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故言一切也故大般若云善现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乃至诸佛无上菩提悉皆清净又非谓泯却心境显真心了然后亡垢净显真空此乃文家成隔句对若欲顺义应云心境齐泯垢净双亡一切清净即是真心理则明矣谓真心之中本无心境垢净等法名之为空非谓无于心法成于断灭故唯识颂云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然此与前迷真习妄正为翻对若无前意焉起此文。

  ●二显瑞彰会。

  三千瑞焕十六会彰。

  三千即三千大千世界如下所明瑞即祥瑞焕明也佛说此经之时放大光明照三千界靡不焕然复现种种奇异之事有此祥瑞故云三千瑞焕故大般若经第一云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上自敷尼师坛结加趺坐入等持王三昧安详而起一一身分各放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各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云令此世界六种变动盲者得视聋者得闻等又云其诸天人佛神力故各见于佛正坐其前咸谓如来独为说法十六会彰者般若类有八部谓大品小品放光光赞道行胜天王文殊问金刚唐译六百卷二百七十五品总一十六分前五无名后十一分有名前六分品后十不分品即初分七十九品第二分八十五品第三三十一品第四二十九品第五二十四品第六胜天王般若分一十七品第七曼殊室利分第八那伽室利分第九能断金刚分第十般若理趣分第十一施波罗蜜多分十二净戒十三安忍十四精进十五静虑十六般若即大明度无极经四卷同前五分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即第九分实相般若即第十分道行小品各十卷同第四分光赞十卷放光三十卷大品三十卷皆同第二分然上诸本开合大部文势次绪事理一一皆同但广略之异唯仁王一本不在八部之中。

  ●二别示今经二初略标指。

  今之所传即第九分。

  如文。

  ●二广叙赞二初叙叹幽玄二初具叙一经诠旨三初正叙。

  句偈隐略旨趣深微慧彻三空檀含万行。

  句有文句义句今通此二偈谓积句所成亦通此二隐谓潜隐即现在无文如经中多无所断之疑文及其住名略谓少也即现虽有文而不广故如经中唯有能断之文及有住义旨谓意旨趣谓旨之所归彻理曰深难觉曰微难觉有二意一为文隐略故义趣难觉二为彻理故甚深难觉然隐略深微之相即下所云慧即返流净用约断执观空得名般若正翻为慧不云智也下释题中广辨体相三空者即我空法空俱空也如下经云无我相人相等即我空也我相即是非相等即法空也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是俱空也二空可知俱空有三说一别观人法名二空同一刹那双观人法名俱空二即二执既遣二空亦遣名俱空三即能所遣时慧亦无住即与本性相应此时自无人法二相及非法相等名俱空彻谓透彻慧是能彻三空是所彻般若照时透过三空之表即与本源相应以本心源非空非有为对人执方说人空为对法执方说法空为对二执方说俱空即空是能对执为所对所对之执既遣能对之空亦除空执两亡方契本性若住空境未曰相应所以疏中特言慧彻由是四加行位菩萨为取空相不名见道故唯识偈云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真住唯识今既彻于空相能所兼亡即同唯识见道颂云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檀含万行者梵音檀那此云布施含谓含摄万行即菩萨所行之行不唯于万今举大数耳以布施含于三施三施该于六度六度包于万行以本望末故曰檀含万行也所以佛答修行唯言布施故弥勒颂云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此中一二三是名修行住。

  住一十八处密示阶差断二十七疑潜通血脉。

  此约二论以叙叹也准无著论中从佛正说以下乃至经终分为十八住处谓第一发心住乃至第十八上求佛地住即是修大乘行人从因至果安住之处密示阶差者谓隐密示现行人修行入位阶降差别之相以经中都无十八住名含有十八住义以不显配故云密示前后浅深不同故云阶差也然阶差之相在下正宗文前疏文具明断二十七疑者准天亲论从佛答三问毕便蹑迹断疑乃至经终二十七段谓第一求佛行施住相疑乃至第二十七入寂如何说法疑潜通血脉者潜谓潜闇通谓通流血脉者喻也以经中多分唯有能断之语而无所断之言由是文起孤然势意断绝及寻经旨皆有所因文虽不彰理且连贯以不明显故曰潜通其犹人身血脉外虽不彰内宛流注约喻显法故曰潜通血脉也此义见于逐段叙疑之文。

  ●二反显。

  不先遣遣曷契如如。

  不先遣遣者即反显慧彻三空之义谓二执为所遣二空为能遣又二空为所遣俱空为能遣以俱空遣二空空病亦空故云遣遣如圆觉云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曷契如如者曷何也契合也如如者即上三空之表本源真性也二空破执执丧空明空病亦空方契本源真性也意云若不先遣遣即滞有滞空何能契合真如本性然此语势亦是御注序文彼云咸归遣遣之旨尽入如如之妙。

  ●三顺结。

  故虽策修始终无相。

  如经中度四生即是策修无生可度即是无相行六度即是策修不住相布施等即是无相如是类例遍于经中然度生修行合是有相今