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如佛是时大众遂起三疑故说下既言我从佛闻则知非佛重起非他方佛来亦非阿难成佛故云三疑顿断广如彼论恐烦略叙也息诤等者同为罗汉德业颇齐若云自言固宜諠诤异邪等者阿者言无忧者曰有外道意云万法虽异不出有无置之经初以之为吉以初吉故令中后亦吉今则不尔故云异邪。

  三正释文义。

  ●文二初标列述意。

  具六成就谓信闻时主处众六缘不具教则不兴必须具六故云成就。

  言成就者谓六为能成就教为所成就也。

  ●二依科解文六如疏列。

  一信。

  ●文二初合释。

  若兼我闻合释则指法之辞也如是之法我从佛闻。

  合释者谓兼次段合而释之此则别义不计六数也。

  ●二单释。

  单释如是者智度论云信成就也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又圣人说法但为显如唯如为是故称如是又有无不二为如如非有无为是。

  单释者谓正释信成就义所引论文有标有释佛法下是释或曰因何最初便明其信故此释也信为能入者然佛法无量信为初基若无信心宁肯修习由是五位之内信位居初十信之中信称第一十一善法信亦为先故知信心之前更无善法依此信本方兴解行乃至证入故华严云信是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断除疑网出爱河开示涅槃无上道今置经首以表信相为入法之初也智为能度者菩萨万行非智不成若无智慧即滞有着空以智为主不着二边成无漏因获菩提果故菩提资粮论云施戒忍进定及此五之余皆由智度故波罗蜜所摄信者下正显如是二字是信之辞上皆智论所释又圣下是刘虬注无量义经中释此下皆约法说也显如者众生如隐故沈三界欲绝三界只要显如故云但为除如之外余皆虚妄故云唯如为是论云除诸法实相余皆魔事有云始从得道乃至涅槃其中所说无不为如又有下即梁武帝解意明有即无故不有无即有故不无相即同时故名不二不二即如也此约双融显如也如非有无者恐闻有无不二为如便谓如体是有是无故此遮也意明有无即不是是即非有无此上二解如字是显体是字即无非也。

  二闻。

  ●文二初正释我闻之义。

  我即阿难五蕴假者闻谓耳根发识废别从总故云我闻。

  我有四种一凡夫遍计我二外道神我三三乘假我四法身真我今拣余者故云五蕴假者则第三随世流布要简宾主乃称于我阿难已达我空实不计执故云假者闻者然大小乘诸论辨闻不同有云耳根或云耳识或云根识和合故闻今云耳根发识则后义也以根识单阙皆不能闻云云然根识闻声而不闻教若准名句唯是意闻故瑜伽云闻谓比量然由耳识缘于声境与意同时得闻也然此二识闻声名句实非先后异时以率尔耳识同时意识故得闻也五识皆然废别下或曰既云耳根发识故闻合云耳闻云何经内唯言我闻故此释也以耳是六根之别我是一身之总今废别耳从其总我故言我闻。

  ●二商较所闻之法。

  阿难所不闻二十年前之经有云如来重说有云得深三昧总领若推本而言即阿难是大权菩萨何法不通。

  前二句牒难辞谓阿难是佛成道夜生年至二十方为侍者二十年前佛所说法并且不闻何得结集诸经皆称我闻有云下通释此有三意有云重说者一也佛初命阿难为侍者阿难从佛乞三愿一不着佛退衣二不随佛受别请三请说未闻之法佛随其愿故得闻也得深三昧等者二也金刚华仙经说阿难得法性觉自在三昧力故前所说经皆得忆持与闻无异故法华经云世尊甚布有令我念过去无量诸佛法如今日所闻若推下三也不思议境界经云复有百千万亿菩萨现声闻形亦来在座其名曰舍利弗乃至阿难等是则三中前二权说后一实论故言推本也。

  三时。

  ●文二初拣显释。

  师资合会说听究竟故言一时诸方时分延促不同故但言一。

  师资合会者谓说者教人以道德曰师资者取也从师之教取而行之也佛及大众说听具足故云合会说毕听毕故云究竟意取说无异席贯通首末故曰一时佛地论云此就刹那相续不断说听究竟总名一时一时之语佛自言故涅槃云昔佛一时在尸首林又云我于一时在迦尸国此则显说听能所一切圆毕也诸方下拣时也不同有二谓横则参差不同竖则延促不同延促不同如人间五十年四天王天一昼夜上上倍增故参差不同者如俱舍云夜半日没中日出四洲等既然云何定言寅卯辰巳日月等耶。

  ●二会法释。

  又说法领法之时心境泯理智融凡圣如始本会此诸二法皆一之时。

  此是悫公楞严疏意说领即师资也下有四对心境泯者以闻法之时妄心不起心既不起境即不生心境两亡故云泯也此即不得以生灭心行听实相法此通依计故皆泯也斯则染心俗境一对理智融者以听法之际能所不分以动念即乖法体二皆真实故言融而不言泯也斯则净心真境一对凡圣如者由心分别则见圣见凡心既不生谁凡谁圣相本自尽故言如也斯则因果一对本始会者妄念起时隔于本始念既不起本始自同摄用归体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