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

  遮防等者意恐末代众生不达此理取相为真故此远遮迷见准义则正断空生现行遮防未来种子也遮断之义具在悬谈论云下引证问经中云见论释云成就岂合佛意耶答既作此见必作此证故无违也。

  
  ○三释体异有为。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征意云以何义故不以三十二相见法身如来释意云以如来所说三十二相之身相即非法身之相故即犹是也非犹不也本文犹倒正言不是也。

  相是有为生住异灭佛体异此故非身相偈云三相异体故者佛体异于有为三相也住异二相同是现在故合为一若细分即四故唯识云生表此法先非有灭表此法后是无异表此法非凝然住表此法暂有用。

  相是等者谓三十二相盖是镜智之上所现影像既堕有为之数故当四相所迁况对机宜有无不定焉可将此而为法身故言相是有为等此释经中如来所说身相也佛体异此等者法身佛体异此有为故说三十二相不是法身相也此释即非身相偈云下引证具云分别有为体防彼成就得三相异体故离彼是如来于中初二句义当前段后一句当次科第三一句合当此文故偏引证佛体下转释偈文即经云即非身相住异下释三相义以前标四相此偈唯三者以生在过去灭属未来住异二种同处现在又此二相不相舍离即住而异即异而住以同时处故合为一恐滥常住但标异也若细下约义细分即为四也此引唯识释相谓从无而有名生自有而无为灭前后改变为异暂尔相续为住然法身如来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无有变异不可破坏故异此也。

  
  ○四印佛身无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意云夫一切相皆从妄念而生是故佛相亦是虚妄若分别不起相自无生即见非相诸相既亡唯是觉体名见如来由是则知佛身无相。

  ●疏二初释前二句二初正释。

  非但佛身无相但是一切凡圣依正有为之相尽是虚妄以从妄念所变现故妄念本空所变何实。

  非但者不独也凡即六道众生圣即三乘贤圣依有净秽正即凡圣为对依报故重牒之诸法虽多不出此四虽举四法该一切也此释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恐人闻说身相非相将谓唯独佛身今言凡所以遮局见以从下释所以凡圣染净胜劣虽殊皆从念生无不虚妄念无自相不离觉性念尚无性况所现相而实有耶以念是所依相是能依所依尚虚能依何有其犹皮既不存毛将安附。

  ●二引证。

  故起信云一切境界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即无一切境界之相。

  于中顺显反显详而悉之。

  ●二释后二句二初正释。

  若见诸相等者遮离色观空也恐闻相是虚妄又别求无相佛身故云相即非相便是如来不唯佛化身相是如来所见一切相相皆无相即如来也。

  遮离等者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离色求空斯为大失故此遮矣不唯等者又恐闻相即非相是如来将谓只约佛身相说除佛身外相非如来故云一切相皆无也此释经中诸字也譬如镜中现一人像兼现余物不唯人像空处是镜余物空处亦皆是镜合法可知如是了者则知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

  ●二引论释四初引起信。

  故起信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此有二意一证诸相皆无相义以相依念生觉体尚离于念何况于相耶二证诸相无处皆如来义离念之相名为法身法身既等虚空虚空何曾有相无相平等摄一切相即是法身下文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又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故云不唯等也。

  ●二引肇注。

  肇云行合解通则为见佛。

  此即明见法身佛之行相恐人闻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便希无相之佛昭然目前若如是者何殊彼相故云行合等智与理冥心与神会故云行合解通者如前解了一切相非相也前是真见此是似见故起信云法身无有彼此色相迭相见故。

  ●三引本论。

  偈云离彼是如来者离彼三相是法身如来也。

  即前残偈此依天亲论释。

  ●四引无著。

  无著则于色身但离遍计不执色相即真色身故彼论云此为显示如来色身又此当第三欲得色身住处。

  离遍计者不执虚相为实故唯识云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真色身者有两意一则以虚妄为虚妄但如其事不必取不生不灭以为真也如以水月为水月虽似而非真矣故华严云于实见真实不实见不实如是解法相是则名为佛二谓相即无相同法身故摄末归本名真色身即真善妙色也故涅槃云吾今此身即是常身法身金刚不坏之身问前则泯相此乃存相何相违耶答前显法身故云相即非相今明色身故言无相即相盖以果佛必具二身二身相即如波与水两论之中各显一义言似相反意实相符菩萨巧便妙在于此故彼下两文皆证显色身义耳然此一段疑中从微至着明真应二身总有六重一明佛相非相二明佛相非即如来三明一切相皆非相四明一切相非相皆如来五明唯证相应无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