。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意云以一切法并以真如为体一切之言凡圣收尽故皆佛法真如既是佛法余法岂非佛法耶如一切像以镜为体故故一切像皆是镜像又所言一切法非定实一切法是全空一切法。

  论云一切法者皆真如体故皆佛法即非者由色等法即真如故即非色等法真如常无色等诸相故是名者即是真如法自性矣。

  一切等者义如上说由色等者谓色等即空故非色等如像即镜故非像等此约诸法即真显非法真如等者谓空中必无色也以弥满清净中不容他故此约真中无法解非法也备斯二义故曰即非是名下以彼色等虽非质碍之一切乃是即性之一切今约此义故曰真如拣异色等无性故云自性也。

  
  ○三显真佛真法体。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意以前说佛之与法二皆不无又佛之与法二皆不异未知何者是佛法真体而言不无不异耶故此显有真如是真佛法以彰不无不异之义也。

  偈云依彼法身佛故说大身喻身离一切障及遍一切境功德及大体故即说大身非身即是身是故说大身论云非身者无有诸相故大身者有真如体故无著云摄一切众生大身故于彼身中安立非自非他故。

  依彼二句标也离一切障者离烦恼所知二障遍一切境者如华严云法性遍在一切处等功德即相大即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等大体即体大功德所依也故即等者功德及体皆广大故此上解佛大身也非身下两句论文自释无诸相者无有为相也如前三相异体故有真如体者有无为法也如前离彼是如来摄一切等者据理融摄也华严云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故名大身安立等者真如之理本非自他非不自他为破众生执自他故故言非自他形对强言故云安立斯则安立真如假名名曰大身既摄一切则无自他也故起信云此真如体亦不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十四断无人度生严土疑。

  ●疏二初随章叙疑。

  论云若无菩萨者诸佛亦不成菩提众生亦不入涅槃亦无清净佛土何故诸菩萨发心欲令众生入涅槃起心修行清净佛土。

  初句指疑起处此同第十二于十一中来但起则同时断则次第也诸佛下顺他以立理也既无菩萨即无此事然佛不成菩提即是生不入涅槃但约凡圣分于因果故下结疑之处则合而言之何故下结成疑也意云若无菩萨则度生严土之者是何人哉。

  ●二依经断疑三如疏列。

  
  ○断之文三初遮度生念三初明失念。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经意可知但亦如是之言是蹑起疑处之文非次前文也。

  偈云不达真法界起度众生意及清净国土生心即是倒。

  偈文兼释后段严土之义以文意钩锁故联而引之也初句标次二句释后一句结意云真界平等拟心即差既生其心岂非颠倒经中作如是言即生心也是意言故。

  
  ○二明无人。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征意云何故作是念便不名菩萨释意云但约无我无人真如清净名为菩萨非谓别有一法故下文云若作是念则不名菩萨也。

  无法名菩萨岂有我度众生。

  如文可知。

  
  ○三引前说。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意云以是义故佛常宣说一切诸法皆无我人等相然一切诸法本无我人但违之则是众生顺之则是菩萨。

  
  ○二遮严土念二初明失念。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经意准前可知。

  
  ○二释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