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无著云能断者般若波罗蜜中闻思修所断如金刚断处而断故。

  波罗蜜中等者此明顿悟中渐修也慧才发时照万法空便到彼岸名为顿悟由有多生习性未得念念相应故须听闻正法思惟其义如说修行方得究竟证入名为渐修开题中略明也若唯识中说则具根后二智谓十度中六通本后四唯后得六中则二智皆具为分六度故第六偏取二空本也今依无著更加加行智则通前三矣金刚断处等者如金刚断物之处而断烦恼非谓金刚亦通所断。

  ●二配因果二初双引论。

  又云细者智因故者智因即慧也依智度论因位名般若果位名智。

  上者字论牒所标下者字疏牒论文智因即慧慧果即智也前虽引用今方解释此引无著也次引智论可知。

  ●二双解释。

  则闻思修皆名为细细妙之慧佛智之因矣般若能断故在因位佛果无断转受智名。

  此明法空深慧意拣我空慧为粗浅不为佛因但是二乘因故般若下出所以以慧是拣择义拣择惑障显无为故以因位有惑故须择之乃名为慧智但决断为义以果位无惑但唯决定朗然独照故名为智只是一法受此两名如人破贼为将功成为相也有说以无漏智性为智因大云破之三涂有性何不断惑阙细义也此约妙慧别相以破若就通相取亦可矣以凡是有心皆成佛故此得是因也。

  ●二引经通相释。

  若依大品经若字通智慧二义故智与慧名义少殊体性无别。

  此明字缘字界若字是字界般那都为缘若以般为缘助于若界则名为慧若以那为缘助于若界则名为智如僧人俗人等云云名殊谓曰智曰慧义殊谓决断拣择此中义殊故使名殊也体性无别者皆别境中一也前三种智皆名慧故故智与慧皆如金刚故萨遮尼干经云帝释金刚宝能灭阿修罗智碎烦恼山能坏亦如是无常经云金刚智杵碎邪山永断无始相缠缚。

  ●三释波罗蜜三初约语对翻。

  波罗蜜者此云彼岸到应云到彼岸。

  应云下回梵文以西域风俗例皆如此云云青龙云蜜多者离义到义元康云天竺风俗所作究竟皆云到彼岸到离之义次文明之。

  ●二约义顺释二初释义。

  谓离生死此岸度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涅槃此云圆寂亦云灭度。

  前三句中每句皆上法下喻意明烦恼如大河难可度故生死如此岸有情居故涅槃如彼岸诸佛住故则慧是能离能度能到生死等是所离所度所到若欲离此到彼必须度于中流此约四谛说之理则明矣知苦是离此岸断集修道是度中流证灭是到彼岸也此顺小乘义说下经令入大乘无余涅槃即须离二种生死此岸乘六度船筏度二障中流到二涅槃彼岸涅槃等者以翻波罗蜜为彼岸即是涅槃是故约转依果明彼岸义然生死即分段变易烦恼即总该二障圆寂者义翻也谓德备尘沙曰圆妙绝相累曰寂灭度者肇云涅槃者秦言无为亦云灭度或但云灭然灭与小乘不同小乘以灭生死为灭大乘以寂灭为灭故涅槃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然灭唯据果灭度乃兼因今则约果标因故云灭度所以经中上言涅槃下云灭度亦是唐梵双彰也涅槃种类下文具明。

  ●二通难。

  一切众生即寂灭相不复更灭但以迷倒妄见生死名在此岸若悟生死本空元来圆寂名到彼岸。

  此即净名经文彼云若弥勒得授记者一切众生亦应授记何以故一切众生即寂灭相不复更灭等今用此文以为难辞难意云众生既即寂灭何有离此到彼今言到彼者莫违经耶但以下释通但约翻迷成悟便是离此到彼若悟此已渐除渐证名为究竟然成波罗蜜要与七最胜相应如唯识说。

  ●三顺义通结。

  若兼般若回文应云到彼岸慧。

  则是波罗蜜中之闻思修慧也。

  ●二释能诠二初翻名。

  经者梵音修多罗义翻为契经。

  修多罗或云修妒路或云素怛览此但梵音楚夏之异耳义翻者以修多罗正翻云线由西天以修多罗一名召于四实谓圣教席经井索线彼多以华献佛置之案上恐风吹散以线贯之又见此方圣教能持佛语得无所遗如线贯华故以线称目之就彼处呼曰修多罗据此正翻即合云线此方不贵线称故翻为经斯则暗符彼方席经兼顺此土儒道之经然虽符顺彼此而未免相滥由是更加契字以拣异之然更合于修多罗上加欲底二字翻为契经则唐梵皆足也。

  ●二释义。

  契者诠表义理契合人心即契理契机也经者佛地论云能贯能摄故名为经以佛圣教贯穿所应说义摄持所化生故。

  诠表下释契字诠表义理释契理也谓说事如事说理如理云云契合人心释契机也谓令人有所悟解欢喜信受云云斯则契理契机之经依主释也文虽是倒意以经是能契也经者下次释经字初标以佛下释如开题处明已今唯言经而不言契者以有般若拣滥明非道德等经故不言也。

  后释经文。

  ●文二初科分。

  
  ○准常三分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此则道安法师所判但是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