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如是。

  经意如文可知然以前来从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乃至离一切相则名诸佛尽是空生之言于中逦迤有其六重所谓闻法悲啼信生实相对彰难易明无我人法执兼亡尽成佛故如斯所说皆当诚谛之言故佛世尊印云如是重言者表言当之极耳。

  
  ○四闻时不动希有胜。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意云此经深妙难解难知或有人闻多生惊畏若得不生惊畏岂不希有者哉实难其人盖缘经胜经胜之义昭然可知。

  论云惊者谓非处生惧怖者不能断疑心故畏者一向怖故其心毕竟堕惊怖故。

  惊怖畏者此三行相不同惊谓愕然而怪怖则进退慞惶畏则一向恐惧如人欲往上京行于大路以先未经历忽然而惊心自念言何谓至此或进或退疑是疑非遂无决定之心谓此路元来不是或反而不进或恐惧发狂坠壑投岩不终天命法中亦尔以佛于人天小乘教中说空说有不达意者随言而执及说此经则显非空非有中道之理先所执者悉皆惊畏却以为非不能进趣或堕凡夫或落小乘菩提真空从兹永失今之经意则云若人闻此不有不空难信之法不生惊畏之心则能不舍菩提进向大道旨趣深妙鲜有其人若或有之是为希有也。

  
  ○五大因清净第一胜。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征意云以何义故闻而不惊等得为希有耶释意云以此法门于诸波罗蜜中是第一波罗蜜故然此波罗蜜若约胜义则不可言故言非第一等今所说者约世谛说为胜之义不亦然乎故云是名等也。

  何以故者有二一蹑前不惊等征二都蹑前胜以征论云此法门者名为大因胜余修多罗故名为清净无量诸佛同说故故彼珍宝檀等无如是功德是故彼福德中此福为胜。

  初意已如上说二都下谓前来两重校量皆言经胜释胜所以已列九门每门之中各是一义未知根本何谓胜乎斯则于胜所以中更征胜所以也大因者谓第六般若波罗蜜也以佛有三身法身最大此能得故名为大因六中最胜故称第一胜余等者谓人天二乘教中不诠此法今乃诠之彼以所诠劣故能诠亦劣此以所诠胜故能诠亦胜也清净等者谓随相之法建言必异离相之理说即无差以平等一味故平等一味即胜义谛也以是胜义故清净矣故彼下通释都征之意檀即是施通于内外二财故云等也无如是功德者谓在因无破惑之功在果无法身之德故此福者受持读诵也然前门门皆显经胜胜之根本不过此门能成清净法身是故说名为胜内外财施安可校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第七卷
  (终)

  校讹第二纸
  (六行今楞严寺流通本作经十四行较北藏作教流通本同)第五纸
  (十六行北藏无不字二十行般北藏作船)第六纸
  (十六行已北藏作以)第十四纸
  (十三行严北藏作言)第十七纸
  (十一行廓北藏作郭十三行智北藏作知)第十八纸
  (十二行尚北藏作既)第十九纸
  (十四行徙北藏作徒)第二十纸
  (九行说一之说北藏作已十行义北藏作若十四行谓字下北藏脱前字)第二十一纸
  (十行两貌字北藏皆作藐)第二十二纸
  (七行北藏脱最上等者等于第一希有也二句计十一字)第二十三纸
  (七行义字下北藏多释字)第二十四纸
  (十五行证北藏作说)第二十六纸
  (十六行第八字下北藏脱说字)第二十七纸
  (十一行得三之得北藏作德)第二十八纸
  (六行但北藏作恒)第三十一纸
  (四行拂北藏作佛)第三十五纸
  (十四行味北藏作夫已上流通本皆同误)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八

  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

  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

  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

  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

  
  ○八断持说未脱苦果疑。

  ●疏二初随章叙疑。

  论云向说舍身苦身果报故福劣若尔依此法门持说诸菩萨行苦行亦是苦果云何此法不成苦果。

  初三句指疑起处此从前内财校量中来谓河沙命施全胜外财犹感苦身故名为劣若尔者印定前说依此下结成疑也谓依此经受持解说不惮劳苦即是菩萨行菩萨之行无所不为剜身然灯割股救鸽一句投火半偈亡躯供佛烧身捐形饲虎如是等行皆名苦因为行颇同果证何异因果既等何胜劣哉云何等者意明前舍身命即成苦果今受持经亦是苦行何故不成苦果耶。

  ●二依经断疑二如疏列。

  
  ○断之文二初明超忍以断疑二初明忍体。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意云忍辱波罗蜜者胜义谛中则无此相故云非忍辱等断疑意者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